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聽到「紅毛港」這處地名,心想是不是也和荷蘭人有著關係?原來荷蘭人早期真的曾經在此停泊和活動。「紅毛港」原本是個漁村,1968年港務局計劃將紅毛港開闢成國際商港,於是發了禁建令。1975年第二港口開通,紅毛港與旗津正式分離,並實施禁建和遷村;歷經了40年,直到2007年才遷村完畢,改建為「高雄港洲際貨櫃中心」。

今天就穿越滿是貨櫃車和重工業的驚險地帶,來到「紅毛港文化園區」。在園區除了可以了解紅毛港的前世今生,更能近距離的欣賞大船進出港,感受屬於高雄特有的港都風情和文化!

 

  

「紅毛港文化園區」於2012年6月開幕。是由原本的「高字塔」結合週邊環境整建而成,總面積約3.42公頃。「紅毛港文化園區」為2007年遷村後的紅毛港聚落留下一隅,供世人憑弔和追憶。 

 

  

先放一張園區主要的面貌圖,供大家參考。文化園區就位於高雄第二港口,對面為1975年二港口開通後,被分離出來的「旗津島」。(照片取自園區官方網站)


 

 

紅毛港聚落因為遷村而走入歷史,但園區裡保留了紅毛港人永恆的記憶與傳承。相傳紅毛港人的祖先於300多年前,由中國福建一帶每年來此捕捉烏魚,日子一久,漸漸移居而形成聚落。 當初的紅毛港位於高雄潟湖的南端,日治時期曾是全台面積最大的紅樹林,除了擁有美麗的自然生態,也為漁民帶來豐富的漁獲,早期更是著名的蝦苗養殖區,全盛時期台灣約有7成的蝦苗皆來自紅毛港,當時有「蝦苗的故鄉」之稱。


 

 

紅毛港園區內規劃了「高字塔旋轉餐廳」、「展示館」、「戶外展示區」、「天空步道」、「碼頭與候船室」、「觀海平台」六大區域。上圖是利用紅毛港聚落拆遷所保留下來的建築塊,用遺跡展示的手法來呈現台灣建築史的縮影。

 

 

(碼頭候船室)

由市區到紅毛港的交通方式有兩種選擇。

1. 開車或在小港捷運站搭乘接駁公車到達。(接駁公車只有假日行駛)

2. 在「駁二藝術特區」塔乘遊艇直接到達園區。(航班資訊必須事先查詢,平日有可能停駛)

坐船的方式可以配合暢遊亞洲新灣區,算是一舉兩得,但必須搭配遊艇的時間表。若是開車來,則可以另外選擇「遊艇遊港」來趟海上之旅,免得有遺珠之憾!

 

 

 

若坐遊艇到達園區,一出碼頭,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五根馬賽克燈柱,象徵紅毛港的海澄里、海昌里、海豐里、海原里、海城里五個里,這五個里中又以楊、吳、李、洪、蘇五個姓氏人口為最多,以及紅毛港的五大文化特色「潟湖」、「蝦苗養殖」、「捕烏魚與卡越仔(拖網漁船) 」、「宗教信仰」及「帆筏風華」。

 

走出碼頭的左邊可以看到一棟鮮明的建築物,這就是陽明海運在第六貨櫃中心的辦公室 。整個第六貨櫃中心,是由「陽明海運」旗下的「高明貨櫃碼頭公司」所經營管理。

 

今天開車經由小港過來,順應母親大人的要求,我們來了趟「遊艇遊港」之旅。時間大約40分鐘,票價台幣199/人。強烈推薦一定要來趟「遊港」之旅,除了享受航行於國際港口的尊榮外,還有大船擦身而過的奇妙感受。

 

 

這是今天搭乘的遊艇 ,內部空間寬敞舒適。船上還配有專人導覽解說,絕對值回票價。

 

 

放一張遊港路線圖供大家參考。黃色區塊的第六貨櫃中心,就是遷村後的紅毛港。目前108~111貨櫃碼頭已於2014年9月27日全部完工並營運。而且今天遊港的範圍就在大小圈圈的範圍。

 

  

一出碼頭就見到右邊小小的凸堤上,有三兩釣客正在享受垂釣之樂。這就是專屬於高雄港口人特有的休閒活動。

 

 

一登上船,愛拍照的父親大人,立馬拿起相機拼命的取景拍照,豈能錯過港區美景呢!而後方就是第六貨櫃中心的高明貨櫃碼頭。

 

 

