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內門的【朱一貴文化園區】已經來過兩三次,但對於這個園區的認識有限。 前些日在網路上恰巧看到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指導,高雄市政府農業局主辦的【惡地走綠網 勇闖月宮城】泥岩惡地一日輕體驗 - 穿越三百年,重返鴨母王朱一貴的行軍路線活動,於是就立刻報名參加了。全程費用只需台幣699,除了物超所值,更是收穫滿載,度過了愉快的一天,故將今日所見所聞記錄分享如下。

此次活動的地點集中在下列兩個社區,

  • 1. 【內門區光興社區】: 走訪清治時期,以養鴨為業的鴨母王朱一貴居住地,及其起義路線地景、文史、傳統技藝、農耕 。
  • 2. 【田寮區古亭社區】: 看古亭社區居民,如何長期與惡地環境共生共存,並發展出地方自己獨有的特色。

 

08:10新左營高鐵站報到→08:30出發→09:30探訪朱一貴文化園區→10:00走讀惡地(州界/雁門煙雨/溪谷/曲流/牛軛湖/山南宮/應菜龍北極殿)→12:00社區風味午餐→13:00動手玩竹筒→15:00採割香蕉農事體驗→17:00返程

 

第一站直接抵達【朱一貴文化園區】。

朱一貴(1689-1722),福建漳州長泰縣人,二十五歲來臺謀生,以養鴨為業,人稱「鴨母王」,結交三教九流,隱然為角頭領袖。康熙六十年(1721) 臺灣知府王珍作威作福,民怨沸騰,朱一貴與眾友人遂商議舉事,並以己身朱姓及反清復明為號召,4月19日由羅漢內門(今高雄市內門區)起義,在下淡水粵籍領袖杜君英的響應下,攻下鳳山縣城,進占府城,號稱「義王」,建國號「大明」, 年號「永和」。然由於缺乏政權規畫與統治能力,開國不及兩個月,在清廷援軍入臺後即告崩解,7月在溝仔尾(今嘉義縣太保市)被擒,1722年(康熙六十一年)2月22日在北京處死。 朱一貴起事雖然短暫,但卻是清代臺灣首次大規模的民變,也開啟後來臺灣人民對不公不義政權的反抗。

 

這高約5台尺的石像,是1997年安座的「舊」雕像。但看起來似乎與33歲的朱一貴年齡有些差距。

內門雖為朱一貴事件的起點,但由於歷經改朝換代,加上年代久遠,今境內已很難找到當年的遺蹟,僅存一些有關的地名,尚透露當地與此一事件的關連性。當地有一則傳說:朱一貴在「鴨母寮」養鴨,「客寮」宴客,「牛稠崙」操兵,「牛寮」養牛,「大草埔」種植牧草,「菜公坑」設置糧倉。

 

 

1998年落成的興安宮與朱一貴園區,就位在內門光興里鴨母寮。在台灣歷史上,最轟動規模最大的一次「反清復明」戰爭,歷經 276 年文化園區才落成用來紀念及彰顯朱一貴事件。當年朱一貴就是住在興安宮後面小山坡的位置。 原本地方人士是要在此地興建朱一貴紀念館,也獲當時的臺灣省政府經費補助,但最後卻興建為興安宮。導覽的當地耆老陳先生說, 當年來驗收的省政府主席宋楚瑜只好勉為其難通過了。

 

興安宮主祀天上聖母,右邊奉祀福德正神,左邊則奉祀鴨母王【朱一貴】。據說廟前保存有一口水井,相傳水井是起義義軍的飲水井;但今天沒注意到,下次有機會拜訪時再留意看看了。

 

朱一貴的反清大軍曾攻下台灣府城,當時部眾擁立朱一貴為「中興王」,於今日的「台南天后宮」登基。他宣布人民必須承襲明朝的制度,設國號為「大明」,年號為「永和」,還頒佈了廢除滿族薙髮令,將旗裝脫下、長辮剪斷,恢復明朝時的服裝及傳統漢人的髮式。

 

朱一貴雖然只當了兩個月的皇帝,但他是漢人移民臺灣數百年來,唯一字稱孤道寡的皇帝,卻是不爭的事實,稱之為「臺灣皇帝」也不為過。

 

