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高雄田寮的「月世界,」是帶朋友必訪的高雄景點,它的惡地奇景每每讓友人嘖嘖稱奇。而在搜尋田寮其他景點時,曾得知這處以貝殼打造的【石頭廟】,卻因緣不具足,直至現在才拜訪。

 

  

今天是第二次來到「石頭廟」;第一次為8天前和兩位姊妹淘同遊,當天就想分享這處奇景,但總覺得遺漏了些什麼。今天單獨前往,希望能更深入了解它。沿途巧遇一群騎著越野自行車的中學生;田寮緩坡的山地地形,加上鋪設平坦的柏油路,一直以來是高雄單車族的最愛。

 

  

這是「石頭廟」的牌樓。其實「石頭廟」是【慈玄聖天宮】的後殿;距離高雄住家約30公里。但它位於蜿蜒的山路內,沿途人車稀少,很難想像位在這偏僻山內的宮廟,有何吸引人之處?

 

  

沿著指標,往左邊斜坡下去,目的地就在前方。眼前的景象,看似有些荒涼,其實這是它的外圍,裡頭可別有洞天喔!

 

  

這座小山丘是慈玄聖天宮的「普陀山」,而「石頭廟」就建在這座普陀山上。稍後再介紹石頭廟。

 

  

沿著這條路,可將車開進去。假日人多時,附近的空地也都可停車,不怕沒車位。

 

  

「淨心居」像是可供住宿的寮房。

 

  

普陀山上的石頭廟有好幾處入口, 此為入口之一。

 

  

讓我們就先從這條立著「普陀山」石碑的小路往上走。

 

  

「普陀山」本是一小山丘,從1993年開始由泰勞與義工以接力的方式,歷經近12年,將小山丘以石頭及貝殼,改造成一座海岩奇宮-「石頭廟」。「石頭廟」因為以海石與貝殼作為牆面的獨特風格,加上泰勞建廟報恩的感人故事,使得名聲不脛而走,近年來已成為田寮的新觀光景點 。

 

站在普陀山上,望向前殿「慈玄聖天宮」。

 

   

「慈玄聖天宮」的建築看來樸實不華麗,像是普通的平房,這讓我非常的納悶。後來發覺原來是經費不足,這裏的住持「釋天樺」,本著有多少錢做多少事的理念,一切隨順因緣。

 

  

「慈玄聖天宮」主祀「準堤佛母」(觀世音化身);另安置的「武天皇公」則與住持「釋天樺」有段因縁。故事容後再分享。

   

  

佈告欄上貼滿元月份由北部來參訪的宮廟名單,果真名聲遠播!

 

更特別的是;所有的法會、光明燈、安太歲,費用全部都是隨喜功德;這和一般宮廟大都有一定金額的方式不太相同。為什麼【費用全部都是隨喜功德】呢? 請大家繼續往後看,就可以了解住持「釋天樺」的慈悲心!*隨喜功德是隨自己的歡喜,金額不限之意。

  

由於今天早上10點才出門, 閒逛一下已是中午用餐時間。但在這深山野外中,哪來的餐廳吃飯呢?別擔心,廟裏365天,天天早、中、晩三餐免費供餐,而且是好吃的素食。且讓我們往右邊的齋堂走去吧!

 

  

齋堂前多位義工,正埋頭苦幹的削著紅蘿蔔。這兒可以當成自己的家,隨時可入內吃飯。

 

滿滿好吃的素食。

 

    

這可一點也不誇張,菜色多達二十幾道。還有白飯、炒米粉、稀飯、湯麵及水果、甜湯。比外面的素食桌菜還澎湃,味道也很可口,因為飯菜裡有著住持「釋天樺」滿滿的愛心。這裡有無家可歸的流浪漢及社會更生人在此長期用餐,釋天樺不僅慈悲的接納他們,還藉讓他們協助坡務(工作),來換取些許零用錢及幫忙代繳健保費。

 

今天為平日午餐時段,訪客不多,因此用餐的人也不多。前幾天第一次來訪時為假日,可是熱鬧滾滾!

