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一個人坐火車旅行。可以靜靜的,慵懶的,沒有人打擾;鐵道上沒有紅綠燈,沒有往來的車輛行人,火車慢慢的駛離城市,心也跟隨著離開塵囂,這正是最令人嚮往之處。

 

今天安排一個人的旅行,決定到屏東「枋寮」走走。上午8點多,走進今年10月14日剛啟用的高雄地下車站;與之前擁擠雜亂的環境相比,如今的高雄車站,明亮又氣派。

 

10:30左右抵達「枋寮」,枋寮火車站原是鐵路屏東線的終點。在1991年南迴線開通後,也成為了南迴線的起點。原本的小漁村,因為鐡路的起迄,及近年來鐵道藝術村的發展,為小鎮增添了些許的熱鬧氣氛。上圖的火車站新貌,是在2017年落成。

*「枋寮」名之為枋寮,據說枋寮原來是一片森林,清康熙年間,福建彰州居民渡海來台,伐木鋸板搭寮而住,取名為板寮,後改名為枋寮。

 

  
走出火車站,首先拜訪「枋寮鐵道藝術村」。藝術村緊臨火車站,是利用火車站的老舊倉庫,重新翻修活化而成。
 
 
 
 
(枋寮F3藝文特區的遊客中心) 
為何取名為「F3藝文特區」呢?原來F是指枋寮(Fangliao),3則是指3號倉庫。鐵道藝術村位於枋寮車站左右兩側,右邊是3號倉庫,左邊就是藝文特區。
 
 

  

(藝術村平面導覽圖)

「枋寮F3藝文特區」,原是2001年由在地藝術家自組成立的創作空間,2005年正式由屏東縣文化局接手經營。藝術村有多間工作室,並有藝術家在此長期駐村,不僅單純創造,也和當地的學校、社群互動交流。每年更籌畫藝術展演,並成為當地的熱門觀光景點。遊客們除了可以在此欣賞藝術作品,也可以參加DIY的課程。

 

  

遊客中心前哈密瓜造型的藝術裝置。

 

  

遊客中心內有藝文相關的展覽及資訊。

 

  

這個位於南台灣沿海鄉鎮的藝術村,寂靜又安詳。且讓我們放慢腳步,一起沉浸於藝術的氛圍中。

 

  

「葉泉力書法工作室」,是F3藝術村長年駐村書法社團代表,長期推廣書法教育。

 

  

「黃瑞蕉工作室」,一位由南非回屏東定居的藝術家 。門前的紅白腳踏車,是遊客們最愛的打卡熱門景點之一。

 

  

排灣族藝術家伯冷,工作室門前的大型木雕,非常有震撼力,讓人忍不住想多看一眼。 

  

「蝸牛巷」內,牆上爬滿了可愛的鍋牛,都是小朋友們純真的作品。巷內的藝術家,與大自然為伍,享受著他的藝術工作。

 

  

火車穿越藝術村後方。除了行駛的聲響,其他的一切是寂靜無聲的。

 

  

「陽光草皮表演廣場」上,老虎回眸一看,仍舊奮力地往上爬,令人莞爾。

 

  

「斷裂的美感,信心的重建」,這是何種藝術?而這位藝術家,正在屋後努力的工作著,就是在蝸牛巷內所見到的藝術工作者。

 

  

答案揭曉,這是「戴威力」老師的馬賽克DIY。陽光草皮表演場上,有3隻他所製作的馬賽克牛,這也是藝術村熱門的打卡點。

 

  

【放白鶴祭典】: 相傳宋朝年間,保生大帝(俗稱大道公),在58歲時因上山採藥,不慎失足落崖,尋找的人卻見保生大帝,乘白鶴羽化成仙而去,而民眾為感念他的護佑,農曆5月2日時將紙紮白鶴面向保生大帝的故鄉(福建白礁)祭拜後火化, 象徵著白鶴帶著眾人的祈福上達天聽,保佑眾人。這延續百年的傳統,稱為「放白鶴祭典」。

枋寮保安宮是全台唯一有「送白鶴」祭典的廟宇。稍後,一定要去保安宮看看。

 

 

離開藝術村,往3號倉庫方向走去,途中見到「太陽殿」。第一次認識「太陽公」這位神祗,是在半個月前,參觀內惟李家祖厝時才知曉。想不到今日有緣又在此碰面,當然一定要進去參拜一下。

*枋寮「大道太陽殿」建廟沿革: (文史工作者田野調查,2011年7月) - 取自(文化地理資源系統)網站

創辦人陳海瑞,小時候到枋寮大廟德興宮,追隨南海和尚修行,當時南海和尚,有意以四百元,向其祖母購買陳海瑞。但因陳海瑞為家中大孫,此交易未能達成,於是南海和尚,給予陳海瑞一些經典及一張太陽佛神照片。原本太陽佛神只在家中供奉,陳海瑞於台鐵退休後,於民國六十三年(1974年)起,用退休金興建大道太陽殿,1975落成。今貌則為1999年重修完成。