興安宮前聽耆老陳聰賢老師說故事。民間傳說朱一貴的鴨寮位在風水寶地上, 且其養鴨也現許多異象,據說它有一張說話靈驗的「皇帝嘴」,故能以一養鴨匹夫而起義稱王。然而朱一貴的草莽性格與短視近利,他穿著戲服就草草登基,註定其只能當「三日皇帝」。

 

廟方在「興安宮」對面挖了一個水塘,藉此重現當時朱一貴養鴨池的景像。朱一貴在二十歲來台後,先居住在屏東佳冬鄉一帶,後來才移居到內門區的鴨母寮,以養鴨為業。 據說朱一貴所養的鴨子又大又肥,他能指揮鴨群如同領導軍隊一樣,他將鴨群編隊出入,用手上的竹竿,任意驅使鴨群排陣行動,所以人們稱他「鴨母王」;在聲名逐漸遠播後,再加上他的「朱」姓為明朝國姓,所以被各路英雄默認為「反清復明」的領袖,在康熙60 年4月19日(西元1721年),聚集「天地會」及各地義士,開始了他為期不到二個月的革命志業。

 

新雕像頭戴斗笠,形象斯文忠厚, 面容年輕,較符合朱一貴33歲起義時的樣貌。雕像腳下有數隻鴨子,以突顯「鴨母王」的形象;鴨子旁有數顆鴨蛋,則有意呈現「朱氏所養鴨母每日生兩顆蛋」 的故事情節;而雕像手中拿著長長的鴨箠就是刺竹,傳說他將刺竹插在地上,竹子就會發筍。因為內門這裡都是青灰岩,只適合刺竹生長。

 

  

這尊朱一貴雕像高達15.1台尺,是 2010年 才安座的「新」雕像,它以造價約100萬元的原石打造而成,底座的正面寫著「台灣皇帝,人民英雄,中興王.鴨母王」的題字,側邊為流傳的一首打油詩:「頭戴明朝帽,身穿清朝衣,五月稱永和,六月還康熙」。

後人對朱一貴褒貶不 一, 但他卻是內門當地人心目中的英雄。 當年臺灣知府王珍作威作福,令次子代攝鳳山知縣。王珍次子巧立名目,橫徵暴歛,農人不從便加以拘捕囚禁,造成民怨,衍生朱一貴事件。清廷在平復朱一貴事件後,雖知府王珍已死,亦遭開棺戮屍示眾。

 

 

參觀完朱一貴文化園區,接下來的行程,要沿著300年前 (1721年4月19日) 朱一貴起義行軍到岡山的路線走一段。當年朱一貴的大軍在一天內就由內門走到岡山,讓人不得不佩服他們的腳力。

  

中巴在路邊停下來,讓大家在高雄、台南交界點拍照看看地裡位置。今天的行程路線只適合中巴以下的車型,因山路狹小及陡峭,大型遊覽車是無法通行的。 

 

   

地上白色的雙十線即為高雄、台南的州界。雙腳分開踩在地上就橫跨了高雄、台南兩地。

 

  

眼前美麗的「月世界」地形, 就是龍崎區牛埔里,原預計興建事業廢棄物掩埋場的地方。多年來在民間抗爭下,今年(2019年)行政院長蘇貞昌終於宣布,未來將永久不做為垃圾場了。這一切均要歸功於台南龍崎牛埔里里長陳永和。因廠商要在「月世界」砍樹挖山蓋龍崎垃圾掩埋場,牛埔里里長陳永和於2018年投入台南市長選戰,用來喚起保護山林的議題,選舉結果他以獲得近12萬張選票,位居第三,理念終獲得重視。龍崎區的牛埔里,因為有陳永和的堅持和努力才能保住這自然生態美景,他花了7年的時間捍衛家鄉環保問題,發覺即使當了里長也保護不了這片山林,直到參加台南市長選舉才成功,精神可佳!

