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旅遊行程的第六天,一早離開大同市。上午拜訪的「懸空寺」,雖然也位於大同市,但兩地距離約100公里,車程約一個半小時。

 

 

上午10點左右抵達「懸空寺」停車場。懸空寺位於大同市「渾源縣」境內的山區,一下車就被這群山圍繞的開濶景象所吸引。當時還不知道自己已經來到了北嶽「恆山」。

 

從停車場走約10分鐘,就看到懸在半山腰上的「懸空寺」了。中國地大物博,竟然可以蓋在絕壁之上,真是鬼斧神工!

「懸空寺」是中國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獨特寺廟。始建於14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據說是一位叫了然的和尚所建,古代工匠根據道家「不聞雞鳴犬吠之聲」的要求,建設了懸空寺。該寺在不同時期均有重修,現存建築大多為明清時期重建。

 

  

看到這「北嶽恒山」四字,才知道自己來到了恆山。恆山是道教主流全真派的聖地,主峰天峰嶺在渾源縣城南,海拔2016.1公尺。北嶽恒山與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中嶽嵩山並稱為「五嶽」。

 

進入「懸空寺」園區首道門票為人民幣$25(60歲以上免費),如要登寺需另付登臨費人民幣$100(無老人優惠票)。因同團無人要入寺,加以只逗留一個小時,當時因為擔心時間不夠,所以就沒另購票登寺,事後還蠻後悔的。

   

這裏山勢陡峻,兩邊是直立百米、如同刀削的懸崖,只是中間略有凹曲之處,懸空寺就把握了這僅有的落腳點而建在懸崖之中。


「壯觀」二字為1991年依現存於華嚴寺的清代拓片原跡,將相傳為唐代詩人李白所書的「壯觀」二字新鐫刻在寺下峭壁上

 

 

懸空寺依山體沿南北方向,坐西朝東布局,面積152.5平方公尺,共有40間房,結構均為木質框架式。山門緊靠崖壁,右側建有長10米左右的紅色石牆。內最高處距離谷底90餘米。寺廟的正上方的山體被開鑿出一條天溝,用以避免更高處的山體出現落石砸到寺體。

 

 

其實「懸空寺」並非靠寺底十幾根立式木柱承受重量的,主要是廟底部共埋有27根直徑約50厘米的木質橫樑支撐。這些木樑是被桐油浸泡過的「鐵杉木」加工而成的,深插入岩石裏。其中一端依靠榫卯固定在山體之中,另一部分承接寺廟主體建築,並從主體建築下伸出1公尺左右以承接棧道部分。1978年時懸空寺大修,在更換寺下的幾根主要承重橫樑時,才發現了懸空寺懸空的榫卯的結構。

 

 

既然沒有登臨懸空寺,就在園區四處逛逛。 

 

  

這是懸空寺下的「金龍峽」,左後方就是「恒山水庫」的所在地。

 

在峽谷的這一側看懸空寺。  

 

 

展望來時路。

 

  

既然沒有登臨「懸空寺」,至少近一點看看它吧!入口處是由左邊的階梯走上去。

 

 

可惜售票口遠在入園處,即便此刻想進去,購票也來不及了。人生沒有「後悔藥」,也就只能放下了!隔天五台山下大雨,又碰到週日及中國519觀光節大塞車。台灣領隊說,另一團連懸空寺入園都沒機會,因為山區下大雨,懸空寺不僅塞車到不了,也因山區危險而關園。想想自己也算幸運!

 

 

中午在「渾源縣」城午餐 ,餐廳附近沒有什麼可以逛的,就以這張街景為代表了。一般會停留在此的遊客,多是為了恒山及懸空寺而來

 

 

用完午餐,接著要坐2.5小時的車,到140公里外的五台山「黛螺頂」。 雖然午餐過後是午睡良機,但難得出國一趟,就算硬撐著眼皮,也要想盡辦法,多看看窗外的景色。因為陌生的地方,處處是風景!

 

兩個小時後,已經見到清翠的草綠色山巒,表示已進入五台山區。但這山巒的綠草是最近才長出來的,冬季時為一片土黃色,因為冬天山區會下雪氣溫很低,草是枯黃的。

 

沿途山路繞不停,好不容易見有人車聚集,牌樓上寫著「東台頂望海寺」。當時對「五台山」還不太了解,一直以為五台山就是一座山,原來它是由五座山所組成。至於那五座? 下一篇再介紹了。

 

 

進入「五台山」是要買門票的。門票有淡旺季之分 ,目前為旺季(4/1月~10/30)人民幣$168元/人;60歳以上半價,70歲以上免費,台灣人也享有這種福利。看來這次旅行社省了不少錢,因為我們這團70歲以上的老人家有3位,60歲的5位。而且其他的景區,也大都60歲就免門票。

 

   

過了收票口,車子再開一段路就抵達「黛螺頂」。想不到深山裡頭別有洞天,這裡居然聚集了滿滿的人車。

 

 

要到「黛螺頂」,必須經過這段整修中的馬路。 

 

 

黛螺頂】是「五台山」「東台頂」延伸下來的一個小小的山峰,垂直高度有400公尺,大約摩天大樓的130層樓高。要想登頂,有四種選擇。

  • 1.步行走左邊古道。(路途遠,但平緩)
  • 2.騎馬走左邊古道。(危險,旅行團不推薦)
  • 3.步行走右邊新路。(1080級台階的大智路)
  • 4.坐空中索道。(來回¥85,單程¥$48)

全團14人,選擇步行1080級台階的只有3人;其他人或來回或單程搭乘空中索道,據說索道設備很陽春,讓人覺得沒有安全感。

 

 

