台灣歷史上有所謂的五大家族,他們分別是板橋林家、霧峰林家、高雄陳家、瑞芳顏家、鹿港辜家。

高雄陳家崛起於港都打狗,從「陳中和」以糖業開創家族事業,到「陳啟川」、「陳田錨」縱橫於高雄政壇,這個南部最具影響力的家族百年史,映照出台灣近代政治與經濟的轉型歷程。既然在高雄住了20年,也該好好來了解一下「高雄陳家」!

在高雄有3處與陳家有關的建築,今天就依此來逐一介紹和認識。

  • 1. 陳中和紀念館。
  • 2. 陳中和墓園。
  • 3. 高雄醫學大學。

 

 

要認識高雄陳家,最好先來參觀一下「陳中和紀念館」,也就是陳中和故居。紀念館每月只開放一天,為第二週的週六整天,免費參觀。所以要參觀,一定要預先把時間空下來。

 

  

看到這棟洋樓,會讓人誤以為到歐洲了。這是一座仿西班牙迴廊式的洋樓建築,也是高雄第一座私人洋樓宅邸。洋樓位向坐東朝西,昔日可於二樓眺望落日海景,現在因為中油填海興築油槽等因素,而與高雄港有段距離。

陳家洋樓中央主入口以亭廊設計,亭廊二樓則作為賞景露台或是祭祀空間。建築外觀以挑高大樑柱,展現富豪的氣派。

 

  

(取自陳中和紀念館)

放一張陳中和故居當年的照片,供大家比對參考。

 

 

陳中和故居起造於1920年,1923年完工。園邸共有2000多坪,但目前僅剩洋樓主體建築與周邊庭院約900多坪。

陳中和本人住在這棟洋樓的時間並不太常,他於1930年因病過世。 之後三老婆孫款繼續住在古宅直到96歲過世。在1974年陳中和四子陳啓峰搬出後,成為空屋而閒置20年,還一直被人繪聲繪影傳為是台灣十大凶宅的「成功鬼屋」。

20年後財團法人陳中和翁慈善基金會委託成功大學建築系調查擬定修復計畫,歷時兩年完成,於1997年對外開放。在2003年,經過國立歷史博物館協助規畫成展覽空間後,這棟建築就成為陳家文物的展示館。

 

 

(台糖蒸汽小火車)

園區左邊庭園放置了一輛台糖小火車。覺得很突兀,但經過館方人員解說方才了解它的意義。

原來陳中和當年以製糖發跡,他於1903年成立「新興製糖株式會社」,蔗作面積高達約7500甲,當時擁有7輛5分車運送甘蔗。為了紀念這段歷史,所以陳列這輛台糖SL527號蒸汽火車。火車為1922年德國Koppel公司所製造,二戰後不再使用,因拍賣而被日本收購,後在日本〈西武鐵道山口線〉作為觀光載客服務。

2011年日本西武鐵道株式會社贈送陳中和紀念館,作為永久保存。也是日本為了感念311大地震台灣人的幫助,所回贈的禮物。而陳家子孫有人在台糖工作,所以就成就了這件美事。

 

  

庭院右邊有口古井,而古井後方的老房子,並不屬於陳中和紀念館所擁有。早年靠海的苓雅寮全區只有兩座淡水井,其中一座就設在陳家大宅院內,足見陳中和當時的權勢與地位。

 

主樓外面有迴廊圍繞,而室內空間分配採取「九宮格」的形式,於中央設置廳堂,廳堂兩側則為各個房間。

主樓建築外觀採「巴洛克風格」,但門面則強調傳統家風,為閩洋混合之建築。結構主體以磚造為主,鋼筋混凝土為輔,屋頂則是四披水形式鋪設日本黑瓦,並開有老虎窗(老虎窗為西式建築物上一種兼具採光與裝飾性的窗子,除了開在牆上,也可闢於屋頂上)。

 

(正廳大門入口)

紀念館雖開放參觀,但內部不能照相。

一樓主廳為展示陳氏生平與百年事業,正面有陳中和的雕像與畫像。

 