  

高雄、台南州界前的大合照。

  

  

接著來到【山南宮】,山南宮的四周即為台陽八景之一的【雁門煙雨】奇景,及當地稱為【尪仔上天】之處。

 

  

導覽老師在這片美麗的桃花心木樹下,向大家介紹何謂【雁門煙雨】及【尪仔上天】。

 

   

【雁門煙雨】在清朝時就名列臺陽八景之一。由於該地是由青灰岩所構成的惡地地形,長年經風雨沖蝕後形成險峻的奇峰、峭壁。加上二仁溪流經其間,造成一片群峰羅列,整個山區就像列隊飛行的雁群而得名。雁門煙雨的朝暮景色相異,晴雨皆不同,尤其在煙雨濛濛的時候更顯幽雅綽約。走近點看,整面在青灰岩地形上凸出的小山峰,就好像飛上天的木偶,,因此又被當地人稱為【尪仔上天】。

 

內門八景指紫竹生春、銀屏獻瑞、虎岫生風、七星墜地、龍潭吐霧、石門聳翠、將軍卓立與金交獨坐。

 

   

【山南宮】全景,山南宮主祀吳府千歲。

 

  

【山南宮】內拜有石頭公。

 

   

石頭公是小孩守護神,據稱以前庄尾橋下溪畔有一顆大石頭,居民稱為石頭公伯仔。居民常在附近拾獲有洞小石,並以紅線穿繫佩帶胸前,成為小孩的守護神,多年前顯聖託夢要裝金身,才奉祀到庄廟山南宮中,不然以往還得挨家挨戶挑祭品下溪埔祭拜。因此目前山南宮還副祀石神公伯。
 

  

聽完解說,大夥沿著山路,下到山谷親近月世界地形月世界屬於青灰岩地形,又稱為泥岩或白堊土,當地人則稱為【海銀土】。至於為何稱為【海銀土】呢? 因為泥岩土壤含有鹽份,每當雨後,水紛蒸發,泥岩表面會產生白色的結晶,遠看就像白銀一樣的閃爍,這就是名稱的由來。

 

  

近看【雁門煙雨】及體會【尪仔上天】的情景,這只能靠各人的體會了。

 

月世界地景的大合照。

 

  

這是【二仁溪】,二仁溪貫穿內門境內。原來二仁溪發源於高雄市內門區木柵山豬湖;流經高雄市及台南市,在高雄茄萣的白砂崙北方流入台灣海峽。二仁溪為典型的台灣溪流,上游位於山區坡陡流急,加以流經泥岩裸露區,山陵缺乏植物覆被,地質脆弱易蝕,沖刷而下的大量泥砂,使二仁溪成為全省含砂量最大的河川。
 

  

車子經過【應菜龍北極殿】,不下車。

 

  

接著來到【田寮區古亭社區】。

 

這裡是田寮古亭社區居民信仰及活動的中心。

 

 

  今天的午餐就在古亭社區活動中心內,享用由社區媽媽們準備的當地風味餐。

 

先在活動中心內聽取社區簡介。

 

 社區媽媽們準備的當地風味餐,有機又健康,大家的評價也都不錯!

 

 社區還兼賣當地特色農產。

 

古亭活動中心旁有養豬戶,今天才知道田寮地區約有三分之二的人口從事養豬業。

 

因應水源缺乏、物資有限,田寮發展出特殊的養豬方式。月世界地形蔓生的外來種銀合歡,因富有高蛋白質,自古就作為養豬的飼料之一,既天然又可用嘴巴「消滅」外來種,是當地友善環境的小型畜牧理念。此外,還訓練豬隻到固定地點上廁所,不僅減少清潔的用水量,也可將排泄物再利用,環保又衛生。特殊的養豬方式造就了優良的肉質,也使得田寮區農會近年推出的「月之鄉鹹豬肉」常供不應求。  

 

下午為DIY的體驗行程。老師傅教大家用竹筒做成花器。這些大竹子約需6年才會長成。

 

除了DIY竹筒花器、也讓大家體驗竹藝編織的樂趣。惡地草木不生,但居住在田寮的居民,也衍生出謀生的竹編技藝。早期田寮一帶居民都以竹子相關產業為主,但這個謀生技藝隨著時代的進步,已經被塑膠類製品所取代了。

 

 下午三點離開活動中心,準備去體驗割香蕉的樂趣。 在去香蕉園途中,先來到【大滾水】。

 

【大滾水】為泥火山的噴泥池型式。與小滾水相距甚近,昔以規模較大,故名大滾水。 

 

   

