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來Toyota保養車子之便,試著再彎進【中都唐榮磚窯廠】看看。說「試著」也是有緣由的,因為之前多次經過,曾試著要走進去看看,但四周不見人跡,又滿是雜草,內部感覺也沒開放,窯廠建築和周邊環境欠缺統一規劃,乍看猶如「廢棄工廠」。除了讓人覺得沒有安全感,也有一種不得其門而入的感覺,因此從來沒有機會入內一探究竟。

 

  

今天就再給窯廠一次機會吧! 因為Toyota十全廠緊臨中都窯場,都位於中都重劃區範圍內,沿著空曠的人行道,直走再轉個彎就可抵達。

 

  

首先進入眼簾的是窯廠紅磚辦公室,搭配前方的草皮及遠處的柴山,在紛擾的城市中,顯現出難得的寧靜和安詳。

 

  

昔日的辦公室-「 紅磚事務所」,位於「煉瓦會社線」進入磚廠的入口,是磚場行政事務管控中心。建於1913年,門口處設有門廊,上方有陽臺。

*「煉瓦會社線」是當年由三塊厝車站,延伸過來的工業專用鐵路。

 

  

唐榮磚窯廠雖然在1985年停工,但直到2002年8月,唐榮鐵工廠總務課辦公室員工才全部從這裡撤離。

  

紅磚事務所在2006年公告為國定古蹟,土地則為【唐榮鐵工廠】所有。

 *【唐榮鐵工廠】是台灣企業家唐榮於1940年創立的民營企業,但在1962年遭政府接管成為國營企業;2006年股票上櫃,轉型為民營企業。

何以唐榮鐵工廠會在1962年被政府接收? 1957年唐榮購得窯廠;負責人唐傳宗(唐榮之子)從跟日本人接觸,轉換跟中華民國政府接觸,因語言不通(他不懂國語),溝通就不順暢;他也不清楚派系鬥爭,與陳誠友好,而輕忽了蔣經國才是接班人。此時台灣銀行又宣佈唐榮鐵工廠負債多,一夜間所有債權人全部出現,銀行又不願伸出援手,因此被政府接收。  

 

離開紅磚辦公室,我們往工廠方向前進。整個園區,佔地約2.27公頃, 為高雄第一座以古蹟為主題的公園。2005~2006年高雄市文化局,共編列了兩千多萬進行整修,唐榮鐵工廠也提供土地和部份經費支援。

 

    

中都窯場,位於愛河中游,緊臨中都溼地,是全國第一座擁有八卦窯的磚窯場,在停工荒廢20年後,高雄市政府透過文化資產保護、都市計畫變更及公共景觀改造等方式,重現昔日景象。中都唐榮磚窯廠是由數個不同時期的建築所組成,例如八卦窯與煙囪是日本時期的建築,而進入民國時期之後又陸續建了倒焰窯與隧道窯。其中八卦窯是全臺灣保存最好、規模最大者。廠區內目前剩下

  • 1. 紅磚事務所一棟(1913年建造)
  • 2. 磚砌煙囪兩座(1913年建造,原有3座)
  • 3. 八卦窯一座 (1913年建造,原有6座)
  • 4. 實驗窯一座(1964年建造)
  • 5. 倒焰窯三座(原1967年建一座,1971年建三座)
  • 6. 隧道窯一座(1979年建造)

 

  

中都唐榮磚窯廠的歷史大約如下:

  • 1899年: 日本人鮫島盛創辦了【鮫島煉瓦工廠】,是打狗地區第一家磚仔窯。
  • 1913年: 日本人後宮信太郎將其整合為「台灣煉瓦株式會社打狗工場」,並改建新式的八卦窯。
  • 台灣光復後: 改稱為「工礦公司高雄磚場」。
  • 1957年: 民營後由唐榮鐵工廠購得,成立「唐榮鐵工廠股份有限公司高雄磚廠」。
  • 1962年: 唐榮鐵工廠由政府接收,改為公營事業機構。
  • 1985年: 工廠停工。
  • 2002年8月: 唐榮鐵工廠總務課辦公室員工全部撤離。
  • 2003年: 八卦窯、兩座磚造煙囪、三座倒焰窯、實驗窯、隧道窯、日治時期磚造事務所等九處為市定古蹟,一座倒焰窯為歷史建築。
  • 2005年3月11日: 內政部正公告為國定古蹟。

 

中間的空地被規劃為【霍夫曼劇場】,何以取名為霍夫曼呢?   因為1913年日本人後宮信太郎所改建新式的八卦窯,又叫做「霍夫曼窯」;是由德國人【霍夫曼】於1865年所發明的。

 

霍夫曼劇場旁有一座【倒焰窯】。【倒焰窯】是由八卦窯改革而來,是以窯內火焰進行方向命名的窯爐。倒焰窯為矩形,窯頂為半圓形,牆體與窯頂皆為磚構造,外牆為紅磚,內牆為耐火磚。窯體外以鋼料框窯,加強窯體結構。

 

