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高雄壽山」,一般人就會想到「台灣獼猴」。是的,壽山確實是台灣名氣最響亮的「台灣獼猴」棲息地。因緣際會,20年前移居高雄,所以有較多的機會往山裡跑,和「台灣獼猴」多多少少也結下些緣分。

 

(照片後方即為柴山主要登山口之一)

猶記得1997年,第一次帶著讀幼稚園的兩位兒子,買了兩個排骨便當,興緻勃勃的上「柴山」野餐去。想當然爾,便當吃得膽顫心驚,猴子還跳上背包搶東西,嚇得我們母子三人驚聲尖叫而逃。那時的「柴山」開放還未滿10年,是高雄市民爬山休憩遊玩的熱門場所。假日時人滿為患,行經登山口往往要側身而過。山下則是滿滿的攤販;民眾則帶著香蕉、芭樂上山享受「餵猴」之樂。也正因為台灣獼猴和人類接觸過於頻繁,人猴之間的衝突反而越來越大,這究竟是人之過,還是獼猴之錯?

 

 

今天換一種心情再上山!其實「柴山」就是「壽山」。但高雄人習慣把山的南邊叫做「壽山」,北邊則稱為「柴山」;故有「南壽山、北柴山」之稱。南邊開發較早,動物園就座落其中;北邊的「柴山」則因長期軍事管制,所以保存了完整的生態體系。也為了因應1989年施行的「野生動物保育法」,同年管制逐漸減除,民眾才有機會上山。而市政府於1998年鋪設木棧道,柴山更成為市民假日登山、休閒的熱門去處。

 

  

上柴山是沒有見不著猴子的道理。今天碰到的猴群,悠閒的在木棧道休息嘻戲。我讓自己停下了腳步,也坐了下來,慢慢地靠近他們,短時間就解除了牠們的戒心。我一面觀察著牠們的一舉一動,再輕輕的按下一張張的快門。霎那間突然有所領悟,這麼可愛的野生動物,只因一直以來的負面新聞,讓我竟然也對牠們產生了這麼大的誤會。當下告訴自己,有機會一定要多去了解牠們。柴山獼猴預估約有1300多隻。

台灣獼猴自1989年被列為第3級保育類動物,但在2018年6月25日被降為「一般類野生動物」。因期數量已超過25萬隻,族群增加代表保育顯見有成效。但即使台灣獼猴從保育類調整為一般類,但還是會受到動物保育法、國家公園、保護區等規範,不能隨意獵捕;需是基於學術研究、危害人命或農作,否則獵捕一般類野生動物還是有6萬到30萬元罰鍰。

 

  

(台灣獼猴登上國際舞台)

「台灣獼猴」是柴山的原住民,根據史料牠們早在台灣開發之前就居住在這裡。1864英國首任駐台領事「史溫侯」運送了一對獼猴至英國倫敦,比對研究後發現是「台灣特有種」,這是台灣獼猴首次登上國際舞台。而這兩隻幼猴於2~3年後死亡,其皮毛與骨骼均經登錄編號,保存於大英自然史博物館。記得一兩年前看過公視的節目,台灣研究人員還專程去博物館找尋這兩隻猴子的標本,不僅找到,也看到了。

*台灣獼猴的學名為「Macaca cyclopis」,而cyclopis是指「圓」的意思;因為幼猴臉比較圓,所以又稱為「圓臉猴」。

 

 

(人猴互不干擾,其實是可以和平相處的)

1989年柴山開放後,由於台灣保育意識抬頭,使得台灣獼猴族群大增,獼猴成群向登山客索食,而發生搶食甚而咬傷遊客的情形。並且由於長期的餵食,導致獼猴數量激增,嚴重影響柴山獼猴健康。

於是高雄市政府於2000年開始禁止民眾餵食,零食是高鹽、高糖且高熱量食物,會影響獼猴健康;就算餵食天然食物,也會造成獼猴對人類依賴,謀生本能逐漸消失,導致生態失衡。高雄市護山團體「柴山會」支持對台灣獼猴應遵守不餵食、不接觸、不干擾原則,保持安全距離。

 

 

(轉貼自網站)-獼猴爸爸

 但高雄有一位獼猴爸爸「林金福」則持相反意見;他於24年前(1993年)因身體欠佳,開始爬壽山而與猴子結下不解之緣,一年之中有3分之一的日子上柴山。他以一位國中國文老師的背景,進修拿到生科碩士、博士,只因他希望讓臺灣獼猴生態能獲得更多認同。他主張獼猴在正確了解規範之下是可以餵食、接觸的。兩派人士各有各的觀點和想法,這是立足點的不同,所以看待事物的面也不一樣!很難說孰是孰非,但相信他們愛台灣獼猴的心是相同的。

