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ㄊㄚˋ)底山,哈!第一次把它念成ㄌㄨㄛˊ底山。這算是高雄近幾年的新興景點,因為在2006年前它還是軍事要地,一般人是見不到廬山真面目的。直到2010年才整修完畢正式開放免費參觀,今天就帶父母再遊漯底山。

 

  

先放一張「漯底山自然公園」的景點介紹圖。

漯底山又稱「凹底山」,以泥岩惡地形著名,山體由中央山頭四周圍繞五座小山丘所組成,中央山頭海拔53公尺,是高屏平原西北側臨海地區重要制高點,可眺望北高雄海岸線。西元1938年日治時期(昭和13年),日人開闢岡山空軍機場,同時徵用為軍事用地,作為國防屏障; 1945年循例由國軍炮兵單位接收,直至民國2006年軍方撤哨,交由彌陀區公所代管並成立「漯底山自然公園」,方解開神秘面紗。

於漯底山西南側曾出土「蔦松文化層」遺址,距今約1400-2000年之間,目前在彌陀區農會之蔦松文化展示館收藏部分出土文物,並發現有二座小型噴泥口。

公所近幾年將公園重新規劃設置有吊橋、兒童遊戲區、可愛意象留影區、景觀眺望台及園區內各路線登山步道,深獲學校戶外教學及登山遊客喜愛。

 

  

停好車,沿著這條長長的綠蔭道路,就可以到達入口處。

 

 

但在走進公園之前,可以右轉先彎進去看看吊橋。

 

 

漯底山吊橋施工耗時二年,總經費約一千八百萬,吊橋總長度為八十公尺,高二十一公尺,兩塔座高差十公尺,寬一點五公尺,為一座平式及階梯混合式天梯塑木吊橋。2012年區公所獲得行政院農委會水土保持局補助全長80M之間梯氏吊橋工程,命名為「漯山吊橋」。於2014年1月完工開放通行後,遂成為國內外遊客、市民、中小學於高雄市沿海線必參訪遊玩之景點。進而使漯底山自然公園獲得「高雄市後花園」之美譽。(取自園區解說資料)

 

 

母親一直讚嘆這磚紅色的吊橋顏色很優雅。而整個吊橋區視野非常遼闊。


 

參觀完吊橋,再步行前往公園入口處。入口處兩旁還留有當初的崗哨亭。雖説是來公園遊玩,如果想像成自己是要去拜訪禁區的軍營,心情應該會更加的期待。

 

 

一進入園區,迎面而來的是可愛的Q版炮兵意象圖。似乎每位當過兵的男兒們,都會抱怨當兵真辛苦,但卻又在退伍後懷念不已。男兒還是需要鍛煉,才會長大!(一位家中剛好有退伍役男母親的心聲)

 

 

這處的可愛意象留影區已經成了「漯底山」的地標,一般人都會迫不及待的在此留影紀念。

 

 

公園內的軍營建築均保留得很完整,但內部空間則關閉。

 

 

沿路直行,右邊為籃球場,左邊為休憩區。

 

 

沿途的軍營屋舍。

 

   

立在路邊的牌子,說明2008年台電公司捐助玖百壹拾參萬元,協助種植6236棵樹。

 

 

繼續往前走,路旁的小土堆就是第一個見到的小小惡地形。

 

 

接著往右邊北橫步道邁進。

 

 

到達北橫步道前右邊有一小徑,一定要彎進去看看 。

 

 

小徑盡頭為一座涼亭 。

 

 

站在涼亭上,可以觀賞到月世界惡地形。與田寮和燕巢相比,這裡算是迷你版的月世界了,但一樣令人驚喜。

 

 

迷你版的月世界反而讓人更容易親近。

 

 

這是北橫步道入口 ,另一側的南橫步道關閉中。南橫步道較屬於原始林,不建議一般觀光客前往。

 

 

北橫步道沿路均是木棧道 。順著木棧道走,可以一路欣賞月世界地形及觀賞特殊的植物林相。

 

 

沿途除了銀合歡,最特別的是保留了不少「瓊蔴」。在台灣一般靠海的軍營都會種植瓊蔴,因為它的葉子尖硬又有刺,在軍事上有防禦的功能。

 

 

我和母親一樣好奇,沿途欣賞研究植物。

 

  

除了「瓊蔴」,還發現許多「濶苞菊」。之前在燕巢泥火山,也曾發現它。濶苞菊是一種濱海植物,這裡沒有泥火山的水氣,但因為漯底山就位於濱海區,所以濶苞菊的出現就有理可循了。

 

 

「濶苞菊」近照。

 

 

這叫「草棉」, 會結出像棉花般的果實。之前造訪時這幾株就存在。今天再見到,不僅生長良好,還開出美麗的黃花。而野棉的花朵和黃槿神似,只是花朵較小。

 

 

欣賞完月世界惡地形和植物 ,走向今天最辛苦的爬坡段。

 

 

所幸坡道並不太長,回頭已可見到彌陀的村莊及海岸。

 

 

終於到達制高點的平台了,左側為一處小碉堡及崗哨。

 

 

此為中央山頭海拔53公尺的最高點。可以爬上嘹望台感受一下當年在此守備軍人的生活,想必是既枯燥又無趣吧!但這未嘗不是一種人生的磨練和成長。

 

 

在觀景平台上可眺望北高雄海岸線,黃昏時還可以看到美麗的夕陽。

 

 

和瞭望台說再見了,沿著嘹望台背面的路往下坡走。

 

 

「星光劇場台」,位於嘹望台的後面,為當年的觀測台。

 

 

嘹望台周邊景觀改造工程經費,是由巴西地區華僑在2010年所捐贈。

 

 

公園內有兩個小型噴泥口,這是第一個噴泥口。被水泥圍起來了。

 

 

第二個小型噴泥口。

 

 

第二個小型噴泥口近照,右邊的植物就是「闊苞菊」。

 

 

走向炮台 。

 

 

炮台內部,前方為炮台口。當年前方應該是沒有樹木遮蔽的。 

 

 

2006年前這裡的軍營是隸屬於陸軍四三砲指揮部漯底山連。

 

 

看完炮台往回程走了。 據曾在此服役的軍人表示,螺底山冬天時非常嚴寒,晚上站衛兵都要穿2件防寒大衣再加上全罩式的頭套,才可以安心的站崗。這就是東北季風的威力,沒住過海邊的人是體會不出來的。

 

  

炮台有兩處,這是另一處炮台。

 

 

路邊還有一處木搭的嘹望台,原先還可見到岡山空軍基地的飛機起降。但這次造訪,前面的樹已經遮住視野了。

 

 

10月初的高雄,陽光依舊燦爛、溫度也高,雖然全程停停走走才莫約一個半小時,也累壞了爸媽兩位老人家。

 

 

繞了一圈,終於回到原處。此刻剛好有團體興高采烈地在意象區前拍大合照,而我們也為今天的漯底山之行畫上了句點。

漯底山是軍營防禦戰術的活教材。但隨著時空背景不同,已無駐軍之需要,進而撥交地方政府運用成為自然公園。整個園區優質的環境, 剛好可以提供民眾前往攬勝考據,並且憑弔早期駐軍們經營戍守的辛勞。

 

arrow
arrow

    Cher 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