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落於旗津海岸的「 戰爭與和平紀念公園」,是全台唯一呈現二戰、國共內戰及韓戰的台籍老兵紀念園區。

一直以來對於這個園區,就有著一份特殊的情感。因為自己從未謀面的大舅就是當年的台籍日本兵。據母親所言,大舅當天是上街採買物品,在街上接到徵兵通知單就直接被帶走,只請人哨了個口信,連回家拜別父母的機會都沒有。初期也曾接過一封報平安的家書,此後音訊全無,再也沒有回家! 而自己於2009-2010年間,也曾多次參加老兵關懷協會在此舉辦的座談會等活動。

 

能看到「戰爭與和平紀念公園」的指示牌,覺得格外開心。因為即便2009年紀念館已落成一段時間,但卻被打壓成連當地居民都不知道有這座紀念公園;當時紀念館連指示牌都無法設立,地圖上也找不到,甚至連計程車司機都不知道旗津有這個地方。這是肇因於旗津當地惡勢力的百般刁難。與臺灣英靈為惡之人,終究被選票打敗了!

 

  

放上這張地圖,可以更確切知道公園的位置。

 

緊鄰旗津主幹線旗津路旁的【戰爭與和平紀念公園】,幾年前還沒有左邊的平台等設計,當時被一排路樹遮住,開車經過的人,根本不知道此處有座公園 。

 

現今公園整頓得非常完善 ,但一般人對公園的歷史定位等不甚了解,雖然知名度比起以往已經大大提升,但參觀者仍是有限。一般人還是習慣去隔壁的「風車公園」散步遊玩。

 

不願佇足於此,是歷史的記憶太過於沉重?抑或是過於悲傷?

 

我願化成一隻飛鴿,飛回我的故鄉-台灣,請讓我的靈魂安息在此吧!

 

對襯心型大理石雕中的兩隻白色飛鴿、也像是一雙手,請讓我們合十祈求世界和平,再也不要有戰爭!

 

公園入口處的【戰爭與和平紀念公園】大石碑,由「許昭榮」先生定居於日本的醫生朋友「周振英」博士,在日本募集40萬台幣資金於2006年11月28日設立完成。從1998年取得這塊荒地,許先生費盡心力物力整地建碑,深怕土地被政府收回。 當時他已70多歲了,是什麼樣的心念支持著,能讓他無怨無悔?

 

 

碑名石背面銘刻了詩人陳千武(曾為台灣日本兵)書寫:「永恆神聖, 愛和平的戰友, 回故鄉, 共享亮麗的親情」。

 

  

「戰爭與和平紀念館」於2009年5月20日揭幕,為臺灣唯一同時紀念台籍日本兵、台籍國軍、台籍共軍之館舍。這個紀念園區得之不易, 若非2008年5月20日「許昭榮」老先生以自焚身亡的激烈手段爭取,就不會有這個地方。許昭榮先生希望紀念當時被徵召至東南亞及中國大陸等地參與各項戰爭的【台灣兵】,能給予其歷史上的定位。  二次大戰中,台灣人的血淚灑滿了亞洲大陸,遍及日本、台灣、東南亞地區及太平洋,但在台灣竟然沒有一個國家級的紀念碑或公墓來祭祀這些亡靈。唯一的就是位於高雄旗津的「戰爭與和平紀念公園」。

 

【戰爭與和平紀念公園】設立的歷史源由如下:

  • 1998年:經抗議陳情,由當時的高雄市長「吳敦義」撥給旗津3800多坪土地,但費用自籌。(這原是一片堆滿事業污染廢棄物的荒地)。
  • 2000年:設立「魂鎭故土」地標,由「呂秀蓮」副總統揭幕。
  • 2004年:設立「台灣無名戰士紀念碑」,公園稍有雛形。
  • 2005年12月13日:「戰爭與和平紀念公園」正式落成啟用。
  • 2006年:入口處建立「戰爭與和平紀念館公園」大石碑
  • 2008年3月13日:被迫接受公園更名為「和平紀念公園」並建立「八二三炮戰紀念碑」。
  • 2008年5月20日:政權交接日,許昭榮在園區內自焚身死,抗議政府對台籍老兵的不聞不問
  • 2009年5月20日:「戰爭與和平紀念館」揭幕。

 

  

紀念館側邊牆面,用馬賽克手法呈現同一張臉孔的臺灣人分別穿著【日軍】、【國軍】及【解放軍】的服裝,象徵二次大戰期間臺灣青年的遭遇,不知為何而戰? 為誰而戰?