【倒焰窯】以重油為燃料,火口在窯體兩側下方。窯腔內火口前方設有火牆,調節火焰進行方向。其設計原理為將熱氣向下抽而均勻散佈於全窯,廢氣則由地下煙道由煙囪送出。倒焰窯燒製完成後需停火待冷卻後出窯。當年隨著紅磚市場競爭激烈、取土日益困難,因此在1963年先拆除三座八卦窯,再陸續蓋了四座倒焰窯,生產價值高的耐火磚。

 

空曠的園區不見遊客,反倒有幾台車零星的停靠著,這些人並不是在打牌或泡茶,他們在做些甚麼呢? 原來要感謝城市中這片難得的空曠綠地,他們正在玩遙控飛機;在稍後要離開時,還見有人在外圍遛狗,或帶鸚鵡來放風者,更還有人在草皮上眷養了兩匹馬。

 

  

走到廠區門口,還在疑惑【台灣煉瓦會社打狗工場】開放參觀嗎?

 

  

正好見到旁邊大大的告示牌,寫著開放參觀的時間。 今天是週二,開放參觀。

 

  

諾大的廠區只見有一男一女的工作人員,看來也非專業人士。原來他們是文化局委外的清潔公司人員,負責看守維護園區。其中40來歲,帶著濃厚草根氣息的男子,見我入內,很熱心的一路領著我參觀,讓我獲益良多,真的非常感謝他。

 

  

參觀區域依序分為三大區

  • 1)  隧道窯(1979年建造)
  • 2) 倒焰窯、實驗窯(1964年建造) & 磚砌煙囪(1913年建造) 
  • 3) 八卦窯(1913年建造)

 

第一個參觀的是【隧道窯】,也是目前唯一開放給民眾參觀的區域。

「隧道窯」為法國皇家瓷器公司(French Royal Porcelain Factory)發明。直到1970年代,英國才有興建隧道窯燒製紅磚。早期以煤炭為燃料,今大多以重油或瓦斯為燃料。

 

唐榮磚窯廠的隧道窯是1979年建造,長80公尺,由日本播磨公司設計。以型鋼為骨架,框住窯體,窯體下方鋪設軌道,讓裝載磚坯的台車行走。

 

隧道窯:隧道長者可達100公尺。台車從入窯、燒製、到冷卻出窯,前後約二個小時。隧道窯壓終年燒製無須停火,為連續性窯爐。

 

   

隧道窯內部牆體為耐火磚及隔熱磚。

 

  

窯外磚頭上面都有一個編碼,這是代表火候的編碼。SK32,就是3200度,另外還有SK30的。這兩個編碼,前者屬於預熱段,後者為冷卻段的溫度,可見燒製段的溫度有多高。

 

  

隧道窯窯體中間兩側各有八組共十六組噴火口為燒成帶。隧道窯上方的大煙囪連接到隔壁的烘乾室,因為隧道窯不排煙,煙囪把煙送到烘乾室,利用煙來吸乾磚頭裡多餘的水分。

 

   

其實目前只有第一個區塊的【隧道窯】開放參觀,其他兩個區是禁止入內的,因為有安全及人力等的考量。

 

但這位熱心的工作人員,願意為有興趣之人,開方便之門。他一再強調,古蹟應該是大家所共享,不應為了怕麻煩,而禁止遊客入內;這正是南部人純樸可愛之處。現在就準備來參觀第二區了。

 

  

終於可以入內看大煙囪了。 1913年日本人後宮信太郎整合為「台灣煉瓦株式會社打狗工場」後,並改建新式的八卦窯。當年共有6座橢圓形八卦窯、3支大煙囪。目前僅剩南北兩支煙囪。現在就來看看第二區的【煙囪】及【倒焰窯】。

  • 1號窯在窯頂自設一支煙囪(磚造、現仍保存,稱為南煙囪),
  • 2號窯、3號窯、6號窯共用一支煙囪(磚造、現仍保留,稱為北煙囪)。
  • 4號窯與5號窯共用一支煙囪(水泥造,煙囪已拆除)。

 

  

北煙囪高43.8公尺,塔身上的孔洞,是二次大戰期間被盟軍掃射所留下的彈孔。

南、北煙囪為霍夫曼窯的排煙設施。南煙囪高33.02公尺,北煙囪高43.8公尺。為底部較寬向頂部漸縮的八角形煙囪,轉角為特殊燒製的135度楔形磚。南、北煙囪為目前臺灣僅見高度最高,規模最為大的老煙囪。

 

  

北煙囪的出入口。

 

  

北煙囪內部,已用鋼架支撐,基本上安全無虞。

 

   

  北煙囪塔身上的裂縫,工作人員說是因應內部的鋼架支撐工程,所以才會產生後來磚塊黏合上去的裂痕。

 

 

這是1號窯專用的磚造煙囪,稱為「南煙囪」。

 

南煙囪高33.02公尺。

 

地上的排煙管將煙傳送到南煙囪。

 

南煙囪磚造塔身上還有【唐榮鐵工廠股份有限公司磚廠】資產編號牌。

 

【倒焰窯】用大鐵皮保護著。

 

【倒焰窯】側面。

 

  