我是那3人之一,且隨我來走那1080級台階吧!在前往台階的路上,兩邊有著滿滿的攤販,大都以乾貨和工藝品為主。

 

這1080台階,名為「大智路」。但為何名為大智路呢?話說「五台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而「文殊菩薩」在諸菩薩中專司智慧,因此在通往朝拜五方文殊的路,就稱為「大智路」。

 

 

另為何是1080級台階呢?因為佛教將佛與眾生分為10大類,稱為十法界。十界各有108種煩惱,合起來就是1080。據說走在大智路上,踏1080級台階,能給人增添智慧,消除煩惱,逢凶化吉,一生平順。

 

 

而「大智路」可是有來頭的,它是在1991年由「台灣」高雄「宏法寺」住持「開證法師」捐款50萬元人民幣修建的,路面是由五台山當地的青石鋪設而成。上網查詢【開證法師】;他是高雄內惟人,已於2001年圓寂。 高雄的「義永寺」及壽山半腰的「千光宮」都是他興建的,是一位了不起的高僧大德。

 

「大智路」上見有許多虔誠的佛教徒,這一拜一叩首的朝山情景,算是開了眼界,因為在台灣還沒見過。

 

 

爬到此處已經喘吁吁了。 看到這些虔誠的信衆又跪又拜,打從心裡頭讚嘆他們。

 

 

走大智路求智慧,繼續努力吧!

 

這條路如同天梯般陡峭的階梯,在漸次登臨之間,還可以鳥瞰四周景色。 

 

 

石階曲折處又大都有平台,還有圍牆小亭,邊登邊歇,可以一路領略佛國風光。

 

 

再加把勁吧!前方有師父帶著一群信眾,虔誠的一跪一叩首朝山前進。

 

 

總算快登上大智路,煩惱也快消除了吧!

 

 

上方平台坡道還有許多的小攤,都賣些佛教有關的物品。但導遊一再提醒我們,不買就不要碰,以免引起糾紛。

 

 

就到頂了。 說難也不難,登走上這個斜坡1080台階,大約只需30分鐘。但一拜一叩首,可能需要兩個小時以上吧!

 

 

登上頂之後,就看到「黛螺頂」的牌樓,寫著「大螺頂」。黛螺頂,始名青峰,寺宇初名佛頂庵,明萬歷二十年( 1592) 到清代乾隆十五年( 1750) ,曾名大螺頂,乾隆十五年改名為「黛螺頂」。

 

 

「黛螺頂」又稱「小朝臺」,因為此處供奉了五座臺頂(東、南、西、北、中)的文殊菩薩!到此處朝聖參拜,等同到5座臺頂參拜了!一般有不到黛螺頂,枉到五台山之説。

 

 

大雄寶殿前的「千年不老松」。

「黛螺頂」坐東向西,佔地近27000平方公尺,有殿堂房屋50餘間。殿堂依次為牌樓、天王殿、旃檀殿、五方文殊殿、大雄寶殿。與其他寺院不同的是黛螺頂有一座旃檀殿和一座五方文殊殿

 

旃檀殿】 位於黛螺頂中軸線上,殿內的釋迦牟尼佛站立於佛壇之上,這也是跟一般寺廟的佛陀塑像有所不同,故此殿也叫站壇殿,整座殿堂由旃檀木雕刻而成,故正名為旃檀殿 。

 

 

「供燈台」 在外,為鐵製。這應該有安全上的考量。

 

【五方文殊殿】殿內供奉了五座台頂上的五種文殊法相,集中於一堂。五方文殊為-

  • 中台孺童文殊菩薩
  • 東台聰明文殊菩薩
  • 南台智慧文殊菩薩
  • 西台獅子吼文殊菩薩
  • 北台無垢文殊菩薩

 

 

(觀音殿)

 

觀音殿內的「觀世音菩薩」,是長鬍子的,現男衆相。這和我們認知的不太一樣,為什麼呢?

佛經據言,觀世音菩薩有三十三種應化身,可化現為男身、女身、帝王身、婆羅門身等之說法。佛教在西漢末年傳入,在唐代之前觀音面相多屬男相,至宋元間,則開始流行女相觀音。明代時女相觀音更是被賦予送子等諸多神力,故男相觀音為另類之作,數量較為少見。

 

(地藏殿) 

 

 

(地藏王菩薩)所有的菩薩像,乍看時都很像。但可以由表情、服裝、法器等辨認。地藏形像的共同特徵是現僧形,著袈裟,持錫杖。

 

寺內山門後立有的兩塊石碑: 一塊立于明萬歷二十年仲秋,上書"五台山重建佛頂庵碑記"; 另一塊立于清康熙歲次辛未仲秋,上書"青峰頂造像建亭記",對黛螺頂有較詳細的記述,名稱的演變以及明成化年間重建,明萬歷年間、清康熙年間、乾隆五十一年都曾重修皆有一一記載。

 

  

晚上入住五台山區內的「花卉山莊」。

 

 

山莊大廳內有著一幅壯濶的「五台山」主要景區全攬圖。想不到此刻已經置身於五台山,而且還在山裡住宿一晚,好神奇!也好幸福!

 

  

山莊旁還有一條商店街,很多賣吃的。可惜這些麵館、餐廳,對於參加旅行團的我們來說,算是絕緣體。  但也因此可得知,附近是旅館住宿的聚集地區。

 

山莊外如稻草堆的景色, 可能是小米梗。

傍晚的五台山,溫度已降至20度以下,清新的空氣涼爽而不寒冷,非常的舒適。來到山上有渡假的感覺,心情也特別輕鬆!明天的五台山,也是此次旅遊的重點之一,很令人期待。下一篇將分享我所見到的「五台山」!

 

arrow
arrow

    Cher 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