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左營,一般人最容易聯想到的就是左營「高鐵」或左營「海軍」了。其實左營並不是這麼硬梆梆的,左營除了有半屏山、蓮池潭風景區;還有台灣第一座古城【鳳山縣舊城】,已被列為一級古蹟。而這座古城更是除了「恒春古城」外,為台灣保存得第二好的中式城池。舊城就位於「蓮池潭風景區」附近,兩處景點可以搭配一起賞遊。

「左營舊城」也稱為「鳳山縣舊城」。因為它座落於「左營區」,但是清朝時這裡叫做「鳳山縣」,所以就可以理解為什麼也叫「鳳山縣舊城」了。

當初為什麼會築「鳳山舊城」呢?因為康熙六十年(1721年)朱一貴攻破鳳山,導致興隆莊縣署殘破不堪。為求自保, 隔年知縣劉光泗就在興隆莊以土埆建築了台灣第一座土堡,左倚龜山,右連蛇山,設東西南北四門。 現今看到的舊城(石城)是道光五年(1825年)由土城改建,隔年完工。由於後來林爽文事件時,於南部呼應起事的莊大田勢力攻破鳳山縣城(土城),之後官署等遂移往埤頭街(今鳳山區)又蓋了一座鳳山縣新城因此相對於鳳山縣「新城」,左營舊城就被稱為「舊城」了。

 

 

 

先將舊城的東、西、南、北四個城門的位置以紅色標示,供大家參考。(城周約2.8公里)

鳳山縣舊城目前東門、北門、南門都存在,唯有西門已經消失百年。但隨著自助新村(眷村)拆除,在2014年3月挖掘時發現了西門城牆和城門的遺跡;西門正確的位置終於被確認,也期待西門早日修復和大家見面。

城門分別為

 

1) 北門「拱城門」(城外入口)

首先介紹人氣最旺的北門。 北門是正門,從台南府城來視察的官員主要由北門入城. 同時為了尊重在北京的皇權, 取名「拱辰門」,意喻北極星位居正中, 天下臣民均拱衛北辰.

北門最特別的是在左右兩側都設置有泥塑門神高237公分,寬116公分;是用螺灰殼淺浮雕塑成,外再施以彩繪;而在城門上雕塑門神是台灣古城牆中的唯一例子。至於為什麼會有門神,而且各門中只有北門才有?據推測,民間認為北門是鬼門,所以有門神就不足為奇了。

 

 

左側門神為「神荼」ㄕㄣˊ ㄕㄨ,右手持劍,左手執鎚。

傳說遠古時代, 神荼與鬱壘為一對兄弟,兄弟倆都擅長捉鬼,如有惡鬼出來騷擾百姓,神荼與鬱壘倆便去擒伏,並將其捆綁餵老虎。後來人們為了驅鬼避邪,在門上畫神荼及鬱壘的像。

 

 

右側為「鬱壘」ㄩˋ ㄌㄩˋ,右手執環,左手持硬鞭

 

  

(北門)城內入口

日治時期日本人在左營設軍港(當時稱為萬丹港)。國民政府接收後,就把左營設為海軍基地。當時也把舊城的北門、東門及龜山畫為軍區,並且在城內設置了海光三村、勝利新村與東自助新村三處眷村(北門內舊城巷則未以新村命名)。1985年,內政部公告,含東門、南門、北門及城牆、護城濠及北門外面之鎮福拱辰井為一級古蹟,目前左營舊城的外觀是於1991年3月修復完工的。

 

  

進入北門,左側為一片空地。右側則還有住家。

 

 

可以由左側登上城牆。

 

 

此為「慢道」,又稱為「登城踏道」,是城內登上城牆的通道,入口處還設有一個小門樓。

 

 

由「慢道」往回看,遠方就是蓮池潭風景區的龍虎塔。 

 

 

通道表面鋪有磚石,利於行走。左邊的紅磚道稱為「馬道」,為城牆上供通行的路面,可以快速調度守軍及補給。

 

 

登上城臺,但城門樓並未保留下來。

 

 

站在城樓基座上可以看到城內的「龜山」。1825年第二次築城時將「龜山」圈圍在城內。

 

  

由城臺上眺望城內外景色。右邊城內為軍區所有,左邊城外則車水馬龍。

 

 

這是另一側的馬道,只保留了一小段 。右邊的齒狀突出物稱為「雉堞」,中間的洞是「射孔」。官兵躲在「雉堞」之後,透過「射孔」對外射撃。

 

 

由城臺上望向城外,找尋一級古蹟「拱辰井」及「鎮福祠」。注意看喔!斑馬線中間的人孔蓋,就是拱辰井。因為井的位置剛好正對左營舊城北門(拱辰門)外,所以稱為「拱辰井」。

清朝時這裏是重要市集地點, 居民皆以這口井為飲用之主要水源。兩百多年後,井水不再湧出,後因交通設計不良,使得拱辰井位於路中央,常引起車禍,後拆除井欄,以「鐵蓋」保存下來,蓋上鑄有「鳳山縣舊城拱辰井」等字樣。但經歲月風霜, 後來蓋上還有斑馬線畫過,因此字跡早已不清楚,遠看就像一般人孔蓋。

 

  

「拱辰井」位置,對面即為「鎮福祠」。(照片來源為自由時報)

 

 

