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雄也有一處值得懷念的遊樂園,它是位於旗山的「三桃山森林遊樂園」,追溯它的歷史在1937年就成立,表示日治時代就有了。這是真正台灣第一家私人設立的遊樂園,年紀稍長的高雄人大都知道這個地方。17年前第一次帶著孩子們來這裡玩,除了愛探尋陌生景點的個性外,也是有些縁由的。

因為當時學畫的油畫家老師,正是旗山人。常聽老師和師母提起,有位日本人鈴木小姐,也是老師在旗山教學時的學生,她正是三桃山的女主人。喜愛花花草草的鈴木小姐,在遊樂區內種了許多蘭花,而那些蘭花正是她寫生的素材,鈴木小姐擅長的就是花草寫生。

  

在國道10號未開通前,這裏是到旗山市區必經的省道。而三桃山的招牌就大大的矗立在路邊,讓人想不看到也難。17年前的三桃山,其實設施就很老舊,也沒什麼遊客;但它的大溜滑梯、空中腳踏車、雲霄飛車和碰碰車,還是讓兒子們玩到忘我,非常開心。之後的一兩年又去了一次,今天是第三次造訪。

 

 

三桃山入園的標誌依舊沒變,觀世音菩薩守護神「韋陀尊者」和「伽藍菩薩」石雕像,依舊矗立在兩側。至於為什麼還會想再來三桃山呢? 這陣子心中突然觸動一個念頭,不知道三桃山是否還有開園? 因為2014年2月看到三桃山3.5億求售的新聞,起因於園區傳承第二代的主人逝世,而他的孩子們均在海外,無意經營...。還好上網搜尋的結果,三桃山尚在營業中。因此趁著遊樂園仍在營業,趕儘安排了時間,來緬懷它過去的榮景。

 

穿越由「韋陀尊者」和「伽藍菩薩」守護的山門,我們拾階而上。

 

左側為「龍雲寺」,這是三桃山陳家的家廟,於西元1924年建造完成。龍雲寺的外牆鏤空成桃子造型,和三桃山之名相映成趣。

 

寺內看來空曠,也帶些陽春。事後發覺這是認知上的錯誤,因為主壇在後方山坡上的2樓;那是在離開遊樂園出口時發現,因為出口處正是設在龍雲寺2樓的位置。

 

一樓供奉觀世音菩薩,原來「韋陀尊者」和「伽藍菩薩」是在山門口守護著觀世音菩薩。而這尊石雕觀音像,古樸而不失莊嚴,看似一件頗具年代的藝術品。

 

石獅-母 。

 

石獅-公。  這兩尊斑駁的石獅子,線條生動又有威儀。從造型和身上的雕飾,確定不是日本狛犬,而是中國的石獅子。

 

今天和好友同行。三桃山遊樂園票價:成人TWD90/人。平日最後入園時間為下午五點,出園時間則不限。當天為週日下午,連同我們兩人,只有三組客人。依此看來,三桃山每月的收入,極有可能連付售票小姐的薪水都不夠。讚嘆老闆娘的用心良苦!

 

  

入口處左邊牆上寫著:台灣遊樂園的鼻祖三桃山。

【三桃山森林遊樂區】為陳秋涼先生於1937年所創立,原名秋涼山,是台灣第一座私人遊樂園。因園主平時喜讀西遊記、三國演義等小說,光復後因來自於這兩部小說的靈感,於是號召人員,以一磚一石一步一腳印的精神,建造一座以水濂洞為主的花園,名為【花果山】。內擺置西遊記裡的水濂洞、人物塑像、壁畫等,栩栩如生,洞內景境意喻深遠,值得省思。園中因有三個引人注目的巨大仙桃造型,遊客均以三桃山之名相傳, 因之稱為【三桃山】。

陳秋涼先生因為經商致富,便用自家擁有的這座山,建造了花園, 當初是免費供人玩賞後來由第二代主人陳崑山先生接手,因擴大經營,耗費龐大,才開始收費。當時的陳崑山先生,不願與一般遊樂場惡性競爭,不認同給遊覽車司機回扣的陋規,相對也喪失一些客源。

 

 三桃山佔地達十七公頃,我們由【星門】入內,開始逛園區。

 

 

進入星門,有一名為「 一心池」的池子,高雄因為剛經過半個月大雨的洗禮,池水呈混濁狀態。池中有些假山、人物造型的裝置。

 

龍壁旁供奉的「石觀音」,設有燭台、小香爐祭拜。

 

沿著指標來到「天心池」。17年前來的時候,還見有噴泉,現只空留噴泉口。遠方的「鳳凰母娘」,也設有香燭爐台供奉。

 

   

畫面右方中段位置為「水濂洞」入口。而水濂洞上方的這三顆大仙桃,正是【三桃山】名稱的由來。

 

這座古樸典雅的石橋,有著舊時小橋流水的優雅氣息。若三桃山真的關園,豈非太可惜!

