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來到「承天襌寺」,只能說是因緣到了。其實自己對這間寺廟是完全不認識,也沒有概念。拜訪的原因,純粹只是在台北停留的最後1~2天,想再找個地方走走。在網路上Google一下,發覺搭捷運就可以到達,而且它是「廣欽老和尚」所創建,網友們評價也不錯,於是就出發了。

 

  

捷運土城【永寧站】到了。對土城的認識,除了年輕時去過同學「土城工業區」的工廠兼住家外,土城對我而言是一個完全陌生的區域。 

雖說是捷運就可以到,但由捷運永寧站到承天禪寺,距離還有3公里。平日的公車,離峰時段兩小時才一班次。錯過早上9:10,下個班次是11:00;而此刻為早上10點。等待公車的時間,可能都已抵達了。出門不就是為了鍛煉腳力, 到處逛逛嗎?那就走吧!

 

 

這是土城區公所路邊所立的「土城區旅遊導覽地圖」。真的離開台北太久了,不知道土城什麼時候多了個「桐花公園」?

*「油桐花」有個美麗的錯誤故事!「油桐」主要的用途是採果搾油,作為防水及油漆的原料。 70年代,日本家具市場需要大量的梧桐木作為傢具。投機的農林開始改種質材與梧桐相類似的油桐,以假亂真出售。事後被日本人發現,之後油桐樹便被棄置山林,變成山林中的野樹。 近年來每當5月油桐花開時,竟成為了大家爭相追逐的「五月雪」;原來世上萬物皆有用,千萬別妄自菲薄。

 

 

由永寧捷運站2號出口的承天路直走,不久就見到「桐花公園」的指標,沿著指標走就對了。因為承天禪寺和桐花公園是位於同方向。

 

  

途中經過一段雜亂的工廠區, 這正是印像中的土城啊!

 

  

步行約20分鐘,看到沿著「石壁寮溪」的【賞桐步道】。今天沒桐花可賞,但此時的台灣欒樹也很美。

*「桐花公園」佔地約七公頃,闢建於2004年,位於土城的最高峰【天上山】的山腰,是南天母山與火燄山構成的山谷地形,沿著石壁寮溪親水木棧道婉轉而上。

 

  

下雨天的「石壁寮溪」溪水呈現混濁狀態,但對照之前雜亂的工廠街景,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

 

再沿著「石壁寮溪」步道行約10分鐘,會出現左邊的南天母义路。沿著南天母路一樣可以蜿蜒上承天禪寺,但路途較遠,我們就取右邊的承天路繼續走。承天路右方斜坡就是桐花公園入口處,沒有桐花的雨天,桐花公園就留待花開時再來了。

 

  

賞桐步道開始,「承天路」幾乎就是沿著「石壁寮溪」而闢。走在親水步道上,感覺和大自然好親近。

 

莫約10分鐘後,就見到山頭上的承天禪寺了。而眼前的承天禪寺連外道路,已動工三年多,預定年底完工,是為了方便香客上山而建。

 

  

承天路上除了矮房也有小型高樓建築,在交通這麼不便利的山區,竟還有這麼多住戶,有點令人難解。

 

 

終於來到半山腰上的「南天母路」與「承天路」交叉口。若在捷運永寧站搭乘接駁公車,這裏就是下車地點;下車後再步行10分鐘,才能抵達承天禪寺。右邊的圍籬,就是承天禪寺年底要開通,連接南天母路的道路。

 

 

沿著承天路,彎進 「石壁寮溪」木棧道,清涼的溪水及兩旁的綠蔭,絕對是夏天消暑的好地方。

 

  

陰雨天的「石壁寮溪」別有一番詩意,今天只有一人獨享,似乎有點貪心!

  

走出「 石壁寮溪」木棧道,距離承天禪寺只剩320公尺了。此時忽然注意到有個「水火同源步道」的指示牌。

其實會注意到「水火同源步道」是有原因的,因為前一晚和母親提起土城承天禪寺。母親說她曾在我們小時候,帶著我們來這裏看地底下冒出的氣體,點火即燃的奇景;但我的印象實在太模糊,彷彿有這麼一回事,但卻又沒有記憶。如今看到這個指標,才驚覺母親所言不假

 

但【水火同源步道】是在那兒呢?詢問轉彎處「五路財神廟」人員。他說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水火同源早就不在,至於「水火同源步道」,正是我剛剛走過的步道。哇!時空的變化往往快得令人措手不及,母親所說的我們小時候,正是廟公口中很久以前的事了。

 

離開五路財神廟,沿著山路而上。

  

不一會兒,終於抵達【承天禪寺】。站在寺外,看著第一次拜訪的寺門,是一種難以言喻的期待心情!