一級古蹟「鎮福祠」,曾經歷多次重修、擴建。在1825年與鳳山縣舊城同時整修且同一石材興建。1961年大修成為現在的模樣。本來因都市計畫要拆遷,但後來劃歸鳳山縣舊城遺址為一級古蹟,才保留下來。主神福德正神則遷移到左營活動中心三樓供奉,稱為「鎮福廟」。雖然舊廟不再奉祀土地公,但從外觀還可以看到門神、屋脊燕尾等傳統建築裝飾,使得佔地不大的鎮褔社遺址,仍是古意盎然。

 

 

城牆後段緊連著「龜山」,可以由木棧道走上「龜山 」。龜山屬於珊瑚礁岩地形,裡頭還留有一些軍事遺跡。

 

 

左營舊城及 「龜山」均屬於「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的一部分 。這塊立牌的後面是「小龜山」。大小龜山相互遙望。

 

  

(照片由網路截取)

放一張左營「龜山」的照片供大家參考。「龜山」海拔只有63公尺,形狀如龜。右邊為烏龜頭,中間有馬路穿過,據說當年龜頭和龜身是連在一起的,為了開路而把它截斷。大草原的部分就是原本的軍區和眷區,右邊那潭湖水就是「蓮池潭」,而遠方就是「左營軍港」。整個舊城內的範圍,幾乎都是早期海軍所擁有的。

 

 

「北門」緊連著「蓮池潭風景區 」-此為風景區的龍虎塔。遊舊城也可以順遊蓮池潭風景區。

 

 

繼續往前走轉個彎就可以到達「眷村文化館」。目前所有海軍眷村已全部拆除,而在原海光新村內則設置了「眷村文化館 」,可以入內免費參觀。

 

  

這片大草原就是原本的軍區和眷舍。沿著路走就可以到東門。北門到東門的距離大約只有950公尺,非常適合徒步拜訪。

 

2) 東門鳳儀門」為意指有鳳來儀,國之呈祥之意。

越過大草原,就是東門了。東門為四座城門中保存得最為完整的;含留有城門、城牆、砲台與完整的護城河道。但其歇山重脊式之城樓已不存在,僅剩城樓基座。

 

  

早些年由於東門為海軍龜山要塞廢品庫,故被畫為禁區,以致東門乏人維護,城上藤葛蔓生。後來軍營退後十餘公尺,東門才被重新發現,經整修後始成今日面貌。 

 

 

東門城內入口 。

 

 

東門因為城牆整修,所以禁止登城。

 

通道的造型和北門相似。

 

 

東門及城牆周圍已闢為帶狀綠地,左邊一大片為眷村改建的國宅社區。(照片為2015年所拍)

 

 

東門城垣保存了數百公尺長,其上馬道皆鋪上紅磚。(照片為2015年所拍)

 

  

 城台上鳥瞰護城河,保持得還算完整。 (照片為2015年所拍)

 

護城河上有橋跨過。

 

IMG_8571.JPG

東門城池外,保留得相當完整。

 

   

東門(鳳儀門)城外入口

 

   

這東門城外的護城河道,沿著護城河往前走就可以到達「南門」了。「東門」到「南門」的大約550公尺。

 

3) 南門「啟文門」

古人認為南方主文運。舊時科舉制度,要到縣城鄉試者,皆由此門進出,即為開啟文人,為國舉才之意。

南門城座形制原與鳳山縣舊城其他城門相同。但1961年陳啟川市長任內重修時,將城門四隅加建鋼筋混凝土柱,也重新建造原於日治時期便已消失之南門城樓。

 

南門位於交通要道的圓環內。 

 

 

重建的城樓卻將屋頂由清代的「三川脊」型式建為錯誤的「歇山頂」型式。東側雖有階梯可登城樓,但階梯與城樓皆為後來興建,使城樓、雉堞及部分外壁面皆已失原制,不過斗拱仍為原物。拱卷為花崗石造,拱徑與東門北門均相同,由此可見當時的測量及施工精度是很高的。

 

 

2009年南門城座再次進行大幅度整修。本次工程前,文史專家學者建議:城門樓的屋頂,應恢復與其他三城樓一致的「三川脊」屋頂。但未被高雄市政府文化局採納,反而聽從附近里長的意見,保持陳啟川市長任內重修的「歇山頂」屋頂,故整修後依然不符合原制。 

 

 

第一次走進圓環,這麼近距離看南門 。

 

 

「南門」城內洞口 

 

「南門」城外洞口 

 

 

側邊有樓梯可以爬上城樓。

 

 

第一次上城樓。 

 

  

城樓上頭空無一人,但整理得還算乾淨。絕大部分的高雄人應該不知道還可以上來吧!因為自己也是直到今天才知道。

 

內部是個休息區, 有木椅可以坐下休息。

 

4) 西門「奠海門」(照片由網路擷取)

奠海門─「奠」為「安定」之意。因西門面向左營軍港(昔萬丹港)及台灣海峽,有鎮守海門之意。 西門已於日治時期拆除,現在所留存的「西門」門額,存放於高雄市歷史博物館。而南門與西門的距離約800公尺。

 

 

(照片取自自由時報)

西門的遺址原本無法正確考證,但在2014年西門城門基座在自助新村拆除工程中被發現,西門的確切位置才完全確定。

西門段城牆出土後,不但對於清代建置的舊城歷史有更具體清晰的跡證,更是高市文化資產保存的一大喜訊。 台北、嘉義和台南等地的舊城早已被現代化建築取代,幾乎不可能重建,但鳳山縣舊城位處國有地,是全台唯一有機會重建的古城,隨著西門城牆出土,未來甚至有機會打造成如同國外古堡般的文化景點,對台灣歷史、文化具有指標性意義。期待那一天的早日到來了!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高雄市 左營 鳳山縣舊城
    全站熱搜

    Cher 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