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旅行的第一天,選擇以徒步的方式遊池上, 當天共走了16公里,達到又玩又逛又運動的多重目的! 雖是一身的疲憊,但心中滿是對大自然的感動,夜晚帶著歡愉的心情,安睡到天明。第二天起個大早,除了想感受一下池上的早晨田野風光,也想趁著外出早餐之際,認識一下池上的市區。

 

早上六點多,和民宿的兩隻寵物道聲早安就出門了。 那是一隻年紀老到快走不動的八哥狗,和一隻毛色亮麗、營養很好的酷肥貓。

 

池上的村落街道,有著昨晚下過雨的痕跡。路上沒有行人,大地彷彿是靜止的,萬物也寂靜無聲,心也隨之清靜了。

 

田邊水渠的水量依舊是那麼的充沛。池上的農夫真幸福, 不用半夜起來巡田水。

 

讓自己再深呼吸一下,聞聞大地剛甦醒的氣息!

 

 

雖說池上也有許多原住民,但幾乎很難見到與原住民有關的元素。好不容易看到這個活動中心的建築,由柱子上的原住民彩繪圖案,似乎才稍微感受出原民的文化。

 

   

走到街上,見到「多力米故事館」。這是一處可以了解米故事及用餐的地方。出生在池上的多力米董事長「梁正賢」,因家裡三代經營米廠,對池上米有著深厚感情。他將池上最悠久的老米舖【建興碾米廠】,在1997年變身為「多力米故事館」,見證池上米的傳奇與老米廠歷史足跡。

 

  

緊接在多力米故事館後方的是【池上穀倉藝術館】,想不到在這小村落還有藝術館。而且感覺藝術館似乎與多力米有些關係,是如此嗎? 

原來【池上穀倉藝術館】正是由多力米公司老闆梁正賢先生,提供自家60多年歷史的老穀倉,自費改建而成。藝術館於2017年12月9日開幕,是台灣第一座由穀倉改建的藝術館。老穀倉屬於建興碾米工廠,是1940年由梁正賢的祖父梁火照先生所創立。

 

  

【池上穀倉藝術館】這期的展覽為「蔡康永.侯文詠收藏展」,開館時間為上午10:30,免費參觀。但因為時間上的安排,無法等到開館,因而作罷。

【池上穀倉藝術館】委由【台灣好基金會】管理。「台灣好基金會」是由普訊創投董事長柯文昌先生於2009年成立,希望以「台灣好」為開始,逐步串連鄉鎮的美好。台灣好基金會在2014年於池上展開「池上藝術村」十年的深耕計畫,由美學大師蔣勳擔任總顧問,及首位駐村藝術家。 有【蔣勳】這位美學大師加持,使得池上不僅有美景、好米,更多了濃厚的藝術氣息。

 

看完池上穀倉藝術館,接著穿越藝術館後方無人控管的鐵軌柵欄,往左前方小路前進,尋找池上的老戲院-五洲戲院。

 

轉個彎就看到老戲院了。【五洲戲院】建於1965年,1982年歇業,是池上鄉最後拉下鐵門的戲院。2013年福原社區發展協會,說服五洲戲院的老闆何明政,讓老戲院風華再現。當時特別找來當年專門幫「五洲戲院」畫電影廣告看板的老師傅魏期章,親手畫上當年熱門片看板「小城故事」和「八百壯士」。*池上鄉當年有3家戲院,五洲戲院為最大,有400人座椅,還可容納450個站位。

 

【五洲戲院】的屋頂及內部都已坍塌,僅剩正面及側邊圍牆尚屬完好,戲院除了正面彩繪,並未做任何其它的整修或活化使用。但維持原狀,未嘗不是老建築的另一種呈現方式,讓大家可以更清楚看到戲院繁華落盡的痕跡。

