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看到或聽到「無米樂」三字,總會聯想到「崑濱伯」。每當「崑濱伯」出現在螢光幕前,他那純樸樂觀有如鄰家老阿公的模樣,總會深入人心。心想將來一定要拜訪「無米樂社區」並看看「崑濱伯」,今天總算如願以償!

 

 

進入「後壁區」轉入「菁寮社區」,眼前一片片結滿稻穗的農田,有一種樂活農村滿是希望的感覺。想當年臺灣不正是以農立國嗎?曾幾何時,農村沒落得只剩下7、80歳的老農守護著,成為了最沈默的一群。

*「無米樂社區」是由菁寮、後廍和墨林三個村共同組成的農業社區,2008年因農村再生政策下,由農委會水土保持局協助下合作組織成為「無米樂社區」。

 

 

2004年公視的紀錄片「無米樂」,看到老農們無怨無悔的守護著這片台灣的土地,除了辛苦耕作,更要「看天吃飯」;尤其加入WTO ,稻子的價格更差了,100斤稻子只能賣台幣720。但他們依舊樂觀又認命的過日子!據說「無米樂」片名的由來,就是源於拍片當年,收成時氣候下雨潮濕,每100斤稻子只能賣台幣690。農夫們樂觀的天性,就算「米沒價」也要快樂過日子。所以取名「無米樂」,而主要的男主角「崑濱伯」便成了「無米樂」的代言人。

 

  

「後壁區」是台南最北的區,屬於嘉南平原一部份,也是台灣的大穀倉。台灣人一定要吃「咱ㄟ米」,就算貴點又何妨。據說進口米一般都流入餐廳、學校和軍隊,快過期的可能拿去釀酒或當飼料。

 

 

土地公是土地的守護神,菁寮的土地公也在護佑菁寮的農民,守護者他們的土地。

 

 

來到「菁寮社區」,一定要來「豐昌商店」拜訪種出冠軍米的崑濱伯。「豐昌商店」是1929年崑濱伯的祖父時代開始營業的老店。崑濱伯在2006年以益全香米(台農71號)得到第四屆台灣全國稻米品質競賽冠軍,他還把奬金一百萬捐出來成立「無米樂基金會」推廣農業在2007年崑濱伯又得到全國十大模範農民。2016年12月被蔡英文總統聘為國策顧問。不愧是「後壁之光」!一位值得大家尊敬的長者。

 

 

開心了,終於見到「崑濱伯」本尊;崑濱伯樂觀開朗、平易近人,從不拒絕與人合照。他今年88歲了,依舊下田耕作,若不在田間就是在店裡賣些穀類和種子。去年2月的一場擦撞車禍,導致左腳踝開放性骨折,還好復原得還不錯

 

(福家碾米廠)

現在就開始來逛逛菁寮的老街和建築了。因為是在端午四天連續假期過後的第一天來訪,所以路上幾乎沒遊客,商店也大都沒營業。反而可以清楚看出整個老街和社區的全貌,也更能感受出在地農村生活的原貌!

 

碾米廠內古董級的木造碾米機還保存著,而且仍在使用中,也出售現碾的米。

 

 

83歲的阿嬤在自家老屋簷下,車著一個台幣5元代工的塑膠提袋。子女晚輩都在外地工作,閒著也是閒著,籍此打發時間,卻也樂在其中。從老阿嬤身上散發出的幸福氣息,是一種對生命認真的生活態度!

 

 

「富貴食堂」佈置得五彩繽紛,連假過後的食堂今天也休息不營業。

 

 

古色古香的三合院,第一次看到地上曬的竟然是「秋葵 」。

 

  

整個社區滿是老屋古厝 ,還真是尋幽懷舊的好地方!

