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中公園」應該是台中人耳熟能詳,經常路過經過或常去的公園。但對於我這個外地人來說,卻是嚮往已久,終於第一次到訪的地方。

在交通不是那麼方便,風景區沒有那麼豐富的年代,台中公園就如同台北的新公園(228和平紀念公園),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而自己對於台中公園僅知的也只有那座「湖心亭」- 台中公園的地標。

 

 

早已久仰「湖心亭」,今天終於目睹它的廬山真面目,想不到「湖心亭」竟位於這麼美的湖面上,還可以划船悠遊。搭配遠方的中正橋及藍天白雲綠水,構成一幅既悠閒又美麗的畫面。 

 

 

台中公園歷史悠久, 在日治時代由官民捐獻於1903年落成啟用,初名為「中之島公園」,當時還未有湖心亭。而這中間台中公園經過幾次改名,2000年又再改回【台中公園】。公園佔地近11公頃。

 

湖心亭」建於1908年,是為了慶祝縱貫鐵路全線通車典禮,讓來台主持的日本明治天皇弟弟閑院宮「載仁親王」夜宿休息而建,也做為縱貫鐵路開通紀念的建築,而通車慶典的會場就在台中公園。「湖心亭」在1999年被定為台中市定古蹟。2007年再次整修,恢復至早期赤銅色屋頂。 

 

「湖心亭」完全顛覆我的想像 ,原以為是兩個小小的尖頂涼亭。真是百聞不如一見,嚴格說起來,它像是建在湖畔水面上的高級渡假別墅。可見當年之盛重。

 

 

想像一早慵懶的睜開眼睛,溫暖的陽光照入屋內,讓人充滿幸福希望的感覺!

 

 

再步出到室外, 欣賞外頭的湖光山色。即便自己不是當年的日本親王,但能在一百多年後佇足在此欣賞美景,也是另一種幸福!

 

 

「日月湖」原是柳川和綠川之間的沼澤地,興建公園時,保留一小片自然沼澤地, 並加以整建為湖泊,湖水面積約四千坪。是屬於封閉式湖泊,過去都引用地下水來淨化日月湖,目前台中市政府正在安排清淤,未來將直接引入天然的「旱溪」活水來活化水質。

 

  

 湖四周種植了高大壯碩的金龜樹,而樹下停滿了一群群的鴿子。整個「湖心亭」週圍野鴿成群,以白鴿為主,形成另一項特色。

 

  

(放送播音台)

除了日月湖和湖心亭。台中公園內還有不少的歷史標的物和建築。 這是1935年台中放送局所興建的廣播擴音台。一般台灣人稱之為「放送頭」。 據說台北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存有一座,改天有機會再去台北找找。而國民政府接管臺灣後,由中廣台中廣播電台接收,一直使用到1960年代才停用。


 

 (國父孫中山銅像)

原本立在此的是建於1911年的「後藤新平」雕像,為了紀念他輔佐「兒玉源太郎」完成台灣西部鐵路的全線貫通。1947年,台中議會決議拆除「後藤新平」銅像,基座上改立國父孫中山銅像。

*「兒玉源太郎」雖為台灣總督,但他當時尚在日本身兼數職,更領兵參與日俄戰爭,因此在台灣的時間有限。實際負責政務的人是民政長官「後藤新平」。

 

  

(炮台山上的抗日忠勇將士民眾紀念碑)

這原是紀念台灣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對台灣的貢獻在【砲台山】上所立的大理石雕像位置,建於1908年。國民政府接管臺灣後,1947年雕像被拆建為抗日紀念碑。 

【砲台山】是公園內的大土丘,海拔89公尺。亦為台中古名「大墩」的發源地。台灣民間稱平地上凸起的小丘陵為「墩」,這塊小丘陵是台中市區的最高點,被稱為「大墩」;於是「大墩」成了台中的舊地名。抗日紀念碑旁有一棵大板根樹爪哇合歡,它的涼蔭幾乎可以蓋住大半個砲台山。

 

  

「台中公園」雖然在1903年才開園,但早在18988月砲台山上就設立了一處三角原點,它位於東徑12043’31”、北緯248’49”,原點高度89.598公尺,是台灣地區地籍測量最原始的基準點,迄今百餘年。三角原點為照片中間左邊的梯形方塊。

 

 

(炮台山上的涼亭)

1895年日本接收台灣,日軍佔領台中時,在此地架設三座大砲以防範抗日民眾反攻, 這座丘陵因此被稱為「砲台山」。

 

 

 2003年在台中舉行的臺灣燈會主燈「吉羊康泰」。

主燈的這片大草坪,在日本時代就被挖掘到4000多年前的人類遺址。可惜台中市政府並未重視,還在附近蓋了一座五星級的廁所。

 

 

(望月亭)

1886年劉銘傳出任台灣巡撫,籌劃將台中定為台灣省城, 開始建城,分為八門、四樓,其中的大北門,名為「坎孚門」,城門上建有「明遠樓」,城樓形式為單開間歇山翹脊。後因劉銘傳去職,而廢止這項計劃,將省會設於台北。 1903年,台中市進行市區改正,拆除城垣及城門, 只保留大北門的城樓(明遠樓)。