 

水簾洞內設有可探險的蜿蜒曲折小路,還頗為刺激。雖然洞內沒有其他遊客,卻不覺得陰森。

 

水簾洞盡頭供奉著「王禪老祖」。「王禪老祖」何許人也?他就是鬼谷子(公元前400年—公元前320年),姓王名詡,又名王禪、王利,號玄微子。是戰國時期的顯赫人物,額頭前有四個肉痣,成鬼宿之象。他是道家的代表人物,思想家,善用兵法,是縱橫家的鼻祖,又精通百家學問,因隱居鬼谷,故自稱鬼谷先生。

 

 

水簾洞的出口處寫著「觀天道而得神算,察星宿而得兵法」,指的就是王襌老祖,鬼谷子是也。

 

此一區塊是以「西遊記」為主軸;從假山、石雕、曲橋、流水、噴泉、山洞、佛寺、人物塑像等看來,在在印證開園主人是多麼醉心於「西遊記」這部小說!

  

若以現在的眼光來看,園中的一切顯得老舊古樸。但在民國50年代,這些裝置設施可都算得上是上乘之作。

  

沿著斜坡繼續往上走。

 

   

我們來到農具及油畫作品展示間。 

 

老闆娘【鈴木絹枝】將自己的油畫作品展示於園區。

第二代園區主人陳崑山於2011.08.23因病過世,享年74歲。陳先生的夫人是一位酷愛花草,且畫得一手好油畫的日本人,她一直協助夫君,努力把三桃山經營得更好。先生過世後,園區於2014年求售未果,原以為三桃山會就此關閉,想不到即使慘澹經營,鈴木小姐還是堅持開園;對於已經74歲的她來說,實屬不易,是愛和使命感讓她堅持下去吧! 當天離開園時,恰巧碰到開著小貨車歸來的老闆娘,她健康又樂觀,完全不似74歲的人。真心希望三桃山未來能找到願意接手的人,無論維持原狀抑或改變經營型態,都能繼續的營運下去。

 

可別以為三桃山只有中國神話和中式建築,它也融入了許多西方的裝置元素。

 

這個仿歐洲的小小「許願池」,看得出當年第二代經營者費盡心思的規劃

 

   

看完西方的許願池,接著再來看東方的「九龍鼎 」。九龍鼎,顧名思義就是有九條龍。但九龍鼎身上佈滿著野草,已經快看不出它原本的威儀了。這九龍鼎的設計,和蓮池潭的龍虎塔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可以由龍口進去,再由龍尾出來。

 

  

「九龍鼎」龍尾的出口處。

 

  

走累了,也可以在休息亭坐一下,享受開闊的山景。

 

【西岐亭】,為早期遊客必拍照景點之一。它已經有80年的歷史,應該可登錄為歷史建築了吧!

 

    

看完古建築,轉個彎又變成西方裸女雕像。不清楚這是否為老闆娘的巧思, 因為此區正是老闆娘最喜愛的蘭花園。

 

  

現今的蘭花園,無法如同以往擺滿著盛開的蘭花;但幾株盛開的千代蘭點綴於其中,卻已讓人心滿意足,不忍再奢求。

 

  

沿著步道往山頂而行,沿路綠樹成蔭,有如低海拔的森林。若非有大雨過後的蚊子相隨,這裏是非常適合放慢腳步,來一趟森林浴的。置身於三桃山,無拘無束,沒有喧嘩聲,可以很自在,彷彿整座山林就是自己的家。

 

  

現今的三桃山已不像是遊樂園,如說它是自然生態園區,可能更為貼切。

 

 

左下方還有一排的鐵架,為露營區,偶爾也會有人來此露營,可惜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這一處露營秘境。

  

 

這裡還有著全國最大,可同時容納兩千人歡唱的卡拉OK會場,非常適合企業團體,來此舉辦聯誼活動。  

 

 造型特別的「八角亭」。

 

銅製「希望之鐘」;鐘聲餘音繚繞於青山幽谷中,心彷彿也安定了 。

 

直到看見「空中腳踏車」,才驚覺這曾是遊樂園。

 

這看似令人擔憂的空中腳踏車,其實還蠻安全。連媽媽帶著小朋友們都敢坐,我們豈能害怕? 因此就勇敢的踩著腳踏車出發啦!而下方除草的工人,是我們今天所見到的第三位工作人員;加上之前還有一位在修剪花木的女士及售票員,看來整個17甲園區的工作人員,僅有三位,真是辛苦他們了!