 

   

但十來分鐘後,突然擠進一群食客,原來是一台遊覽車送進了人群。廣播還提醒著,40分鐘後另有一台遊覽車會到來,要大寮(廚房)的人員準備。此時,很幸運的見到住持「釋天樺」,她是一位年約60歳的比丘尼。畫面中的她,正忙進忙出的協助端菜。

 

  

這裡的炸蕃薯片是最搶手的,只要一端出來馬上就見底。  

剛剛非常歡喜的見到住持「釋天樺」,現在就來了解一下她出家的故事吧!

釋天樺」原本只是一位果園的農婦,有一天突然生了怪病,看醫生也看不好,只能整天臥病在床,不能工作,不能照顧小孩先生。有一天她絕望的把自己的頭髮剃光,打算自殺。卻夢見觀世音菩薩,要他活著,幫助別人。她覺得自己都照顧不好,哪來的能力幫助別人?在這段時間,她認識了她的師父,也徵求家人的同意,在27歲那年剃度出家,身體也漸漸好轉。

在她生病期間,曾經去找濟公師父祭改,濟公師父提醒她,說她曾經答應過神明的事一直沒做到。但她怎麼也想不起來,濟公師父敲了三下她的腦袋瓜,請她回去想想再來。她左思右想,難不成幾年前丈夫生了重病,她曾經去高雄茄萣求武天皇,當時腦中閃過一個念頭,若先生的病痊癒,就幫武天皇蓋個道場。濟公師父告訴她,答案正是她所想的。後來她拿賣房產的300多萬元,在山裡頭買了這塊地,幫武天皇蓋廟,就是今日所見之處,而那是民國79年之事。

 

  

知道了住持釋天樺出家的故事,我們再來看看周遭的環境。由齋堂往外看,才發覺這棟建築物是依山坡地形而蓋,並非平房;房子後面還有涼亭可休憩,但卻為一般人所疏忽。

 

  

我們由側邊的建築物繞過去,這棟陽春的建築,是假日時的【臨時齋堂】。

 

  

假日臨時齋堂可容納好幾百人同時用餐。第一次來時,恰巧為週日。裡頭雖沒坐滿,但至少也有六七成的人潮。    

 

  

來到建築物背後,發覺它是一棟五層樓的建築,可容納350人掛單;所有掛單的費用,也都隨喜功德。希望未來有機會,可以在此掛單住宿,感受不同的氛圍。

 

後方花圃裡還有佛教植物「地湧金蓮」,惜未開花。待花開時,一定再來。

 

  

此處還可以免費「祭改」,這是上次假日來訪時的盛況。通常只有假日時,才有義工幫忙。今天為平日,本應沒有此活動,可能剛好有義工在,又恰巧有遊覽車人潮。總之,不知何時出現「祭改」的隊伍,因排隊人不多,自己也就好奇的加入了。祭改人員拿了香在我身上比劃完後,問我是不是有在跑宮廟?還提醒我不要受外界影響,繼續堅持下去。我只能說,這真的太太太神了!

慈玄聖天宮蓋廟的緣起為:武天義親殿主神「武天皇」民國七十三年「武天皇公 」開基於高雄縣路竹鄉下坑村,救世六年,因緣已到。在民國七十九年入定山中,今高雄縣田寮鄉新興路二之七號。現址普化眾生後,由九天女娘娘降鑾指示,恭請觀音佛祖掌盤九年苦修渡化後,再由九天玄女娘娘回宮接掌道盤。(取自慈玄聖天宮網頁)

  

參觀完「無極慈玄聖天宮」,接著是今天的重頭戲【石頭廟】。【石頭廟】位於「無極慈玄聖天宮」的正對面。整個宮廟的範圍,包含了

  • 前殿的「無極慈玄聖天宮」
  • 後殿的「南海普陀山」(俗稱的【石頭廟】)
  • 南側的「慈玄文物館」

 

  

石頭廟上有濟公像,若回顧前面住持「釋天樺」被濟公師父點醒的故事。應該就不難理解她和濟公的因緣了。

 

南海普陀山上的「觀世音菩薩」。

  

「觀世音菩薩」法相莊嚴。 

 

  

 觀世音菩薩右側的仙童。

 

  

觀世音菩薩左側的仙女。

 

 

現在就由這裡進入石頭廟參觀。

 

第一次來訪時,一見到這奇特的石頭廟,便迫不及待的於廟內來張獨照。牆面貼滿各種珊瑚礁岩、咕咾石及貝殼等,只能說這設計實在太獨特了!

