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7年的「草嶺古道芒花季」為11月04~26日。原本11月19日的小學同學會,也安排了草嶺隧道騎腳踏車,卻因雨而修改行程。此次能成行,要感謝老爸的推薦。幾年前,爸媽參加小弟公司旅遊,就曾來此賞過芒花。而北部的天氣從11月中以來就不穩定,老爸特別上網查尋天氣和火車時刻表,確認今天是個恰當的出遊日,並願意陪我一同前往,老媽則因腳踝舊傷不適合爬坡,加上她心懸股市,就不勉強了。

 

 

今天果真是個出太陽的好天氣。在台北車站坐上8:25的區間車,花了近兩個小時才到達大里火車站。能坐火車出遊的機會不多,所以格外興奮。過了汐止,映入眼簾的田園山水風光,好似日本的鐵道之旅,令人好雀躍!

 

 

第一次東北角的「草嶺古道」之行,就從這裡開始了! 這次依老爸的建議路線,由大里火車站出發。

 

(草嶺古道路線圖)

按照地圖的指示,一般人多由福隆火車站出發至大里。今天倒著走,由大里火車站到口再折返大里。古道全長約9公里,途中有雄鎮蠻煙碑虎字碑等古蹟,在埡口及宜蘭部分則可遠眺龜山島

 

 

一出火車站,沿著指示牌走就對了。

「草嶺古道」是一條連接新北市貢寮區遠望坑與宜蘭縣頭城鎮大里山區的步道。屬於古代「淡蘭古道北路一部分。至於「草嶺」名稱的由來,是因為在海拔較高的山上,冬天強烈的東北季風,除了芒草,幾乎沒有其他樹種,故名之。

而「淡蘭古道」是清代時,淡水廳到噶瑪蘭廳間(現今台北到宜蘭)的主要交通道路,分為北路(官道)、中路(民道)、南路(商道)。其中北路由萬華、松山、南港經瑞芳、猴硐、雙溪、貢寮到宜蘭大里,發展最早;中路經平溪或坪林、雙溪到宜蘭外澳,是民間拓墾路線;南路由深坑、石碇經坪林到宜蘭頭城、礁溪,為商旅往來途徑。因鐵公路的開通,除了部份為鐵公路使用外,其餘皆隱沒在荒煙蔓草之中,淡蘭古道北路現今僅存了三貂嶺金字碑古道草嶺古道隆嶺古道三段。

(以上資訊取自維基百科) 

 

  

首先到達的「大里遊客服務中心」,就位於大里天公廟邊。


 

遊客中心的特色入口處意象。兩側對聯為「草青和風遊春趣」「嶺密踏青攬勝景」。

 

 

一會兒功夫就抵達「大里天公廟」。可能芒花季已過,加上近日陰雨綿綿,所以遊客不多。「大里天公廟」,本名慶雲宮,建於1836年,主祀由福州供奉來台的玉皇大帝

 

 

天公廟右後方有「草嶺古道」指示牌 ,沿著這些階梯往前走。

 

 

爬上階梯不久,左右兩側各有一列石碑,有著濃厚的歷史痕跡。這應是清代石碑,重新整理後立於兩旁。字跡雖模糊,但仍有跡可尋。

 

 

側邊有小徑可上涼亭;小徑入口處,有著美麗的雕花石柱。

 

 

另一處的石階小徑,古意盎然。 

 

 

立於一旁的題書大石塊。可惜今日志在山林,未有心思好好研讀。

 

 

展望走過的石碑,左邊就是天公廟。

 

 

石碑尾端,有座山泉水蓄水池做成的小小洗手台。若是炎炎夏日,在此洗把臉,一定是件超級享受的事情。

 

  

前方右側小徑內有大樹及石桌椅。

 

 

由大里天公廟至草嶺古道埡口約2.5公里。過了天公廟,開始產業道路的緩爬坡。沿路大都綠樹遮蔭,夏天出遊也很合適。

 

 

沿途野生的美麗「山菊」 ,陽明山上也有許多這種菊花。

 

  

隨著高度爬升,美麗的山巒已經呈現在眼前。而下過雨的天空則顯得特別乾淨,偶爾露出的久違陽光,使得今天的行程更加的舒適!

 

  

抵達林務局的「護管所」。早先未看仔細,還懷疑山裏哪來的「觀護所」?原來是䕶管所。

 

 

「護管所」原為防護森林發生火災、盗伐、濫墾於1970年所建的處所。1990年改建為旅遊解說服務站,目前已被圈圍立牌警示為危險建物,禁止靠近,但一旁的廁所仍開放使用「護管所」歷史不久,但外觀頗有老建築的味道。除了建築形式,應該還有山林的溼氣,讓建築物顯得更為老舊。

 

 

行走一段產業道路後,可以選擇繼續走上山,或者進入山林走石階。右側為山林石階,老爸想多看一些山景,所以選擇再走一段產業道路。

 

 

轉個彎,美麗的山頭就在眼前。 芒花也出現了!