 

  

台灣獼猴是日行性的群居性動物,一群猴子大約有2、30隻到50多隻個體。猴群是母系社會,同一群內的母猴多有血緣關係。猴群內有一個雄性猴王,牠可以與猴群所有母猴交配。而母猴在群內是有位階差異的,形成穩定的社會結構。母猴終生留在群內,公猴長大後會移出,變成「孤猴」。而要成為猴王不僅得能鎮得住其他公猴,也需要得到群內其他母猴支持,才能穩坐王位的。 

 

  

成年後離開原生猴群的公猴,有些是單獨行動,成為「孤猴」,有些則與其它離群雄猴組成「孤猴群」。或者進入別的猴群,成為「群內公猴」。所以下次有機會看到猴子,可以注意看看牠們是「猴群」、「孤猴群」還是「孤猴」?

 

  

這是(2017/07/29)在西柴山所拍攝到的「孤猴」。   

  

 

台灣獼猴在繁殖期時, 母猴的臀部會紅腫,而公猴肛門一帶也會變得通紅。而在猴群中,只有猴王有較多機會和母猴交配,而攀高和舉尾是猴王的標幟。其他的公猴或流浪的公猴,只能趁猴王不注意的時候來親近母猴。台灣獼猴為女追男,交配期間,雌猴會主動親近猴王,為牠理毛,以示好感。

 

母猴大約到了四、五歲,就有生殖的能力,可以持續到二十多歲。每年的10~2月為臺灣獼猴的交配季,懷孕期約為5個半月,嬰猴多在4到6月出生,大部分的母猴每2年生1胎,一胎一子。但柴山獼猴也多次見到生有雙胞胎的情形。

 

今天在山上看到好多的母子檔。也難怪,因為四到六月是嬰猴出生期。獼猴的平均壽命約為25年,而母猴的生育期可以到達20多歳,終其一生都可以孕育小猴。上圖這隻母猴明顯就像是祖母級的母猴。

 

 

無奈的母猴媽媽和右後腳掌受傷腫大的可憐嬰猴。牠們無法像我們一樣生病受傷看醫生,所以嬰猴的折損率非常的高。但願這隻小嬰猴可以幸運地存活下來。

 

  

這是一隻雄壯的公猴,牠的大肚子一度讓我誤以為是懷孕的母猴。公猴盡忠職守的警戒著猴群的安全,讓其他的成員安心的覓食和嬉戲。旁邊恰巧一隻小嬰猴經過。

一歲以下的嬰猴毛髮色深,中分頭,額頭光裸像個小禿頭。 嬰猴剛出生就會緊抓著母親的毛髮,即便母猴在森林間快速的上下移動也不會掉下來。母猴生產完當天就會帶著小嬰猴跟著猴群移動,不會讓嬰猴離開身邊。大約六個月大,母猴就會讓小嬰猴斷奶,因為嬰猴斷奶後,母猴才有機會懷下一胎。

 

    

一群獼猴忙著在樹林裏翻地上的落葉覓食。獼猴為雜食性動物,吃植物的樹皮、莖、葉、芽到果實;也吃動物性食物,主要是以昆蟲為主。獼猴在採食果實,吐出種子移動的同時,也幫助了山林多樣性植物的傳播。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獼猴每天的生活寫照,牠們每天要花費5~6小時覓食,邊走邊吃,猴群一般也都有特定的活動範圍。

 

因為「彰化二水」及「美濃旗山」地區的獼猴危害果園及農作物;在農民的請求下,農委會於2014年依據「野生動物保育法」第21條的緊急條款內容,認為特定狀況下獵殺獼猴具法律正當性;然而,此條款之適用,僅限於農民在生命財產受到緊急威脅之情況下,主張「正當防衛」獵殺野生動物,以保障生命、財產作物安全。但衡量法律保護利益與野生動物保育,其限定以「人道方式」為之,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最小痛苦。

 

  

但此法引起保育人士強烈的抨擊,取笑台灣保育運動在走回頭路。對於農民抱怨獼猴數量已經多到不需要保育,學者更是持保留的態度。因為過去台灣彌猴並非數量非常稀少,而近十幾年來,也未曾有增加許多的現象。這是因為山坡地不斷的開發,侵犯了獼猴的棲地;但這一切反而變成了獼猴的原罪。目前「屏科大野生動物收容中心」收容了300多隻台灣獼猴,早已大爆滿。裡頭多的是因為潛入農田遭獸夾夾傷,少條胳膊、斷條腿的殘癈獼猴。