 

看著馬賽克的人物,總有一股莫名的哀傷與無奈!

 

「台灣無名戰士紀念碑」及「二次大戰戰俘船紀念碑」的碑文、紀念碑牆。就在面對紀念館的左側。

 

 

「二次大戰戰俘船紀念碑」: 為紀念在南台灣死亡的聯軍被俘將士而建。命名戰俘船,係由於遭美軍誤炸沉沒的榎浦丸,船上的聯軍人數較多且比較集中,這些聯軍將士包括美、英、加、紐、澳等國家軍人。 

 

 

同一片牆的另一面為「台灣無名戰士紀念碑」,是紀念戰死埋骨在中國的台灣國軍。 台籍國民黨兵上萬人至今坑埋古戰場,無碑無銘棄屍荒野。

 

 

此「台灣無名戰士紀念碑」為後來再鐫刻的碑文。

 

 

(照片翻拍自台灣聖山官網)

「台灣無名戰士紀念碑」原始碑體,2015年07月25日由「台灣老兵協會」贈送給台灣聖山,將此碑另立在「台灣聖山-生態教育園區」(位於南投縣草屯鎮)。

 

(照片翻拍自台灣聖山官網)

「台灣無名戰士紀念碑」原始碑體背面 - 魂鎮故土、靈安故鄉。

 

「飛鄉」台灣兵紀念碑。

 

 

台灣人自從被捲入太平洋戰爭以來,不是為了自己的土地家園而戰。

  • 先是被日本派往南洋或中國戰場,
  • 日本戰敗;許多台灣老兵由中國國民黨政府接收,過著軍奴生活。
  • 當國民黨敗逃到台灣之際,台灣兵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紅軍俘虜,有的還曾參與韓戰。

台灣兵被不同的強權徵用、俘虜甚至犧牲性命,死後靈魂也不得安息。 他們為日本出征戰死的,被安置在日本靖國神社,但靖國神社不是自己的故鄉;國民黨政權接收台灣,所設忠烈祠並不納入他們的英靈予以祭祀,台灣兵的忠魂一直在海外各地飄蕩,無法返回故鄉。

 

 

阿美族傳說;當族人於異鄉身亡,祖靈會為他裝上一對翅膀,好讓其飛回故鄉。【飛鄉紀念碑】是由台東都蘭阿美族雕刻藝術家「希巨蘇飛」與鋼雕藝術家「劉丁讚」共同創作。當年的台灣兵有為數許多的原住民(高砂族)。

 

  

阿美族木雕藝術家「希巨蘇飛」在中國祭拜台灣無名戰士。(照片由網路擷取)

2009年湯湘竹的「回家三部曲」最終曲「路有多長」。導演在台東都蘭部落,遇到了阿美族木雕藝術家希巨‧蘇飛,發現部落裡曾有一群少年,在二戰後被國民黨帶往中國,參加一場不知為何而戰的戰爭。存活下來的士兵,有的投共,有的跟著軍隊返台,絕大部分則客死他鄉;荒謬而悲慘的生命故事一個個從當事人口中展開。 兩人遂以台東部落為起點,展開尋訪阿美族部落裡的台籍老兵,用影像紀錄這些被戰爭捲入的無奈人生。

 

 

都蘭阿美族傳說,當族人於異鄉戰死 ,祖靈將賜與羽翼,使其飛回故鄉。謹紀念戰死於太平洋、沖繩、中國、朝鮮半島的二戰:台灣人日本兵。國共內戰、韓戰:台灣人國軍、台灣人共軍。願亡魂得息,和平永續。

 

 

「台灣歷代戰歿將士英靈紀念碑」。「飛鄉」台灣兵紀念基座柱腳由三座碑體構成。

  

「二次大戰戰俘船紀念碑」。

 

 

「國共內戰殞身原日本軍 、前國軍台灣無名戰士紀念碑 」。

 

 