 

  

石頭廟上立有十八羅漢像,這裡的十八羅漢像也是有故事的喔! 我們往下看看十八羅漢的故事。(內容取自2009年大崗山雜誌 陳志鵬)

住持釋天樺耳聞屏東九棚出產扁石聞名,便帶領義工們前往採石,但礙於1972年6月13日公布的《國家公園法》與九棚位於1984年成立的墾丁國家公園範圍內,一度被在地警察警告,在缺乏石材的情況下,石頭廟內的十八尊羅漢像的安置工程一度停擺。

石頭廟向神佛店訂製的十八羅漢像,雖已付清近500萬的打造費,由於石頭廟興建緩慢,在神佛店存放多年後,店方不願再自掏腰包為18尊羅漢像繳房租,並催廟方載回,後來暫置於石頭廟下方,以帆布作掩蓋,作為簡單的遮風避雨設備。

一日,釋天樺無奈的向露宿的18尊羅漢像感到抱歉的說,目前石頭廟剩羅漢們的棲所尚未完工,所需石材可以委託海邊居民撿拾,但一車須支付10萬元的費用,目前廟裡沒錢,如果羅漢們要住進石頭廟,請幫幫忙。

隔日住持外出工作、胞弟留守,有2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師姐帶7萬元前來捐款後不留姓名離去,並指定用在十八羅漢身上。不知是否缺錢的消息是從神佛店或從信徒傳出,但這靈驗一直讓廟方覺得不可思議,後來十八羅漢終於夙願以償、浩浩蕩蕩的進駐普陀山,後殿終告完工。

 

  

十八羅漢像上為觀音大士。

 

南海普陀山上兩側,立有兩尊身著黑衣與白衣的「濟公」師父,分別代表濟公的法力穿梭陰、陽間,直抵三界。在濟公像下方的建築,是否看出【大象】造型的結構? 因為這正泰國人所蓋的廟,有著濃厚的泰國文化氣息。

 

  

身著白衣的濟公活佛,站在【大象造型】的建築上。  

 

  

指標指著【靜房】, 何謂靜房?

 

  

走進狹窄的廊道,有兩個門上了鎖的房間,就是「靜房」。靜房原本是為信眾打造的靜修寺,後來成為100多尊落難神像的棲所。住持釋天樺雖為出家比丘尼,但不拘泥宗教形式,將各方神尊齊聚一堂,將這裡成為一間佛道並存的宮廟。 來這裡參拜,只需在前殿【慈玄聖天宮】點上三柱清香,虔誠膜拜即可,不燒金紙;後殿【石頭廟】未設香爐。因此這裡空氣清新,與一般道教宮廟不太一樣。  

 

【石頭廟】究竟是甚麼樣的因緣促成的呢?

話說在民國83年,有500多名興建南二高的泰國勞工,因為營造公司惡性倒閉,當時政府也未介入處理,導致受僱來台的泰勞生活陷入困境,也沒錢返國,在田寮一帶遊蕩。當時住持釋天樺發現有外勞在遊蕩,向他們招手但言語不通,經找來翻譯才得知他們已經10天沒吃飯。善心的釋天樺師父立即為他們提供伙食並收留,還以化緣方式,歷經4年才將所有外勞分批送回泰國,還因此而負債兩千多萬

  

在這期間,500多名失業的泰勞,為報答住持師父收容,群起撿拾收集許多海石、貝殼等天然材料,在沒有設計圖下,一手一石打造南海普陀山。在泰勞完成大致的雛型(約4年)後離去後,義工們再陸續完成內部工作,歷經近12年才蓋成現今的「石頭廟」。 當年幫忙蓋石頭廟的泰勞,之後也有人回來找住持釋天樺,令她非常感動。爾後又有另一批100多名印尼籍外勞前來求助,釋天樺仍以有限的財力,供應3餐長達兩個月。