 

今天克服了懼高症的障礙,總算完成了空中腳踏車之旅。給自己一個讚吧!

  

而最令我念念不忘的還是這個「大溜滑梯」。17年前第一次來訪時,還有10幾位小朋友興高采烈地在這裡玩耍;今日卻只有我們兩人俯衝而下!據聞當年二代老闆,花了二百萬才建造完成這一座全世界最大的溜滑梯;通常要玩的人,需自備一片瓦楞紙,即可盡情享受極速快感。

 

眼前門窗緊閉的販賣區,而今只能遙想當年盛況了。

 

 

「烤肉區」設施依舊完好,下回或許可多邀些朋友,來這快被遺忘的遊樂園裡,回味烤肉的樂趣。

 

這個滾不動的大滾輪,搭配後方的石頭造景,像是一面窗外的美景。

 

 

兩隻小石獅守護的「地母娘娘」廟。  

 

  

 「 地母娘娘廟」設在2樓,供奉的均為女性神尊。

 

詢問售票小姐, 她說這是用整顆石頭雕出來的「觀世音菩薩」,法像莊嚴。

  

另一尊的石雕「彌勒菩薩」。

 

旁邊還有兩位小天使守護的「生態池」。

 

【山林中的卡拉OK】,採投幣式。這一家三代五口,也想投幣歡唱,可惜卡拉OK故障,麥克風雖然有聲音,卻播放不出音樂。哈哈! 感恩它的故障,才能讓山林保有它的寧靜!

 

山頂上可以眺望旗山街景及對面的旗尾山;登高望遠,讓人心曠神怡,忘卻煩惱!

 

轉角的歐洲風格造型花圃。  

    

在園區逛了一大圈後,沿著指標走到「九龍鼎」背面,往出口處準備離開。

 

 

走下階梯。

  

階梯下方有齊天大聖爺,還有香火供俸。今天方知大聖爺生日為農曆10月12日。

  

這是大聖爺的金箍棒嗎? 兩端蓮花瓣的造型,倒是深深吸引著我的眼光。

 

    

我們又回到當初入口的星門,但今天不從原入口出去。

 

  

我們順著園方指示的出口,由「龍雲寺」離開。

 

  

這才算是「龍雲寺」的正廳 ,旁邊竟然還有佛教藝品專賣店,也見有兩三位人員。上網查詢的結果,這似乎是一處靈修之地,有其固定參拜的信衆,而主要參拜的對象是「九龍九鳳」。這次暫且放下自己的好奇心,沒有去打擾這些神尊。

 

  

「龍雲寺」前造型奇特的特大號香爐,爐身應該有九條龍,可惜當天忘了去細數。

 

  

回到1樓 「龍雲寺」,結束今天三桃山之行。和三桃山雖只有三面之緣,卻像是多年老友,知道它一切安好,心也就放下了!

 

   

回程再去拜訪住在附近的油畫老師 - 畫家林峰吉。和老師快10年不見,這些年少了師母的照顧,不知老師是否安好?回想當年在高雄和老師學畫時,每當師母回台北娘家,畫室的水壺就乾了,花也枯了。我常戲稱老師是老爺,師母是丫鬟;沒了師母, 老師彷彿就不會過日子,而老師也從不置可否,欣然承認。

如今老師定居於自己最喜愛的故鄉【旗山】,每天早起爬旗尾山,重回婚前單身漢的生活;更勤於作畫,且樂此不疲。繪畫豐富了他的人生,作品更上一層樓,人也更健康了。期盼老師永遠安康,畫出更多令人賞心悅目的作品!

 

最後分享一張老師的作品。寫生的地點,正是三桃山的龍雲寺。 早年的旗山人因香蕉而致富,據說民國50-60年代全盛時期,當時旗山的酒家、茶室多的不勝枚舉,使得旗山這小鎮的名聲,也因香蕉而聞名全省。所謂民生樂利,藝術氣息也濃厚。多年以來, 老師每週二會和一群愛好藝術的朋友們在三桃山的龍雲寺前寫生,也教學相長。

三桃山不只是一座遊樂園,它更是旗山地區重要的指標,是許多旗山人童年的共同回憶。即使繁華落盡,旗山人對於三桃山濃得化不開的情感,應該是外人所難以理解的。藉著曾和老師學畫的因緣,才有機會對三桃山有多一些的認識和了解,也將珍惜它還開園的日子,擇日再來!

 

arrow
arrow

    Cher 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