「 許昭榮石碑」,旁邊還有之前獻花的枯萎花束。

許昭榮(1928.11.13-2008.05.29),享年80歲,台灣屏東人。

  • 1943-1945: 日本海軍特別自願役。
  • 1947-1955: 國民政府徵召投入海軍台灣技術員兵,到上海、青島等地。
  • 1956-1968: 入獄,台獨意識被捕。(在綠島被關了10年)
  • 1980:赴美做生意時因參加釋放政治犯遊行,淪為政治難民,流亡海外。
  • 1986年:取得加拿大政治庇護。
  • 1987年:加拿大回台,找回台籍老兵。
  • 1992年: 解除黑名單後,返台投入為原台籍老兵暨遺族討回公道的工作。
  • 1994年: 創設全國原國軍台籍老兵暨遺族協會。


許昭榮生前不斷為二次大戰台籍老兵的權益奔走。他認為:國民黨、民進黨執政期間,均未重視台籍老兵;設立在旗津風車公園旁的「台灣無名戰士紀念碑」落成時,當時的總統陳水扁婉拒題名落款,當時的高雄市長謝長廷也未到場參加落成典禮。許昭榮遺書中表示,他一再訴求應該為台籍老兵設碑,如今好不容易在旗津戰爭與和平紀念公園設立「台灣無名戰士紀念碑」,政府竟然要遷走紀念碑,因此用自焚這種激烈的手段來抗議。


靠海的盡頭有另一座【台灣歷代戰歿將士英靈紀念碑 】。


被日本徵用的台灣軍夫及志願兵,大多由高雄港搭乘軍艦前往戰場。 台灣老兵從旗津出海上戰場,死後英靈終於能返回故土安息,儘管在政治因素下曾多所延誤,如今的「戰爭與和平紀念公園」安置台灣歷代將士的亡魂,算是平反的開始。  


台灣戰士的英魂們,願你們安息在這片土地上 。

 

 

紀念館內訴說著時代的悲歌。

 

台籍日本兵: 1942年至1945年間被日本政府招募和徵召服役的台灣人。總計約有8萬多人,而被徵為軍屬 (軍屬為挑夫、醫護、慰安婦等) 更多達126,700多人;合計共20多萬人,戰死約三萬人。日軍戰敗台灣易主,台籍日本兵無人聞問。

台籍國民黨兵: 為二戰後,國共內戰期間,被國民黨從臺灣徵去當兵的臺灣人。他們大多被派往中國大陸作戰。國民黨撤退到臺灣後,大量臺灣籍國軍部隊滯留在中國大陸,回不了台灣。約有一萬五千名台灣兵被國民政府遣往中國大陸剿匪,其中至少一萬人被押往東北錦州、塔山、華北魚台、濟寧及徐蚌會戰等戰役,成了「無名戰士」。1949年隨國民黨政府平安撤退返台的只有四百多人,其中大多為海軍人員。因為國民黨戰敗,台籍國民黨兵上萬人至今坑埋古戰場,無碑無銘棄屍荒野。

台籍解放軍: 國共內戰留在中國,沒有陣亡的台籍兵,就變成一群解放軍的生力軍。這就是台籍解放軍的由來 三千台籍解放軍,韓戰結束被抽調回中國,開始三反五反文化大革命,遭殘酷鬥爭。

 

  

【許昭榮雕像】: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先生,有感於許昭榮先生追求公義、揭穿史實、犧牲殉道的精神,親手雕塑許昭榮銅製雕像,安置於主題館內,供各界緬懷其人格風範。

 

  

館內展示台籍老兵的各類文物與文史資料,包括許昭榮先生數十年為台籍老兵權益奮鬥史及相關台灣兵紀錄影片。

 

參觀完園區準備離開。 雖說週一休館,但早上10點多,偌大的公園內卻也只停了一輛我的車。

這裏雖然不是個休憩遊玩的地方,但應該要有更多的人來了解這些台灣的歷史;明白台灣人在政權不斷更迭之下,雖然無奈,卻也認命的生活著。政治不只是知識分子的事情,當需要捍衛國家和自己權益的時候,台灣人不能再冷漠以對,應該勇敢地站出來!

 

arrow
arrow

    Cher 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