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注意到「瓊崖海棠」,應該從兩年前說起吧!退休後,終於有機會拜訪久違的「台北市植物園」;很有意思,園區裡竟然有個佛教植物區,就是在這裡認識了「瓊崖海棠」,也才知道它就是佛教中所說的「龍華樹」。想不到,台北市植物園還真是植物愛好者挖寶的天堂!
這就是植物園裡的「瓊崖海棠」,僅有這麼一棵;植株不大,也不起眼,感覺不太容易辨認,外觀和許多樹種其實蠻類似的。
(取自台北市立植物園官網)
植物園官網裡頭對龍華樹的介紹:經云下一尊佛是彌勒佛,彌勒菩薩將於56億7千萬年後下生地球成佛,在龍華樹下說法,三次龍華法會將有282億人證得阿羅漢果。龍華樹樹枝如寶龍,花枝如龍頭,故名「龍華樹」,而「龍華樹」就是「瓊崖海棠」。
此後「瓊崖海棠」和「龍華樹」就深印在我的腦海中,一直期待和它的再相遇!不久前又在社群網站中看到屏東網友貼出已開花的「瓊崖海棠」照片,更令自己羨慕不已,也期待早日再一睹它的風采。
(2017/06/25)炎炎夏日何處去?往山林走走或許是個好主意!當天下午往「半屏山」去,行走在樹蔭下,徐徐的風吹來,沿路還有一群斑文鳥吱吱喳喳的飛來飛去,頓時暑氣全消。此刻也還未注意到兩旁的樹就是「瓊崖海棠」。
因為被樹上的花朵所吸引,才驚覺這不就是尋尋覓覓想再一睹風采的「瓊崖海棠」嗎?就是佛教的「龍華樹」。原來只要願意「走」出來,隨時隨地都可能會有驚喜的。
「龍華樹」就是「彌勒佛」成道時的菩提樹。又稱那伽樹、龍華菩提樹。
龍華樹的樹幹類似鐵刀木,平滑直立。葉為長橢圓形,先端尖而下垂,花瓣純白,果實大如胡桃。或謂其花枝如龍頭,樹枝如寶龍,故稱龍華樹。產於孟加拉、印度半島東西兩側及安達曼群島等地。
(葉為長橢圓形,先端尖而下垂)
(花瓣純白)
(花枝如龍頭)
(樹枝如寶龍)
(果實大如胡桃 )
「龍華樹」的特徵完全符合「瓊崖海棠」。
(旗津風車公園的瓊崖海棠)
其實對「瓊崖海棠」一直有似曾相識之感;今天在家中搜尋舊照片時,發覺原來兩年前在旗津風車公園時已見過它;當時滿樹果實,還以為是欖仁樹的一種。
(旗津風車公園的瓊崖海棠)
風車公園的「瓊崖海棠」,比半屏山上的植株還大還健壯,結實更是累累。原來這種植物在南部並不難見,只要多注意一下就有機會看到。
(旗津風車公園的欖仁樹)
乍看之下「欖仁樹」和「瓊崖海棠」頗有幾分相似,但不得不說「瓊崖海棠」的果實看來可口多了。只可惜它們都只能用看的,不能食用。(更正: 瓊崖海棠果實由綠轉成褐色時可實,有甜味)
佛教發源於印度,所以佛教的聖樹也都屬於熱帶植物,和南部乾燥高溫艶陽的氣候頗為相似,無怪乎這些聖樹也非常適應南台灣的環境。而這些聖樹不畏烈日的特性,成就諸佛菩薩成道,也算是與有榮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