*【承天禪寺】寺名的由來,是因為開山祖師欽老和尚為紀念其大陸祖庭 - 福建泉州承天禪寺而來。

 

進入寺內,越過兩旁的停車場,迎來的是「布袋和尚」,讓人見了就歡喜!

 

右前方為「大悲樓」,但它並非只有眼前的兩層樓高。只因依山而建,從這一側的視野,只見得到這兩層樓,它應該有6~7層樓高吧!

 

禪寺右下方還有工程, 不知是否在興建停車場?在稍後與義工聊天中得知,山上車位有限,所以在新闢道路的同時,也正在興建停車場。

 

 

下方為即將完工的聯外道路,就是連接剛剛經過的「南天母路」。

  

新闢聯外道路完工後,車子將可蜿蜒上山,到時就可以直通正殿的前方;而我今天進入的大門就會封閉。嚴格說起來,今天進來的大門在禪寺的後方,和禪寺真的不太匹配,期待通車後的新山門。

  

離開大悲樓,接著往大雄寶殿走去。  

 

「大雄寶殿」重建於1983年。整座「承天禪寺」是以白牆綠瓦為造型,質樸無華,沒有過多的裝飾,與青山合為一氣;是課誦、法會的主要場所。

 

大雄寶殿供奉「釋迦牟尼佛」、「藥師佛」及「阿彌陀佛」。

 

 

雨天的平日,幾乎沒有遊客也沒有信衆,不懂寺方義工為何還舉著「請安靜」的牌子。經詢問才知道,承天禪寺每天都有不少的信衆上山做晚課或做七,雖然冬季的晚課是下四點才開始,但因車位少,兩點多就有人陸續上山。山上也沒有塔位,想不到只是每天的早晚課及法會,就能吸引許多信衆上山,據說假日時遊客更多。原來我對「廣欽老和尚」的認識,真的太貧乏了,慚愧!

 

閒逛之際,看到「廣公紀念堂」的指示牌,想必一定是紀念廣欽老和尚,於是就沿著指標前進。

 

這應該就是紀念堂吧?決定先沿著建築物四週看看。 

 

 

建築物後方擋土牆上立有一面牌子,寫著1992年北區電信局某位居士,由印度佛陀的聖地帶回48棵菩提樹,其中的一棵就種於此。立牌後方即為26年前由印度帶回種植的菩提樹。

  

沒錯!這正是「廣公紀念堂」,建於1978年。原為祖師堂,廣欽老和尚在世時,多在此處接見訪客。和尚圓寂後,為了紀念他的開山功德,因此就更名為「廣公紀念堂」。

 

原以為堂內外會有接待人員,但不知是否為午齋時間,竟四下無人。又或者是,會來禪寺之人,必定為戒律良好之人;又或者是,廣欽老和尚生前隨緣的個性,歡迎任何人來訪。總之,懷著一顆景仰虔誠的心入內。

 

 

龕內供的是廣公的塑像,像前的黑色大理石塔內供奉廣公三分之一的靈骨(妙通寺、廣承岩各供三分之一,這是他圓寂前所要求;此三座廟均是廣欽老和尚所創建)。黑色大理石塔上刻著他圓寂前的法語 - 不來亦不去,沒有什麼事。

右邊有一座雕花木龕,是廣公圓寂時,暫厝廣公遺體並抬至火葬場用的。堂內的椅子都是上人生前常坐的。左邊為第二代住持傳悔老和尚(1923~2000)圓寂後,牌位也供奉在此處。

 

既然來到承天禪寺, 當然要好好認識一下廣欽老和尚.  老和尚目不識丁, 一生苦行,來台後僅以水果裹腹,有伏虎驅鬼的傳聞。他的生平概略如下:

廣欽老和尚(1892-1986年,享壽95歲),福建漳州惠安人,俗名黃文來。四歲賣給泉州李樹夫妻做養子,7歲隨養母茹素,9歲養母棄世,11歲養父亦謝世。後至福建泉州承天禪寺出家剃度成為小沙彌,法名照敬,字廣欽。20歲出走南洋5年,後返回祖地,仍駐錫於承天禪寺。期間因為孤兒,又年幼、身形瘦小、不識字等因素,都做些勞務等雜事,日子艱辛。1927年(35歲)於承天禪寺受戒出家後登泉州城北清源山碧霄岩潛修,不料誤入虎洞,而老虎並不傷害他,第二天反攜來多隻小老虎在旁跳躍玩耍,行者清淨的慈悲心,亦能感動獸性,猛獸竟成了護法,山下居民遂稱師為「伏虎和尚」。