【大滾水】四周為密集的竹林,林中有一巨型水池,略呈橢圓形,前半部為平靜水面,後半部為噴泥口,但噴發規模極小,只見小氣泡而已。據當地耄老言,大滾水泥火山數十年前噴發量很大,在百公尺外即可聽到噴發時的轟隆巨響,曾有遊客到當地遊覽,引火燃之,離去時卻忘記撲滅,到了晚上就將竹林燒的一乾二淨。後來由於原油探勘,似乎造成天然氣的流失,而導致噴泥量銳減,昔時局面只能成追憶了。 

 

看完【大滾水】,大家沿著小路前進,準備體驗割香蕉的活動。

 

  

 轉個彎,就是一大片惡地的芭蕉園。泥岩地質富含果樹生長需要多種礦物質,但表土易遭雨水沖刷侵蝕,形成惡地地形,農作物容易缺水,造就芭蕉的熟成期比別的地方久,但種出來的芭蕉特別紮實香Q。

 

  

今天拜訪的芭蕉園是屬於自然農法的有機芭蕉園,蕉農大都上了年紀,並不以賺錢為主。但早年這卻是他們的經濟收入來源。

 

  

蕉農爺爺示範割香蕉。

 

  

首先將旁邊的葉子割除。 

 

  

再將它們腰斬,不能只割果實喔! 因為若果實直接著地,果實容易受傷,就賣不到價錢了。

 

   

這是蕉農爺爺的家,就在蕉園對面。而右邊的路為死巷,表示蕉農爺爺的家獨立在一隅,與最近的鄰居距離約50公尺。

 

這是另一處阿嬤的蕉園,阿嬤的蕉園有特定配合的盤商,約每兩周盤商會來一趟,自行割取再論斤給錢。因為阿嬤沒體力割香蕉,委盤商割取,價格依市場行情的不同,每公斤約台幣10-20不等。

 

 

將割下的香蕉,再切割分串。 

 

 

今天的收穫,是每人可帶一串蕉回家。這裡種的香蕉稱為蜜蕉,不需催熟,只要放個3-4天就可食用。

 

今天大家都滿載而歸,不僅每人一串蕉,還可帶回大竹筒及竹編。

 

回程經過田寮境處處可見的【曲流】及【牛軛湖】。曲流及牛軛湖是因為二仁溪流經此地,遇泥岩地層所形成。這些曲流段,將地形切割得更破碎,並隨河川不斷侵蝕、堆積,造成河川改道,形成半月形的【牛軛湖】。 這是二仁溪遺留下來的牛軛湖景觀,地區當地居民開挖成水塘在養魚。站在184縣道往下看,依然可以看出牛軛湖的型態!

 

最後主辦單位再請大家品嘗古亭的【和泰鮮筍包】,這是採用當地所產的鮮筍和豬肉為餡,口感清爽不油膩,麵皮鬆軟,每個只要20元, 值得推薦。

今天藉由活動,知道了內門的舊地名叫做【羅漢門】。而內門有名的【宋江陣】【總鋪師】和【紫竹寺】;據說也都和鄭成功的士兵有關係。據說鄭成功的士兵就是內門祖先,這群操持兵械習武之人落腳內門,發展地方武陣,成了「宋江陣」而明朝士兵從家鄉帶來的觀音菩薩像,奠定內門300多年的鼎盛信仰【紫竹寺】;另因陣頭及廟會活動頻繁,必須張羅吃喝,「總鋪師」因而產生。但其實內門總鋪師的興起,應與內門農耕不易,收入有限,故需尋找農作以外的行業謀生有關。

這是一趟有吃、有喝、有玩、有伴手禮,又能了解歷史人文的精彩活動,CP值超高。第一次單獨報名參加這類活動,沿途的導覽及工作人員都非常稱職,社區也很用心準備餐食;而平均年齡超過70歲以上的阿公阿嬤級義工,更是熱心的帶領著大家製做竹桶花器、竹編及採香蕉活動,讓人覺得好溫馨愉快;同遊的陌生朋友們,個個也和藹可親。這趟超值的活動,不僅留下了美好的回憶,也希望未來還有機會再參與此類活動。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朱一貴 內門 泥火山
    全站熱搜

    Cher 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