緊鄰著南煙囪旁的【實驗窯】。

 

【實驗窯】一座迷你的倒焰窯,立面寬為150公分,長195公分;為當時研發耐火磚的最初實驗窯。

 

離開第二區的菸囪及倒焰窯,接著是最具有歷史價值,位於第三區的【八卦窯】。

  

今天超級幸運, 不僅獲得貴賓級的待遇入內參觀,還有免費導覽及專屬攝影師。

 

【八卦窯】又名「霍夫曼窯」,是德國人霍夫曼於1865年發明的。1913年日本人後宮信太郎將窯場改建為新式的八卦窯。窯的屋頂,二邊弧形窯壁各修飾為三個斜坡面所組成;加上二邊的斜坡面,共為八角形,因此稱為「八卦窯」。

 

窯裡採窯室區隔方式,同時裝窯、焙燒、冷卻、出窯依序窯室同時循環進行。燒窯時從窯頂投煤口撒進粉煤,燒製溫度在900℃以上,不同於傳統燒柴方式。八卦窯從新窯「起火」燃燒後即持續不斷,一室一室連續燒,改良了傳統目仔窯需閉窯冷卻的過程且產量大增。除非遇重大水災或漫長雨季,無法製造磚坯或熄火才停窯。「起火」是八卦窯重大的儀式,需準備豐盛的牲禮祭品舉辦普渡。據說磚仔窯人的童年記憶最深刻的就是普渡時搶糖果的儀式。

 

  

「TR磚」- 八卦窯所生產的磚頭稱為T.R磚 (Taiwan Renga),一塊重達4公斤。在當年有TR商標的磚塊皆為品質保證。台灣煉瓦株式會社在台所產之TR紅磚,當時多用於公家機構的各種建物上,也漸漸取代了先前英資在台設立的「撒木耳煉瓦會社Samuel & Samuel Company」生產的S磚。

 

 IMG_5728.JPG

上一張圖片的兩塊TR磚,是3年前從桃園新屋老爸的出生地-這幢廢棄老屋帶回的。那時住在隔壁的堂伯就告訴我,TR磚在當年是最好的磚塊,這些磚塊是由淡水運過來。老屋是我未曾謀面的曾祖父所蓋,曾祖父在日治時期當過保正,擁有不少土地;但經過這幾些年及當年耕者有其田政策,每位子孫所繼承的土地就被稀釋了。這是我第一次認識TR磚,而今能夠參觀TR磚當年的高雄廠,算是一種難得的歷史連結。 

 

 

【八卦窯】窯內的景象。配合不同時段,會有不同的光影效果;之前在網路見過此美景,但完全沒料到,今日會是在毫無預期之下,來到此地。感恩幸運之神總是眷顧著我!工作人員更提及,他在此工作不到一年期間,已偷渡四對新人在此拍攝婚紗照,大哥真是佛心來著。

 

  

 窯內目前以許多鐵管支撐窯體,避免倒塌。

 

   

廠區內的行程,在參觀完八卦窯之後結束。接著繞廠區外走一圈。從這個角度,可以清楚看出三個鐵皮下的三大區塊,和兩隻大煙囪。     

 

  

側面,可看出八卦窯每側有10個孔洞,加上兩端各一,共有22個孔洞。

 

  

廠區西南側,仍可見到坍塌的圍牆。 

 

  

接著由廠區西北方的出口,來拜訪當年窯廠的信仰中心-「開王殿」。當初工廠選擇設在此處,除了方便獲得愛河沿岸的黏土製磚外,也能從鄰近的柴山取得燒製磚塊所需的木材。而由於工廠需要大量的人力,因此吸引了不少來自澎湖與今臺南市北門區的移民,進而使得這一區塊繁盛起來。

 

 

 「開王殿」是當時磚窯場員工捐錢所蓋,供奉觀音佛祖與五府千歲等神。歷史可追溯至日治時期,於1947年遷移到現址。

 

  

在磚窯廠被指定為古蹟後,周邊土地進行都市重劃,原有的工寮聚落於2009年遭到拆遷,開王殿一度因為位於公園預定地而面臨拆除,但開王殿並未就此消失,而是被當作「家園象徵」由文史工作者與信徒們積極進行保存運動。開王殿的信徒並於2011年7月15日組成管理委員會,強化要將廟宇保存下來的決心。

 

  

小小的開王殿,若非彎進窯廠區域,僅從外頭馬路是無法發現它的。但它蘊藏著百年來澎湖及台南移工們,對它的依賴和信仰,具有著不可抹滅的時代意義。

 

這算是都市奇蹟吧! 兩匹被眷養在開王殿旁一棵大龍眼樹下的馬。雖然感覺有些誇張,但其實牠們被隱藏得蠻好的。

中都重劃區的唐榮磚窯場,曾是人車鼎沸的忙碌工廠;但在歷史洪流中,時間彷佛在一霎那間被凝結,而今一切歸於寂靜無聲。望著留下來的破舊廠房,再環顧四週空曠的草地,突然有一種人去樓空,不如歸去的傷感!

 

arrow
arrow

    Cher 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