據戲院老闆說,在1960、70年代,池上鄉經濟繁榮,當時有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及糖廠等政府單位約2000人;還有西部人到池上收購玉米、花生的盤商,以及在山區開墾的工人,大家最大的娛樂休閒就是看電影。但隨著經濟型態改變,戲院從鼎盛時期的爆滿人潮,到1982年的1天只有3、4人;終於曲終人散,只好結束營業了

 

    

沿著老戲院旁的小路繼續往前走,來到「福源國小」。一般小學的建築都大同小異;但這個學校的「中正堂」不太一樣,除了復古的老建築,還有著威權時代的名稱。

 

「福源國小」旁邊有一棟教師宿舍。是自己在城市待太久了吧! 不知道有小學還提供教師宿舍的。但要讓老師們願意來到東部的偏鄕任教,提供宿舍也算合情合理。

 

    

福原國小教師宿舍後方,有一排的日式舊教師宿舍群,屬於福源國小的資產。這些日式老宿舍,是少數保留得算完整的宿舍群,在2013-2014年,當地居民曾經努力的想活化利用它。但今日看來,似乎效果有限。

 

  

這間宿舍大門前有電表、電燈,保存得還不錯。但大門深鎖,看不出用途。

 

隔壁的這棟宿舍,則損毁不堪。

 

  

由建物背面,更可看出這棟建築物的頹廢破爛。

 

  

在日式舊宿舍群的巷底,是池上著名的「福原豆腐店」。今天不巧,碰到每週二的店休,連嚐鮮的機會都沒有了。

*「福原豆腐店」是一間超過50年的老店,原是臭豆腐的原料批發商;在2013年也開始賣起現炸豆腐和豆花等。

 

   

這附近還有些鐵路局的舊日式宿舍。

 

池上的信仰中心-「玉清宮」。創建於民國卅七年,目前金碧輝煌的廟殿是民國八十年建成的,主祀玉皇大帝。

 

逛完市區,回程民宿途中竟下起雨來了,即使跑到東部,還是躲不過梅雨。此時也到了和池上說再見的時候。路邊的悟饕池上便當店,因為還未到營業時間,對照昨天中午熱鬧的人潮,此刻看來顯得特別冷清。

 

  

上午10點多再度來到【池上火車站】,準備坐火車去「關山」逛逛。*「池上火車站」是 2017年初在原地改建的獨特木造車站。 

 

  

即使進到候車月台,還是忍不住再看看遠方的池上風光,其待下次的再相會了。

 

  

這是人生中第一次坐「普悠瑪號」,雖然由池上到關山只有一站,行駛時間也僅短短8分鐘 ,但第一次的體驗,仍讓人覺得興奮。

*普悠瑪號,主要行駛於東部幹線。列車名稱「普悠瑪」源自卑南語,原指卑南族部落大首領所在地,亦有集合團結的意思;英文名譯為「Puyuma」。

 

真的只要8分鐘,就由池上抵達關山站。關山新火車站是在1980年新建啓用的。

【關山】在日治時代是僅次於臺東市最熱鬧的城鎮,是仿日本街道設計的一座小鎮。在日治時代,警備人員及其眷屬等帶動了消費、文化、教育的發展;關山在當時可是花東縱谷的重要入口,及警備與行政貿易中心。

 

    

距離火車新站約100公尺處,有座被列為台東縣歷史建築的關山舊火車站 -【里壠驛】 關山舊火車站為何稱為【里壠驛】呢? 原來關山原名為「里壠」(Lilong),起源於阿美族語,指當地多「紅蟲」之故。

 

舊關山車站建於西元1919年,主體為木造,為東部鐵路僅存的日治時代「和洋折衷式」建築。形制參照日本家宅民戶格局,外型則為法國公共建築樣式。1978年因為台東線鐵路拓寬,關山新站啟用後,關山舊火車站里壠驛」荒廢了20多年。2005年由臺東縣政府爭取修繕經費,終於讓這個老車站得以獲得重生,恢復原貌。

 

  