   

(左側門) 

 

  

(右側門)

若要上2樓,則由此入口內的階梯上去。紀念館內也規劃藝文展示,陳中和基金會已連續多年舉辦油畫比賽。因為奬金高,總能吸引優秀好手參與,得奬作品則懸掛於紀念館内,數量已不少,作品均很優質。而館內更藏有張大千、廖繼春、黃光男等知名畫家作品,令人嘆為觀止。

 

 

(右側迴廊)

既然裡面不能拍照,總不能遺漏了建物和周邊的環境。現在就面對大門由右邊開始參觀。

由上圖可看到左邊牆壁是以英國式砌法所造的磚牆,表面施以洗石子工法的磚柱所構成。而「迴廊」則是由鋼筋混擬土與木樑所建成。

 

  

建築主體背面側照)

屋後只留下小小的草坪,圍牆外已被其他建物所包圍。

 

  

(建築主體背面)

整體建築非常歐風,感覺詩情畫意,無怪乎常有新人來此借場地拍婚紗照 。

 

 

(建築主體背面另一側照)

背景後方建築物為「高雄展覽館」

 

 

(左側迴廊&厠所)

陳家洋樓四面都被迴廊圍繞,除了遮陽擋雨外,也具有居家的休閒功能。而廁所則設於洋樓西側磚造副樓。

 

 

洋樓左側有陳家的風水池 。風水池為葫蘆造型,代表「福祿」的意思。橋兩側水池底各有一個圓形的凹陷形狀,代表「乾坤」。

 

 

儲水槽嗎?

 

  

為何還有一個洞?這時候有人員導覽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其實這是一個清洗池,基本上農作物都會帶有土,水池內四個角落各有一個位子可以坐人,在水池內淸洗完後,由洞口把水排掉,再把土取出來。泥土就不會到處弄得髒兮兮的,非常人性化。

 

  

這是在2樓的位置看「風水池」和「清洗池」。

 

 

風水池後方還有一個壓製甘蔗的模型機器,為後來裝設上去提供訪客參觀了解,因為陳家就是靠糖業發跡 。

 

 

在2樓的位子看古井及左邊的老屋。 

 

 

在2樓的位子看大門入口。右邊是小火車,左邊是警衛室。 

 

 

(2樓正面迴廊) 

 

  

(2樓賞景露台) 

物換星移,前方已被滿滿的建物擋住, 早已無景可賞。

 

 

二樓正面山牆以「老鷹」為吉祥物裝飾。

 

 

(資訓堂)

二樓神明廳供奉觀世音菩薩。菩薩相旁有兩副對聯,「資源開啟田為建業之根本」「訓誡守遺範造立身之基礎」。由陳中和之後,從「啟」字輩開始,大體都依據對聯順序為子孫命名。

 

 

(二樓左側門)

二樓展示陳家長輩生活文物,而且完全還原舊時構造。展示有服飾、飾品、香爐、燭臺、茶具、瓷器、漆盒等,年代大約是晚清到日治時期,各個廳間還陳設有同時期保留下來的太師椅、紅眠床、鑲螺鈿家具等,精緻華麗,展現當年大戶人家的富貴之氣。

 

 

(二樓右側門)

洋樓所用的傢俱,皆是當時直接訂自福州師傅、鑲附「夜光螺」的成套柳木,晶瑩的貝殼,閃耀七彩光澤,飾於家具之上,陳列廳堂,營造出一室生輝的華麗美感。

 

 

(二樓右側迴廊)

導覽工作人員說這是最佳的拍攝角度,主動幫我留影,就當成是第一次正式參觀陳中和古宅的紀念!