 

  

「太陽公」的造型與一般神祗真的不太一樣,背後有著太陽般的光芒。而台灣各地主祀太陽星君的廟宇並不多,目前所知大約只有三十多間。

 

   

枋寮車站右邊的3號倉庫內有人正在佈展。應是迎接年底到來的展覽。

 

  

離開F3藝文特區,沿著枋寮火車站前的中興路,往漁港方向走去。整個枋寮鄉,不見高樓大廈,放眼就能看到天空的感覺,好療癒。

 

  

路邊的書店,斗大的立牌,寫著煙火二字,還註明持有炮竹販售執照。 但過年過節,不是很多小店也很容易買到煙火嗎?他們都有販售執照嗎?

上網查了一下。爆竹煙火分為「專業爆竹煙火」及「一般爆竹煙火」兩大類,可於市面上販售供一般民眾施放的是「一般爆竹煙火」,依據爆竹煙火管理條例第9條規定,一般爆竹煙火需附加認可標示後,始得供國內販售。而依爆竹煙火條例規定,25公斤以下可免販賣執照合法持有,但不得將爆竹煙火產品販售給未滿12歲之兒童。原來這家店也經營批發,所以才特別註明其擁有爆竹販售執照。

 

  

走到筆直的中興路底,路盡頭耀眼的黃色建築,是枋寮著名的「阿達海鮮餐廳」。

 

  

再由中興路左轉,彎進海岸邊的防波堤步道。暖暖的冬陽,搭配徐徐的海風,散步在堤岸,原來幸福是垂手可得。

 

  

一路由枋寮火車站走來,不到500公尺,浩瀚的大海就在呈現在眼前。

 

  

堤防道路旁有座名為「南營」的小廟。好特別的名稱,不和為何名為南營?以下為保安宮廟方資訊。

清光緒六年(1880),山地十八番再度擾亂庄中,時常攻擊,干戈不休,特雇巡圳丁十八人負責圳溝水之流通,並警示番人出草,如遇番人大隊人馬,真人本營神兵自然顯出神相,幫助巡圳丁戰鬥,奮揚威嚇,驚動番人,膽破心寒;不戰自退。故目前保安宮除了庄內五營神祠,田野另外有五營即是明證。

原來是保生大帝當年發神威,協助村民,抵抗原住民。因此這裡有內外;東、西、南、北、中各五營,共10座神祠;目前都歸保安宮所管轄。

 

  

步入這旗魚造型的拱門,準備來參觀枋寮漁港了。

 

   

漁港入口處的萬應公廟有棵大茄苳樹,和一般小廟多植榕樹不同,是其特色。

 

 

漁港有幾處販賣新鮮魚貨的小攤,附近的餐廳也有代煮服務。

 

漁港的海邊路周圍,除了沿街的海產店提供的各式海鮮料理,還可看到吻仔魚煎、吻仔魚羹、吻仔魚湯等小吃,因為枋寮漁港正是台灣吻仔魚的產地之一。*「魩仔魚」在全台僅有兩處生產地;即宜蘭頭城及屏東柠枋寮,因此有「北頭城南枋寮」之稱。

 

且讓我們沿著漁港旁的海邊路,繼續前進。 

 

  

之前看到的小廟名為「南營」,而此處是「西營」。單單從牆面貼磁磚的形式,就可得知這間小廟有一定的歷史。

 

  

漁港旁公園內,有信衆為三尊落難神明所搭的簡易避風遮雨處。敬天地,禮鬼神,心存感恩,這正是台灣人情可貴之處。

 

  

沿路走上港區內的防波堤。 

 

  

海巡署的崗哨上,有一粒大螺貝造型的裝置藝術。 

 

  

這裡絕對是賞夕陽的絕佳場所,可惜中午時分空無一人。只有海巡署人員,孤單的守護著寂靜的海岸。 

 

  

正下方停著幾輛轎車,這可不是停車場;下方為海鮮餐廳,大夥兒正在享用著海鮮大餐呢!

 

  

這是枋寮漁港的地標~藍色情人景觀橋。

 

   

站個在景觀橋上,枋寮漁港盡入眼簾。

 

 

港口景色。 

 

  

如果安排在港區內散步,也是一項不錯的選擇。 

 

  

逛完漁港,我們到距離300公尺遠的「北勢寮保安宮」朝聖。保安宮建廟有350多年歷史,是枋寮北勢寮信仰中心,相傳保生大帝乘坐著白鶴升天,農曆5月2日成為保生大帝的飛升得道之日,而枋寮保安宮是全台唯一有「送白鶴」祭典的廟宇。送完「白鶴」,隔3天就可以吃粽子,所以「送白鶴」也成為枋寮人重要且獨特的端午節民俗宗教祭祀活動。

 

   