關山舊火車站的前方有座古色古香的建築,它是【嘉賓旅社】,興建於1940年,嘉賓旅社是關山地區歷史最悠久的「木造老旅社」,在當時是鎮上生意最好、最大的旅社,共有36間房;現在這老旅社也被保留下來。

 

  

【關山鐵路舊站宿舍】座落於關山舊火車站的西北側,創建於西元1919年, 整棟建築以檜木為建材。

 

關山鐵路舊站宿舍」已被修繕整理過,但大門深鎖,看不出用途。

 

  

中山路上的【金玉旅社】,是鎮上經營超過七十年的老旅社;旅社前身是日治時期日本警官、官員的接待所,名為「里瓏館」或「里瓏驛」。二次大戰後,日人撤離,改由台灣人接手經營,並改名金玉旅社迄今。原木造建築,於50多年前改建為水泥。

 

  

走著走著,來到鎮上的行政中心,看板介紹著「逛老街遊老屋」。因為雨似乎沒有要停下來的意思,今天原本計畫中的關山自行車行程也只能作罷。所以當下決定以尋找這幾棟老建築,作為今天關山市區巡禮的目標。

前面已經看過舊火車及嘉賓旅館。接下來要去找「關山警察史蹟博物館」、「舊官邸」、「大華行」及「福生堂」。

 

  

第一站來到全台灣第一個警察文物館 - 「關山警察史蹟博物館」。我們依著指標,由這個紅色鐵門進入參觀。以前參觀博物館必須穿越「關山派出所」的辦公區域進入,在2017年六月才改由分局右側後方的「時光走廊」進入。

 

關山警察分局的「日式老建築群」,木造建物年代可追溯西元1932年,而鋼筋水泥建物為西元1979年,在該分局範圍內,形成古今建築並存的另類景觀。

 

  

  

日治時期是警政與戶政合一,據說老百姓在等待洽公時,可坐在長廊座椅上,邊欣賞園藝造景邊等候,一點也不會無聊喔!

  

 

關山警察史蹟文物館的展覽廳,上午開放時間為10:00-11:00,但因時間配合不上,故沒入內參觀。據說裡面有很多日治時代的珍貴歷史文物。

 

位於關山警察史蹟文物館後側及兩邊均有不少的日治時代的日式建築,外表雖有些殘破不堪,但卻滿是歷史的痕跡。

日治時期的關山,因花東線鐵路的全線通車而迅速發展,成為花東縱谷南端的行政、警備及貿易中心。日人的治理也給關山留下充滿日式風味的棋盤式街道,及一棟棟的日式建築。1982年因東線鐵路拓寬,台灣逐漸由農業轉型為工商社會,關山人口因而逐年遞減。 

 

這是【舊官邸】,就位於關山分局的隔壁;1915年日本人在關山設立【台東廳里壠支廳】,這兒正是當年的政經中心,距離關山火車站只有500公尺。

 

  

【舊官邸】被鐵皮圍起來,看來修復或整理還需要一段時間。

 

  

接著來到【大華行】。 大華行建於1948年,是當時鎮內最大的百貨商行, 2006年因老闆娘身體欠安而停業。

 

  

走沒幾步路,就是今天在關山要看的最後一棟老建築 - 【福生堂】。福生堂自1920年開設迄今,已經近百年;歷經三代,是小鎮當時唯一的藥局。

台灣早年家喻戶曉的止痛良藥【五分珠】原產地,就是關山鎮的福生堂,還曾外銷日本。五分珠於2016年底停產,讓關山人相當不捨,福生堂目前由第三代沈萬椿負責。福生堂右邊木屋過去是易生堂藥房,民國8年由第一代連華封開設,研發出「五分珠」,由第二代的兒子們用走路全省推銷。1949年第二代長子將易生堂藥房搬遷到台北市武昌街擴大營業,並主打五分珠。易生堂藥房則改名為福生堂。
 
 

  