 

 

  (獼猴入侵校園了)

這是我家「替代役男」所攝,目前服務於他的高中母校「鼓山中學」。鼓山中學就位於柴山下,他們遇到和「中山大學」相同的情況,就是經常有獼猴入侵校園。而替代役男在暑假期間,就要負責清理被獼猴翻倒一地的垃圾,這點令他頗為不悅。但能在校園中見到野生動物的學校,畢竟也不多吧!換個角度想,這除了是學校的另一種特色,也是孩子們最佳的生命教育!

 

 

轉貼自公視我們的島) 

這是屏科大1998年的一項計劃,將收容中心的猴子野放到澎湖無人島「四角嶼」,期待發展成保育與觀光的猴島。在兩年多的時間前後野放了37隻彌猴,原是山林野生動物的牠們,卻生活在只有草和仙人掌及強烈東北季風的孤島惡劣環境中,但牠們存活了下來。最後卻因為在海邊挖蚵仔婦人不了解猴性,害怕而產生誤會抓傷的事件;加上猴島觀光計劃的不順遂,被迫宣告計劃失敗。這37隻猴子,從2001年也先後被送回屏科大的收容中心,再回去過著鐵籠的生活了。此時「自由」對他們而言,是想都不敢想的奢侈願望了。

 

 

看完「柴山」沒人餵食的獼猴,讓我們再來台南南化區的烏山風景區看看「烏山獼猴保護區」的猴子們。

 

 

烏山的猴子是有專人餵食的。30年前剛由日商翻譯退休的「獼猴爺爺林炳修」,因為不忍心所以從鄰居手中花了台幣2000,買下一隻被捕獸夾夾斷手臂的老母猴開始。在他照養放生後,因為擔心母猴斷臂無法覓食,而開始餵養。結果30年的時間,由一隻餵養成三百多隻,人猴間的情緣從此剪不斷。

 

  

(照片轉貼自網路)- 左邊的是獼猴爺爺。

獼猴爺爺愛心的故事,還登上2010年國小翰林版六年級上學期的課本,第六課《獼猴爺爺》。但小朋友在課本的教導下,來到玉山塔塔加也有樣學樣,開始餵起獼猴,產生搶奪、爬上車等危及遊客安全的情形。所以目前課文已刪除,免得讓小學生把故事和現實混淆。

 

  

烏山保護區獼猴餵食區的房舍及山林都是林家爺爺的私人產業,他目前已經90歲了,兒子會繼承衣缽繼續餵食。所有餵食費用都是自掏腰包,每月花費約一兩萬元。所以也兼賣一些土產貼補,但絕不強求。他們要求遊客只能餵食水果及花生,不能餵其他零食,以確保獼猴的健康。

 

 

獼猴爺爺也希望大家在後山餵食,但一般人在前面停車場就迫不及待的行動了。因為獼猴爺爺的餵食,讓附近的果園減少被破壞,人猴間可以和平相處,也算是莫大的功勞了。

 

 

這裡的猴子有吃不完的香蕉水果等食物;當香蕉價格高時,林爺爺就改餵地瓜、芭樂等水果。對於有人盼望政府效法日本,開放農民射殺獼猴,林爺爺很擔心,一旦降低台灣獼猴保育層級,獼猴恐將唱起滅絕悲歌。想當初森林裡有山羊、山羌、山豬,現在都被吃光了。好不容易只剩下這些猴子,更該好好的保護牠們。

 

 

這裡的獼猴有林爺爺的餵食,各個身形飽滿,毛色亮麗。也因為可以吃飽飽,和人類的互動也溫馴親近許多,不會有搶食的行為。

「台灣獼猴」在台灣是除了人類之外,唯一的「靈長類動物 」,大約有三歲小孩的智力。雖然擁有25萬隻,但其實大都生長在深山裡,過著山中歲月無甲子的生活。大約只有2萬隻和人類的生活有重疊而產生影響,而這也是人們侵犯了牠們棲息的範圍。人類應該找出更好的方式,用更大的包容心和牠們和平共處!美麗的地球假如只有人類獨享,那地球就不可能是美麗的,甚而有可能毁滅。且讓我們放下自私和貪婪的心和動物們共享吧!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動物 台灣獼猴 壽山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er Yeh 的頭像
    Cher Yeh

    碧兒的足跡

    Cher 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