 

 

山林涵養了充沛的水源,沿路都有乾淨的泉水山溝,可以洗洗手清涼一下。我們選擇附近的小涼亭休息,吃母親早上買的飯糰、橘子當午餐。可能是肚子餓了吧!老爸說這飯糰真好吃,謝謝老媽滿滿的愛心。

 

 

雖說芒花季已結束。但滿山的芒花依舊隨風搖曳,真幸運沒有錯過今年的芒花。

 

 

「客棧遺址」到了,這是遺址前設置的石欄杆及石階。

 

 

「客棧遺址」在清朝時期,是旅客往返台北與宜蘭間的中途落腳點,由於四周無房舍,因此早期這裡是古道上重要的小客棧。而今在時空背景的轉換下,只留下斷垣殘壁供後人憑弔。

 

 

離開客棧遺址繼續往前走。黃色山菊襯托著老爸的背影,説這是人生最幸福的時刻之一,應該不為過吧!老爸不多話,小時候總覺得和父親有點距離,加上國中開始,他在海外工作了13年;真正比較了解父親,應該是從自己當了媽之後吧!

 

 

山頂就在眼前,已望見山上的觀景亭了。

 

 

請老爸轉身立正站好,搭配這美麗的山頭和石階、芒花,來一張與大自然的合照。

 

 

身在山下,不知山上的美。上了山,才能感受到它的遼闊和氣度 。在抵達山頂的那一刻,心情便隨之豁然而開朗。

 

  

到達埡口平台了。埡口平台為整條古道地勢最高點,向南可遠眺太平洋龜山島及宜蘭縣頭城鎮大里聚落。

 

遠眺「太平洋」及「龜山島」。似乎是第一次這麼近又這麼清楚的看龜山島。

 

 

遠眺宜蘭縣頭城鎮的大里聚落;也就是大里火車站,我們出發處的所在地。

 

 

埡口平台上, 右為土地公廟。

 

 

埡口土地公廟 (也稱魷魚公廟),位於宜蘭、新北市交界,為古道最高點,占地約1坪。土地公婆均為石雕神像,推估有200年歷史,此土地公因配祀二位土地婆,而引人注目。

 

 

(一位土地公,兩位土地婆的土地公廟。右後方為土地公,左後方為第二任土地婆,前方為原先的土地婆)

建廟傳說:據說清治時期有人於古道的陷阱上掛上魷魚乾。獵人回來後,驚覺山區陷阱居然捕到魷魚乾。消息傳開後,人們遂認為是神明顯靈,隨即集資興建這名叫「魷魚公廟」的小廟。1990年原先古樸的廟身被人漆上紅、綠色當裝飾,裡面的土地公、土地婆石像也被漆得金光閃閃。門聯為:「公老尊萬古;神正享千秋。」

2014年土地婆被竊,信眾遂訂製新的土地婆神像置入。但2016年11月17日,清潔工在此廟200公尺外半山腰撿拾垃圾時,意外發現失蹤兩年的舊土地婆神像。因土地婆神像布質披風完整,研判之前被人請回供奉。後得到土地公聖筊後,將舊土地婆神像放置於土地公與新土地婆神像的前方,而形成「一夫二妻」的現象。

 

埡口西側山丘上的「觀景亭」。

 

  

口觀景台旁有往上的步道石階,可以通往「桃源谷」。

 

  

站上埡口觀景台,觀賞周邊風景。埡口處於迎風面,終年強風吹襲, 高大的喬木難以在此生存,山頭景觀以耐寒的芒草為主,在這裡更能深深體會「草嶺」之名的由來。

 

  

從埡口向北行約100多公尺,即可抵達左前方的「虎字碑」。

 

 

「虎字碑」海拔約330公尺, 為國家三級古蹟。

虎字碑的緣由: 清朝同治六年(1867年)冬天,台灣總兵劉明燈北巡噶瑪蘭,路經此地時,遇到了猛烈的東北季風, 於是取《易經》「雲從龍,風從虎」之意,揮毫書寫「虎」字,勒刻於巨石上,以鎮風魔,即為今日的「虎字碑」。 虎字碑雖鎮不住東北季風,但挺過一百多年的歲月風霜,如今成了草嶺古道珍貴的歷史遺跡。

 

 

在山上,因逆光無法呈現「虎字碑」文,此為遊客中心的模型拓碑。碑文右上角落款「同治六年冬」,中間以蒼勁的草書寫「虎」字, 左下角的落款則為「臺鎮使者劉明燈書」。

 

 

「虎字碑」前有指示牌,繼續往前走為「福隆火車站 」。我們選擇在這裡折返,等待下次有機會再去拜訪前方的三級古蹟「雄鎮蠻煙」摩碣及「跌死馬橋」等。

*「雄鎮蠻煙」:相傳同治六年(1867年)年,台灣總兵劉明燈北巡,經草嶺山腰,遇大霧瀰漫,題下「雄鎮蠻煙」四字,以除瘴霧。

*「跌死馬橋」:傳說當年古道商旅自基隆騎馬至此,因木橋狹窄,當爭道之時,馬匹體力疲弱,腳力不堪負荷,致跌落橋下,故得名。

 

  

鏡頭遠方的海邊,為爭議不斷的核四廠 。

 

 

大約下午兩點20回到大里車站, 坐2:45的車回台北,由大里火車站全程往返,連同休息約4小時。

回程在松山下車,帶老爸去看看松山的慈祐宮、彩虹橋及饒河街夜市,還吃吃有名的胡椒餅。算算今天竟然走了12公里,佩服這位年近80長者的體力。自己真的很幸福,能有父親陪同人生第一次的「草嶺古道」之行,留下難得父女二人同遊的快樂回憶!

 

arrow
arrow

    Cher 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