 

 

介紹完「陳中和紀念館」,我們就來「五塊厝公園」走走吧 !兩處的距離大約4公里多,而五塊厝公園,就是「陳中和墓園」。

 

 

 「陳中和墓園」由陳家捐出,做為公園,占地一萬兩千多坪。不過別擔心,靈柩已經遷葬到別處。網路上的資訊說遷到高雄市大社區的陳家墓園,但紀念館的工作人員告訴我,是遷到高雄「內門區」山上的一處風水寶地,一般人是不會去參觀的。

  

 

陳中和墓園在1996年被內政部核定為三級古蹟,也是高雄市的市定古蹟。而墓園的所在地,其實也是後來公園的預定地,陳家就順水推舟成,成就了這件美事。

陳中和於1930年8月8日逝世,享年77歲;於該年12月20日葬於此,並開始興建墓園,於五年後(1935年)完工。

 

墓園則是具有棺壙、墓龜、墓山、墓碑、墓埕、墓手,墓前有后土、半月池、日式石燈、石象、石獅、金紙亭、石雕瓜果、石雕國畫、名人題字等,屬於臺灣傳統墓園式樣並結合了和式風格的精緻墓園。其設計者為蔣馨,石材的部分為青斗石花崗石在細部構造、材料及雕飾上則融合日本和風形式與歐風風格,並加以部分巴洛克曲線,顯示出當代之特色

 

陳中和墓碑前兩側階梯狀向外曲折伸出的矮牆內小外大,呈現環抱狀,稱為「寶城」,有「餘蔭子孫」之意

 

 

半月池

 

 

 「記事碑」(原墓碑已拆除)

(記事碑內容)墓中一角毓菁菁,此乃為高雄之勝地也,故陳中和翁於1930年下葬於斯,1994年政府徴地設公園,翁之後裔,自動遷葬他處,第以原墳造型,極具時代藝術風格,僅以保留舊觀,俾供後之考古參研云雨。一九九四年十月立石

 

 

石獅-1

 

 

石獅-2

 

    

日式石燈籠 

 

 

石象-1 

 

 

石象-2 

 

 

后土 

 

 

 金紙亭

 

 

陳忠和先生之墓「于右任書 )

出國救國、轉戰海市、迹其成功、奮乎百世。

 

 

墓兩旁設有石椅,石倚靠背均有名家題字,但一般人似乎沒興趣坐在墓旁。

 

 

威武的龍面石雕。

 

 

 矮牆轉折處的石柱上有石製瓜果,有佛手柑南瓜石榴等,但不清楚其寓意。

 

 

墓碑後面有「墓龜」 。

 

 

這個在市中心由墓園所構成的公園,真的令人有些匪夷所思。但對於附近的民眾來說,可能早已見怪不怪,這位老兄還坐在墓園納涼沉思。  

 

 

沿著公園步道可以步行到墓園後方。而步道右側,就是車水馬龍的道路,不會有荒涼陰森之感,需要克服的應是心中的障礙。因為「五塊厝公園」還是讓一般民眾較沒接近的意願,加上古蹟不能改建,長期造成社區發展停滯和困擾。台灣人畢竟還是不希望住家旁邊為墓園,即便靈柩已經移除。

 

 

(照片取自高雄醫學大學官方網站)

 介紹完「陳中和紀念館」和「陳中和墓園」,再來談談「高雄醫學大學」。

 高雄醫學大學由台灣第1位醫學博士、台大醫院首任院長杜聰明,於1954年號召醫界人士共同創辦,「高雄陳家」的陳啟川則捐獻高雄市三民區11甲土地,並擔任首任董事長。不過杜聰明因不滿陳啟川以直接干涉學校財務人事,1966年憤而辭職,至此埋下高醫校方與董事會的對立糾葛。高醫後來更發現,陳啟川當年所捐土地,依據《耕者有其田條例》屬於須由政府徵收放領給佃農的土地,高醫花費逾20年,付出百萬補償費給佃農才陸續收回校地。 

 

  

(取自「自由高醫」臉書)

高醫學生做的懶人包。

 

  

(照片取自高醫官方網站)

由懶人包可以清楚知道陳家與高醫的紛爭因何而來。其實最大的問題在於「附設醫院」,因醫院營運利潤可觀,陳家要把持的是醫院。甚至想把學校和醫院各自獨立。所謂公道自在人心,就不再加以闡述。