1947年渡海來台,1955年板橋信徒合購現址土地,1983年重建完工成今日面貌廣欽老和尚與其他同時期來臺灣宣教的中國佛教僧侶不同,他不識字,但憑著苦修掛單的身教宣揚,以閩南語開示。重要的是,後來他成為台灣最知名的佛教僧侶之一,也在台灣創立多間佛教廟宇。

廣欽最廣為人知的宣揚佛教方式,除了身居僻野,不平躺睡覺,不要求供養的苦行方法之外,最常告誡信徒的是 -「念佛!不要吃肉!」。他主張

  • 1.不必苦讀經文
  • 2.專唸「南無阿彌陀佛」
  • 3.素食

這簡單的佛教法門,至今仍深深影響臺灣的佛教信眾。

 

參拜完「廣公紀念堂 」,沿著階梯往下走 。下雨天,寺方還貼心的幫小沙彌戴上斗笠。

 

往下來到「三聖殿」,三聖殿建於1979年。供奉西方三聖,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及大勢至菩薩 ;這三尊佛像是2007年所重塑的。

  

「 三聖殿」前禪意十足的花園造景。

 

 

離開「 三聖殿」,再沿著路前進,見有一小山門,與綠瓦白牆的建築色調完全不同,為傳統中式的紅黃色。

 

門額上有「同登彼岸」四字。

 

山門的這一頭寫著「承天禪寺」,原來這是承天禪寺最早的「山門」,也是真正的山門。

 

山門外有一條長900公尺的石步道。

 

這條步道名為「廣欽老和尚紀念步道」,朝山步道皆由原石鋪成,約於1960~1963年間鋪設完成。

  

沿路兩旁有石雕28座、石柱15座,完成於1963~1966年間。石雕均刻有不同佛菩薩的名號

 

(南無大行普賢王菩薩)

 

(南無大智文殊師利菩薩)

  

因為28座石雕均刻有不同佛菩薩的名號,因此就不再逐一介紹。

 

(石柱15座)

當天因為天雨路滑,加上石塊上易有青苔,好幾次都差點滑倒,因此並沒有走完這900公尺;因此不清楚900公尺後的盡頭,是不是連接著另一條山路? 而山路又往何處去?這一切就等待來日,再來找尋答案。

今天在這條步道上,除了欣賞石雕石碑外。還有意外驚喜,就是見到成群,約20來隻的「藍鵲」聚集在樹梢上。 可惜手機的照相功能有限,就將牠們美麗的身影,留在記憶中!

 

參觀完廣欽老和尚紀念步道,沿著來時路往回走。今天的運氣還不錯,在南天母路口恰巧碰到,下午1:20下山的公車,因此只花了20多分鐘就回到永寧捷運站。

今天在山上逗留約兩小時,對於參觀一間寺廟,應該是足夠了。當自己20多歲,覺得30歲好老,如今50好幾,是真正的年紀大了。老了是不是應該就懂很多事情?但很多時候,卻覺得自己非常貧乏;或許人生的閱歷夠了,但外在的知識,卻永遠學習不完。每一次出遊,見識到不同的人事物,才驚覺還有好多東西可以學習。除了感嘆年輕時沒好好用功,卻也感恩在身體還算健康的現在,仍有機會學習。而學習的成就感,往往能在心靈上得到很大的滿足,這也正是我分享遊記給朋友的原動力。

這些高僧大德放棄了人世間的物慾,只求度化世人;就如同西方的神父,無怨無悔的奉獻自己一生。我們雖無法像他們一樣,但求善待自己、善待他人,期盼世界能更美好!

 

後記:(2018.12.03)

在2018.10.17拜訪承天禪寺後,就一直希望回到高雄時,能安排一趟六龜「妙通寺」之行。今天趁著去美濃買白玉蘿蔔之便,一路往六龜寶來方向前進。

終於來到「妙通寺」了!

 

   

第一次來到「妙通寺」,非常幸運的碰到廣清老和尚127歲(農曆10/26)冥誕,驚喜到連同行的同參道友,都覺得不可思議。

 

  

今天有幸進入寺內的「廣公紀念堂」參拜,一般並不開放參觀,也禁止拍照。所謂有願就有力,今天果然因緣具足,不僅來到妙通寺,還遇到老和尚127歲的誕辰;可惜趕著回高雄,不能留下來參與念佛法會。今日能和老和尚有如此殊勝的因緣,心中滿是歡喜和感恩!

 

arrow
arrow

    Cher 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