1903年台中公園落成,將門樓移到公園內的砲台山旁現址留作紀念。初名為「觀月亭」,1948年重新整修後改名「望月亭」。

 

  

望月亭中有「曲奏迎神」匾額(神是對墳場陰魂的敬稱),是台灣知縣黃承乙於1891年所題,為台中公園歷史最久的紀念物。題額為「曲奏迎神」,係因當年大北門外的小丘陵為墓地,故題以「迎神」以表示對墳場孤魂野鬼的敬稱。 

 

 

離開望月亭不久,見到另一古色古香的建築「吳鸞旂(ㄑㄧˊ)公館更樓」。 此更樓為台灣碩果僅存的中式更樓建築物。

 

 

「吳鸞旂公館更樓」,原為清朝台中富商吳鸞旂家中的更樓,建築於清光緒年間(約1880年)。更樓採歇山式加上燕尾翹起的屋頂,磚壁、欄杆及磚片裝飾,都細緻精巧。

*更樓又稱「鼓樓」,俗稱「譙樓」,用來巡守,並敲鑼報時。這座更樓是公館的外門樓,為紅磚造二樓建築,樓上是供巡守休息的門房, 樓下則是進出公館的大門。 

 

  

更樓旁有解說牌。


 

更樓雖有階梯可走上去,但為古蹟,禁止攀爬。

 台中建省城時,劉銘傳任命吳鸞旂為總理,協助知縣建造省城,吳鸞旂為了招待貴賓及官員,就在現在台中市東區附近興建一棟大型公館。台灣光復後,吳鸞旂公館的土地產權幾經轉手。1980年代初期,吳鸞旂公館遭買主拆除,改建為商業大樓。當時市政府僅保留這座更樓,遷建於台中公園。

 

 

「更樓」欄杆上無辜眼神的小石獅母子。

 

 

台中公園還有一處重要的日治時代歷史遺跡-「台中神社」,位於更樓的後方。

現存石砌台基、銅馬與㹮犬各兩座、奉獻紀念碑(原為日治時期,園內有為許多設施和植樹而奉獻的紀念碑,原立在各個角落,目前集中保存17座)都是台中神社的遺跡。

 

 

「帝國製糖株式會社 」獻奉。紀念碑共有17座。

台中神社落成於1912年,原位於新富町(三民路一帶),後來才遷至台中公園內,屬於縣級的神社。1942年,太平洋戰爭期間,為加強宣傳皇民思想, 台中神社擴遷至現在的雙十路,並奉准升格為國幣神社;戰後,台中神社被拆毀,改建為「台中忠烈祠」。原台中公園內的神社主體被拆除。

 

 

前方孔子銅像豎立於舊神社石砌的基台上,基台上的神社銅馬, 以及神社參道的石橋及兩排刻著「明治」、「昭和」日本紀元的石燈籠基座遺跡,讓這裡的環境洋溢著神社的氛圍。 

 

 

「石橋」保存得非常完整 。

 

 

㹮犬-右 

 

 

㹮犬-左 

 

 

(銅馬) -右

銅馬腹側的菊花徽幟被挖空了。

 

  

 (銅馬) -左

這個銅馬的也被挖空了 。

 

 

(孔子像)

 1942年台中神社升格遷走後,原台中公園內的神社主體被拆除,在主體處另立「兒玉源太郎」紀念銅像座,戰後被拆除。1973年,由台中與日本的「獅子會」共同捐贈孔子像立於兒玉源太郎基座上。


 

站在舊神社主體上往回看。

 

 

站在此處頗有在參道上要進入神社的感覺。 

 

 

(鳥居)

鳥居在戰後遭到破壞,結構受損,樑柱上的神社字跡已遭塗掉。2000年,市政府找回神社的鳥居,補了二根石柱並放倒在遺址原地。

台中市政府在兩年前編了兩百萬預算,想把鳥居立起來,因輿論而取消。

 

 

這石座有「水手砵」的感覺 ,但裡頭堆滿了土,之前應該是種植盆栽。後方的Q版石雕,想必也是後來所裝置。

 

 

整個「台中公園」老樹參天, 環境幽雅,不論是當地人散步運動,或外地客來遊玩,都極為適合。

 

 

「日月湖」把台中公園襯托得更詩情畫意 。 

 

 

離開前再望一眼「湖心亭 」,不得不稱讚台中公園是一處有歷史又有文化的大公園,更是散步休憩長知識的好所在,值得再次造訪。

 

 

最後放上一張台中公園地圖供參考,其中的勝利碑(昭忠碑)遺漏了。下次有機會再補上。

*勝利碑:原名為昭忠碑,台灣光復後改名為勝利碑。西元1895年時日本攻打台灣,死了上千人,1902年為了紀念這些日本人而設立。原位於復興路三段附近,後來才遷到台中公園。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台中市 台中神社 湖心亭
    全站熱搜

    Cher 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