而高醫院方也在今年(2017年)9月24清晨,移除位於大門大廳處的陳中和銅像。高醫認為創辦人是杜聰明,不是陳啟川,陳啟川不應該為了紀念他的父親陳中和,而將陳中和銅像設於醫院內。也串聯要將中和附設醫院的「中和」去掉。

 

介紹完與陳家有關的三棟建築, 最後再來了解一下陳家各時期的代表人物。

陳家事業分佈廣泛,與其有關且較為著名的有台泥、第一銀行、可口可樂及大眾銀行。沒想到「可口可樂」是陳家在1968年代理,直到1994才由美國母公司購回。

1. 陳中和 (1853-1930, 享年77歲)

陳家發跡第一代,祖籍福建泉州,16歲進入當時台灣最大糖商陳福謙的「順和行」當夥計。1873年奉命載運五千包蔗糖遠赴日本做買賣,就此奠下日治時代通走四方的根基。羽翼漸豐後,在鳳山大寮設「新興製糖」。日治時期擔任過高雄州協議會會員,陳家從此跨入政界。日治時代台灣大家族,多和日本殖民政府走得近,不是封官晉爵,就是取得貨品專賣權,進而為家族發展奠基。二十世紀初,陳中和掌握當時最重要的米、鹽、糖產業,陳家的財富因而水漲船高,此時他開始大量收購土地,鼎盛時期共擁有自耕地四百多萬坪,自此讓陳家登上南部第一地主寶座。

  2. 陳啟川 (1899-1993, 享年94歲)

陳中和六子(為陳中和三房獨子), 在1960年代當過兩任高雄市長。 娶了五個老婆,生了七個兒子、八個女兒。

陳啟川在1950年成立南和興產,負責家族土地管理、開發和租賃。過世後,由五房子女共治。南和興產是南台灣最大地主,擁有高達約十二萬坪土地,多半位於市中心精華區,總市值約七百億至近千億元,持有建地面積超越台北國泰建設,是地產南霸天。南和興產等同是陳家金脈,讓陳家人坐收租金都吃喝不完,長期由陳啟川一房到五房的後代子孫共同持有,多年相安無事。不過,2014年底,陳家人竟賣出58%持股給外資亞太置地公司(Asia Pacific Land),只剩三房還持有42%。陳家經營權旁落,甚至打破陳家土地只租不賣的鐵則,肇因陳啟川後代分產。原來以大房長子高雄醫學大學董事長陳田植為首的其他房子女,不滿有「南和興產小金庫」之稱的「陳啟川文教基金會」長期被三房代表陳田圃掌控,雙方為此對簿公堂。最後大房及他房子女求去,並憤而賣南和興產持股。

  3. 陳田錨  : (1928 -    目前 89歲)

父親陳啟清為陳啟川之弟(陳啓清有3位老婆,陳田錨母親為大房)。 陳田錨擔任過高雄5屆議長( 1998年71歲正式退休),從全國最年輕的議長到全國最年長的議長。目前為陳家的大家長。

 

  

(取自壹新聞)

2014年底,第二代陳啟川家族賣出58%持股給外資亞太置地公司(Asia Pacific Land),只剩三房還持有42%。

 

(取自壹新聞)

上述圖表為「南和興業」主要地產分布狀況。整個高雄市區精華路段一半以上的土地,都為「南和興業」所擁有。現在58%持股賣給了外資「亞太置地」公司,亞太置地極可能是陸資,只怕台灣早已一步步被陸資所蠶食鯨吞了。

 因商而政的陳中和家族,百年來的榮光與政治脫離不了關係,然而陳家急流勇退,不再過問政治的智慧,是維繫陳家傳承百年的主要原因。至於龐大家產,造成後代子孫紛爭,似乎是一般大家族脫離不了的宿命。今天僅以觀故事的心情,來了解並分享台灣早期五大家族之一的「高雄陳家」史。至於平常人家的我們,就繼續珍惜著我們看似平淡卻與世無爭的快樂日子!

 

arrow
arrow

    Cher 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