廟方資訊寫著農曆5月2號,為吳真人飛昇成道之日。  全台300多間主祀保生大帝宮廟,每年農曆3月15日保生大帝聖誕,全台各地都有慶祝活動,但只有屏東枋寮在農曆5月2日保生大帝飛升得道紀念日有「送白鶴」儀式。目前已經登錄為屏東縣級無形文化資產。

保安宮在每年祭典前會聘請藝術家以純白色的宣紙、竹條及木條支架等,製作一隻白鶴。當天廟方陣頭、信眾將「白鶴」送至率芒溪附近海邊,引火焚燒,讓白鶴帶著眾人的祈禱飛升。

 

保安宮內還有藥籤可以抽,因為保生大帝就是位醫生。早年偏遠的小漁村,醫療設施落後,求藥籤算是另一種方便的看病方式。

 

  

藥籤分有大人、小孩和眼科。下次有機會,一定要去求個藥籤,請保生大帝幫我的鼻過敏開個藥方。

 

  

離開保安宮,隨意走走。 被枋寮「僑德國小」如同卷心酥造型的入口地標所吸引,因此決定入內走走。

 

  

校區位於一條不太熱鬧的大馬路上, 學校規模不算太小。

 

  

校區內的設施與一般小學差異不大,最特別的算是這個漁船的彩繪,表現出靠海為生的地方特色。

 

 

離開僑德國小,往火車站的方向走去,打算結束今天的枋寮之行。卻被路邊這中式又帶著日式風格造型的廟宇所吸引,決定入內一探究竟。

 

  

「東龍宮」,和屏東東港的「東隆宮」同音不同字。究竟是屬於何種宮廟呢?

 

1樓入口處寫著「田中綱常」紀念館,旁邊的立牌還寫有日文的歡迎詞,這更增添了我的好奇心,該不會是供奉日本神吧? 原本想進入田中綱常紀念館參觀,但屋內的人請我上2樓。恭敬不如從命了!

 

 一樓入口處有座日式小神龕。

 

一上2樓,發現這座宮果真供奉著日本神,宮內寫著禁止拍照 (故照片由網路截取)。後來發現禁止拍照的部分,僅限於日本神尊,因為日本神不喜歡被拍照。

東龍宮主是位美麗的女道姑,她向我解說建廟緣由。1982年時,她夢到一位身著日本軍服,自稱田中綱常的日本人,說他非常愛台灣,希望她能幫忙蓋一座廟。經過查證,確有此人~ 田中鋼常,1842年生,由於深諳中文,1895年成為日本派赴台灣首批軍官,成立澎湖列島行政廳並任廳長,日治時期的台灣戶政系統就是由他所主持創設。1872年他帶同部屬23人(包括兩名女護士)潛入台灣收集情報,參與了牡丹社事件,1903年在枋寮戰死。

石姓女宮主依田中的願望,經過多年努力,最後廟於1998年完工,取名東龍宮。主神即為身穿日籍海軍軍袍的【田中綱常】, 左右兩側護法是著日本軍服的部屬,其中一名是赫赫有名的日本軍人,曾任台灣總督、打過日俄戰爭的【乃木希典】。乃木功名雖大過田中,但因其為「後輩」,因此田中當時便指定要乃木當其「守護」;另有兩名穿著和服的日籍女護士。

 

 

東龍宮為傳統台式廟宇。兩年前,前方加蓋為日式官帽造型屋頂,起因為後來宮主發現,田中死後在日本被追封為海軍少將。宮廟採道教儀式祭拜, 只需另備香蕉和清酒即可。前方的三太子及其他道教神明,據說都是因緣和合,自己來的。

2017.04.29為慶祝【田中綱常紀念館】開幕,田中第四代孫,日本津田塾大學退休教授田中祥子來到東龍宮,感動於台灣人熱情對待自己的祖先,也因為透過東龍宮,得以聚集散居各地的家族成員,讓她非常感激。

 

 

田中是海軍,希望能有一艘船,於是女宮主依其要求而建造。但田中個性向來隨和,意見不多,這艘船乃依宮主之意,建成中式船隻,而非日本戰艦。

 

牆面上有著【東隆宮田中將軍沿革由來】的介紹。  

對於曾經參與牡丹社事件,殺害原民的日本人,台灣人還能幫其建廟祭拜,似乎令人有點匪夷所思。但軍人的本質就是服從,而時間是仇恨的良藥,今日或能用不同的眼光,來看待當年的歷史。但這間祭拜日本人田中綱常的宮廟,還是令人嘖嘖稱奇!

 

離開東隆宮不久,又見到名為「隆山宮」的宮廟,隆山宮為東港東隆宮溫府千歲的分靈。小小的枋寮市區,已見到三座規模不小的宮廟。台灣真的是一個信仰自由又多元的國度,這是台灣人之福!

原以為枋寮車站附近,只有單純的鐵道藝術村和漁港;原來放慢腳步,每個地方都有其專屬的文化和特質。喜歡一個人的旅行,可以靜靜的看、慢慢地走、細細的品味,尋找生活中的感動!

 

arrow
arrow

    Cher 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