 

農村的街道景色,非常適合來一趟休閒之旅。

 

 

農村時期的「廁所」,當時的廁所都在屋外。記得小時候回鄉下,最怕晚上上廁所了;又黑又暗,彷彿在探險一般,還很擔心掉進糞坑裡。

 

 

假期過後的「菁寮老街」幾乎空無一人,很難想像假日時人擠人的盛況。但此刻反而更容易融入這個社區。據說菁寮地名的由來是由於清朝時期的菁寮村,居民大量種植菁仔(染料植物)而取名「菁仔寮」,因此叫「菁寮」。

清朝時老街所在位置為台南-嘉義的重要中途驛站,也曾是八掌溪沿岸最繁華的聚落。當年街上聚集了各行各業的商家,連戲院、茶室、酒家都有。而在這條街上可以找到結婚所需的所有用品,因此「菁寮老街」也有「嫁妝街」的別稱。

 

 

「萬味香醬園」,假日時可是門庭若市。

 

 

 「金德興」為一間創立於1901年的藥鋪,為阮家古宅。古厝有240多年的歷史,古宅原座落嘉義縣鹿草鄉頂潭村,為林姓望族所有,因家道中落賣予後壁許遷,許遷運用拆遷技術,將宅第搬遷至現址,後來許家式微,轉賣阮家。

 

  

老屋改造的「稻稻來」(取名來自台語的諧音慢慢來)小吃店一角。

 

 

菁寮老街」不同於一般的老街,它是以塊狀分布,主要呈十字型分列在兩條街道上。但區塊間的距離都不太遠,逛起來也不會太吃力。

 

 

「荷蘭井」-據傳已有300多年歷史,為荷據時期所鑿建,井深達五米。古井裡仍然有水,而且清澈乾淨,遊客也可以在這裡體驗汲水的樂趣。

 

  

「菁寮荷蘭井湧泉民宿」是菁寮的第一間民宿,傳統的閩南三合院前常會舉辦農村體驗活動,讓遊客重溫農業年代的農村風情。

 

 

「菁寮荷蘭井湧泉民宿」內部餐廳一角。  今天雖未營業, 但老闆非常熱情,也歡迎大家入內參觀。

 

 

老街一旁的古厝,還有個私人小小鳥園,養了一隻美麗的孔雀。

 

 

進成自轉車行(腳踏車行)

 

 

懷舊的「柑仔店」。 

 

 

已有70多年歷史的「瑞榮鐘錶店」。 裡頭有一件老闆引以為豪,歷史達300多年瑞士製的時鐘,直到目前為止還在運轉中。

 

 

「隆泰棉被店」是「無米樂」主角之一的煌明伯所開的店,有50多年的歷史了。早期以手工彈棉被的方式,演變至今改用機械取代經營。只是煌明伯已於去年6月病逝,今後將沒有機會看到他以手工彈棉被了。而棉被店則由他的兒子接手。

 

 

隱身在老屋裡的摩托車行。

 

 

「建成鉛桶店」,生產及訂製農業用桶等,但因時代變遷,銷售大不如前,因此目前以維修為主,也有DIY課程。

 

 

店內各式令人懷念的鉛桶及製品。其實鉛桶是用鍍鋅鐵片做的,那為何叫「鉛桶」呢?因為鋅塊看起來很像鉛,因此日本人稱鋅為「亞鉛」(不是真鉛的意思)所以日本人稱用鍍鋅鐵片做的桶子為「亞鉛桶」台灣人延用,但是沒搞清楚,漏了「亞」字就變成了「鉛桶」,實際上跟鉛一點關係也沒有。

 

「墨林文物館」,2000年由菁寮醫生「重仁診療所」家族提供的四合院老住宅所設立的文物館。內部蒐藏數百件診療所醫具,古宅懷舊用具,及早期藍染與藺草編織的農村文物。

「菁寮」的老街和一般吃吃喝喝有著濃厚商業氣息的老街不太一樣;這裡的老商店幾乎都經營了一甲子以上,無論店面或內部的陳設大都維持原狀,沒有華麗的裝潢,販售的商品也不嘩眾取寵; 會讓人有一種回到50-60年代的溫馨感覺,如同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一般。

整個無米樂社區的居民不到2000人; 守著老屋、守著老商店、守著先祖留下來的田地,無非就是對生活了一輩子的故鄉和土地,有著一份濃濃割捨不開的愛吧!感謝「無米樂」這部紀錄片,讓大家開始重視農民,也重新審視台灣的農業!讓我們向這群辛苦了一輩子的老農致敬吧!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台南市 無米樂 菁寮
    全站熱搜

    Cher 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