逛完老房子,已近中午時間,決定前往網友推薦的關山臭豆腐午餐。途中見到背景是山的【天后宮】,這讓我的眼睛為之一亮。因為總認為天后宮都是在靠海的地方,想不到媽祖婆帶給眾生的恩澤福德是無遠佛界的,當然也包含在這花東縱谷中。

 

天后宮旁就是「關山公有零售市場」。

 

今天午餐的「關山臭豆腐」,就位於關山公有零售市場內。下雨天的平日,沒什麼客人;但聽說假日時,往往要排隊半個小時以上。

 

  

這裡的臭豆腐很特別,配菜是醃蘿蔔絲;臭豆腐外表酥脆,內部滑嫩多汁。再搭配一碗切仔麵,讓今天的午餐感覺特別滿足。結論是:多參考網友的評價,基本上就不會踩到地雷了。

 

在街上走著,看到路旁賣這體型很大的菇,趕緊詢問店家這是什麼?原來這叫【雞肉絲菇】。之前曾聽聞過雞肉絲菇,但從未嚐過。當下就買了一斤(台幣150),要拎回高雄嘗鮮去。

「雞肉絲菇」通常大雨過後才會冒出來,而且至今還無法用人工培育。它和黑翅土白蟻有共生的關係,在雞肉絲菇生長的地面,沿蕈柄基部向下深掘,會發現長約70公分的細長假根連接地下白蟻巢穴,一般認為雞肉絲菇可能依靠蟻巢內的白蟻排泄物供應養分,而白蟻也樂於培養雞肉絲菇的菌絲作為食物,雙方互蒙其利。

 

雨下個不停,也難在關山再做逗留。因回程的火車起點在台東火車站。因此決定到台東市火車站旁的「卑南遺址公園」再逛逛。這次終於走到在火車候車月台上一直見到的【木製嘹望台】。

 

 

第一次站在嘹望台的位子,望向台東火車站 。

 

 

為了躲雨,再次購票進入「卑南遺址文化公園」內的展覽廳看展覽,門票只要$30,展廳不大;主要的展區是在台東市康樂的「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內。雨天的星期二,整個展區在我逗留的30分鐘內,就只我一位訪客。展區服務員笑說,在我進入前不久,有兩位才剛離開。

 

   

這是1896年日本人發現的石柱1:1模型(可對照上張照片)。當時此石柱位於私人土地上,後因整地關係而不見了,目前早已不知去向。

 

這是古卑南族人住宅的模擬屋舍。 「卑南遺址文化」是因為興建台東火車站,挖掘地基時,才被發現的。主要為距今兩、三千年前,卑南新石器文化時期先民的墓葬區和住宅區。

 

  

雨天也確實打亂了一些行程和計畫,因此換了早一班的火車打道回府。火車駛經「康樂站」時,自己有個小小的願望。因為康樂站就是「國立史前文化博物館」的所在地;上次參觀史博館應該是快20年前了,期待下次台東行能將史博館列入。

 

    

回到家,最迫不及待的,就是要嘗嘗雞肉絲菇的味道。遵照賣家的建議,將菇切大塊,不加其他太複雜的東西,因此只加了些薑片;但還是忍不住加了一些些的水,想不到菇真的會出水,還好一切都在掌控中。只能說雞肉絲菇真的太美味了,鮮甜多汁,纖維又細緻。第一次認識這種菇,還有機會品嚐,這正是旅程中帶來的美好!

兩天一夜的池上、關山行,讓我對這兩個鄉鎮更加的了解。以往也曾開車或坐遊覽車來過,但彷彿是蜻蜓點水,說是沒有心也好,還是時間有限也罷!但真的一點也不了解這兩個鄉鎮的歷史、人文等背景,貪著的只是眼前的美景和美食。 是我的心變細膩了嗎?應該是說我的心變平靜了,比較能夠靜下心來,用不同的角度及眼光看世間的景物;當然也應該要包含一顆自己可以反省檢討的心。期待自己可以再努力!

 

arrow
arrow

    Cher 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