這是「台電大林火力電廠」的運煤碼頭,煤礦大都由大陸「秦皇島」進口。船靠港後在碼頭直接由運煤輸送帶,運送到廠區。而這火力發電廠也曾是紅毛港人的惡夢,因為煤灰一直以來造成了非常嚴重的空氣污染。經過嚴重抗議後才將輸送帶,包上藍色的鐵殼,情況才稍有改善。

 

 

對岸「前鎭區」的「第五貨櫃中心」 ,停泊了「長榮」和「中航」的兩艘貨櫃輪。

 

 

遊艇與停泊的龐然大物「長榮海運貨櫃輪」擦身而過,此刻更顯出自己的渺小了。

 

 

「中鋼專用碼頭」,正好有礦砂的船隻停泊。

 

 

「台灣造船公司」 正在建造新船,船頭已成型。整條船身就像一片大社區的建築工地,工程之浩大頗令人瞠目結舌。終於第一次見識到台灣造船業的偉大。

 

 

此為造船區一隅。 

 

 

而前鎭區碼頭成排的「橋式跨載機」,也頗為壯觀。

 

遊完港,回到紅毛港文化園區的「觀海平台」,在觀海平台,可以近距離看大型貨櫃船進出港。(照片取自紅毛港文化園區官方網站 )照片應該是2012年剛開幕時的盛況,現今人潮已經沒有這麼多了。

 

 

「觀海平台」左側的填海造陸工程(此為洲際貨櫃中心第二期工程)已略有雛形。

 

 

園區由「高字塔」及附近環境結合而成。後方即為「高字塔」,現已規劃成為「高字塔旋轉餐廳」。在餐廳用餐逗留約1小時半,可以不用起身,環繞一圈欣賞360度全方位視野。大船入港、夕陽美景,都可盡收眼簾。 

高字塔信號台在1975年高雄港第二港口闢港後建造的,為五層樓鋼筋混凝土造的建築物,地下一層台基,上有四層建築為『高』字造型之信號台,格局方正,具有高雄地方精神象徵,高雄人稱之為『高字塔』,是高雄港的正字標記。建築上方另加有信號台鐵塔,做為貨櫃船隻進出港通行管制用,當初興建時在北岸(旗津) 與南岸(紅毛港)各建一棟,主要作業在北信號台,但北信號塔台的功能早在2001年被新建的現代化信號台(V.T.C系統=船舶交通管理系統中心,又稱為「窗口管理中心」所取代。南信號台備用,成為港口之地標建物;1999年信號鐵塔因腐鏽不堪,恐發生意外予以拆除,即為今日之「高字塔」,經整修後重新再利用成為「高字塔旋轉餐廳」。

 

 

高字塔平台上往下看,為一群彷古的建築,多為展示空間。  因為無法將紅毛港舊建築整棟搬遷過來,所以用新建築彷古方式再呈現。

 

   

就讓父母親大人化身為紅毛港居民,在紅毛港站牌等公車吧!可惜站牌的字已經鏽蝕了,否則一定更有意境。

 

 

接下來再去「天空步道」走走。「天空步道」的前身為「台電大林火力發電廠」的運煤輸送帶,去掉藍色外殼再加以整建,搖身一變成為旅客觀看美景的好所在。

 

由此走上天空步道,可在高處觀賞園區的景色。 

 

 

回頭看,對面為前鎮區的貨櫃碼頭。  

 

 

遠方為前鎮區的貨櫃碼頭。

 

 

右前方為戶外展示空間。 

 

 

往右看,可以清楚見到園區就緊臨第六貨櫃中心。 

 

 

左前方為彷古建築 。

 

 

左邊就是第二港口,與「高字塔旋轉餐廳」遙遙相望的就是旗津2001年興建的現代化信號台VTC。

 

  

(照片翻拍自紅毛港文化園區展示館)

參觀完「紅毛港文化園區」,放一張遷村前的照片供大家參考比對。從這裡可以看到「高字塔」的原貌,以及改建成「天空步道」前的運煤輸送帶本尊。而那些老屋及村莊早已不復存在,現今已成為「第六貨櫃中心」了。而右下角的馬路,則是目前的「觀海平台」。

 

 

最後回到了停車場  (即園區入口處) 。停車場後方一大片為填海造陸的成果,即所謂的「南星計劃區」。十來年前「南星計劃區」還是開放空間,自己也曾進去朝聖過多次,如今則已關閉; 目前為洲際貨櫃中心的第二期工程,將來預計規劃為中油石化專區。

在威權的時代,人民沒有說「不」的權利 。對於紅毛港人來說,他們再也沒有故鄉可以回了。當我們在享受便利生活的時候,是不是更該感念這些被犧牲的人們!

 

arrow
arrow

    Cher 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