住持釋天樺從沒料到泰勞打造的石頭廟竟然帶來了奇蹟,這應驗當初九天玄女娘娘的降鑾指示,默默無名的小廟,在觀音佛祖掌盤9年苦修度化後,最後將會帶來人潮。當初無極慈玄聖天宮在這偏僻的田寮惡地發展,人煙稀少,如今香火鼎盛,令人刮目相看。

  

  

普陀山上還有一棵【百年老榕樹】。老榕樹是1997年由台南仁德移植過來的。【百年老榕樹】也是因緣際會被釋天樺師父收留的。

 

【百年老榕樹】下好乘涼, 來聽聽老榕樹的故事吧! (內容取自2009年大崗山雜誌 陳志鵬)

話說位於台南縣仁德鄉二行村二仁溪北岸吳家門前的一棵百年老榕,因道路拓寬必須移植他處,後來得知石頭廟認養樹的誠意,便透過四轎起駕發輦,將老榕的託話轉達吳家,表示「松仔公」與吳家世代結緣甚久,頗具靈性,雖不得已將落難他處,但請求勢必將祂種活。

被釋天樺稱為「松仔公活菩薩」的吳姓老翁與釋天樺於1997年6月22日為老榕移植辦理動土典禮,雙方設宴70幾桌,動員5輛車浩浩蕩蕩將「松仔公」送至石頭廟,吳翁怕老榕水土不服,或深怕對方不能善待祂,寄付3萬元萬般交代要種活「松仔公」。當日移入石頭廟時似乎得到天助、突然下起滂薄大雨,增加了老樹的存活率。

8年後的2005年7月19日海棠颱風將「松仔公」連根拔起,颱風過後某日,住持釋天樺打算下午動工將樹扶起,因為疲於奔命、一時忘記去電告知吳家。上午10時吳翁正好在災後心有所念,突然前來探視多年不見的老榕,得知後連忙追加1萬元協助救樹,再度對「松仔公」伸出援手,可惜目前這位松仔公活菩薩已於2007年以近90歲的高齡過世,恐怕松仔公再也沒有親人前來探視祂了.

 

普陀山最終成為了老榕樹的歸屬和棲所,它生長良好、枝葉茂盛,早已成為石頭廟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看完老榕樹,最後來參觀老榕樹下方,南側的「慈玄文物館」。

 

  

「慈玄文物館」成立於2009年,館藏以早期農村生活器具為主。

 

   

【慈玄文物館】前步廊沿續石頭廟的風格,只花了短短6天時間就打造石頭與貝殼牆面,但是材料卻是釋天樺帶領義工們,以近6年的時間四處蒐集而來的。

  

【慈玄文物館】前步廊的貝殼牆面。

 

  

館藏雖以早期農村生活器具為主,但其實種類繁多,還有舊電視機、舊台幣、舊風琴等等,像是個大雜燴的文物館。

 

 

參觀完文物館,人潮也漸散去,此時的石頭廟更顯得寧靜安詳;比對外頭的烈日,廟內清風徐來,讓人忍不住想坐下來,打個盹休息一下。

 

   

結束了今天的石頭廟之旅,在蜿蜒的山路上閒晃一下,看看附近的月世界惡地地形。這兒雖然土地貧瘠,人煙稀少,但卻有著一種滄桑荒涼之美,不失為放鬆心情,沉澱心靈的好地方。相信神明會選定落腳此處,必定早已預知後來會發生的事吧!

【慈玄聖天宮】是一處非常特殊的佛道雙修宮廟, 從沒有設計圖的泰勞建築 (石頭廟 )、全年免費供餐,到落難神明收容、老榕樹的安置,文物蒐集等等,早已超脫宗教的範疇。來一趟石頭廟,除了奇特的視覺感官享受,還會被住持「釋天樺」悲天憫人的胸懷感動不已!

 

arrow
arrow

    Cher 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