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旅遊似乎都分為兩個族群,不是專跑歐美日,就是往大陸。基本上中國不太會是我的選項,說我心存偏見也好。雖然三年前的「江南之旅」,對中國也留下了不錯的印象,但卻遲遲沒有計劃再遊。
偶和母親聊天,他老人家提起前後去了中國旅遊十幾趟,最讚不絕口的就是山西。原來山西就是五台山、雲岡石窟等的所在地;而這些地方從小教科書就提及,也正是我想朝聖的地方,這次就給中國一個機會吧!
此回參加旅行社八天七夜的山西之旅,且將我的所見所聞記錄為文字,留作紀念。
今天搭乘中國東方航空中午的班機,抵達山西太原市已是下午三點多,飛行時間約3小時。通關加上坐車到達我們第一個目的地太原「柳巷」,已經是下午四點多。
「柳巷」名之為巷,其實是熱鬧的商店街及夜市。今天遇到週日,街上都是滿滿的人潮。「柳巷」其實和一般的商店街大同小異。最大的區別,應該是路兩旁大都種有「柳樹」。「柳樹」不是應該種在水邊嗎?導遊說這是「旱柳」和一般我們所知的「水柳」不同。
看到畫面上的小狗嗎?看來山西是沒有「動保法」,竟然可以在大街上公開販售幼犬。
「柳巷」商店街販賣的台灣鳳梨,一斤要價近人民幣$12,約台幣$60;是台灣三倍的價錢,感恩我們在台灣可以吃到便宜又好吃的台灣水果。
*「柳巷」之名為柳巷,這是流傳著一個故事的: 相傳明太祖在北伐滅元的戰爭中,西征大將軍常遇春,混進太原城臥底。不料事機不密,被元軍伏兵包抄,鑽進一個破巷,被孤寡老婦人柳氏所救。大將軍為感謝救命之恩。臨別時順手摘下院中樹上的一根柳枝,請老婦把它插在街門上,明朝大軍見到柳枝後,便會盡心保護。柳氏將此訊息告訴街坊鄰居,當明軍來時,大家真的都相安無事躲過戰火。因此家家戶戶就把柳枝植入門前街畔感謝柳氏,形成了一個美麗的街名"柳巷"。
第二天一大早外出在旅館附近逛逛。這是我們第一晚入住的「和頤酒店」,就位於柳巷附近。
第二天上午的行程來到「蒙山大佛風景區」。 蒙山大佛風景區位於山西太原市的晉源區,距離太原市區約25公里,車程只需40分鐘。我們由此走向售票口,再搭乘小巴上山。
小巴將我們送上半山腰,現在就要從這裡走路上山啦! 而這段期間正是風景區的花季,整個園區花團景簇,好不熱鬧。
莫約經過半小時的小爬坡,就可以從這個山頭看到矗立在另一邊山頭的蒙山大佛了。
【開化寺】建於北齊天保二年(公元559年),北齊文宣帝高洋賜額「開化寺」。寺後鑿石修路,在寺後一里處依山鑿刻佛像,即蒙山大佛。當時太原被稱為晉陽,是北齊王朝的陪都,《北齊書》等史料中北齊後主高緯「鑿晉陽西山為大佛像,一夜然油萬盆,光照宮內」說的就是蒙山開化寺大佛。因此,蒙山大佛有時也被稱為「晉陽西山大佛」。(取自維基百科)
開化寺周圍種有果樹(似桃樹),旁邊另有些建築,且讓我們過去瞧瞧。
【鐵佛殿】供俸釋迦牟尼佛。 始建於隋末唐初,後寺廟損毀,2009年修復。
【連理塔】為宋代就有的兩座磚塔,均為方形,且基座相聯,故稱為連理塔。
再往前走經過塔林,【塔林】其實就是高僧大德的靈骨塔。
大佛已經離我們越來越近了。但今天景區人不多,除了是平日,也可能是天氣太熱了,白天高溫達攝氏31-32C。山西屬於大陸型氣候,四季分明,日夜溫差可達10度以上。所以遊山西,也別忘了帶件外套。
繼續努力,再走上這些掛滿祈福鎖及祈福布條的階梯吧!
哇! 大佛終於呈現在我的眼前了。 【蒙山大佛】是太原市的文物保護單位 ;據說唐高祖李淵、唐高宗李治與皇后武則天、後唐武皇帝李克用、後漢高祖劉知遠都曾來此禮佛。我雖非皇親帝后,但千年後也由台灣來到此禮佛參拜,是不是很神奇?
可別以為只到此為止,還可以繼續由旁邊的階梯再往上走,更親近大佛。但這一路走來也不輕鬆。全團14位團員,走到這裡的,不到半數。還好姐姐我平常有在訓練腳力。
【蒙山大佛】在元朝末年被毀。1980年在太原市地名普查中,被重新發現,但佛頭已不知去向,佛身埋在土石之中,風化嚴重。古籍記載,蒙山大佛高二百尺(59公尺)。根據實際測量,蒙山大佛兩腿底部至頸部高約30公尺,按比例估計原來的佛頭高約10公尺,加上後世重修時補築的基座高6公尺,蒙山大佛原本的高度大約為46公尺。2007年起,太原市對蒙山大佛進行了保護和開發,加固了佛身,並參考太原出土的北齊佛頭新修了高12公尺的佛頭。2008年10月,蒙山大佛景區正式對外開放。
蒙山大佛是利用陡直崖壁開鑿而成,當初佛像頭部已經消失,山與頸部平齊,研究者推測當時此處很可能有自然突起的岩石,開鑿時將它刻成佛頭。
雖然佛頭是10年前才再修,但這1400多年前的建造規模,仍讓人讚嘆,也覺得不可思議。
喬家大院鳥瞰圖(圖片取自喬家大院官網)
下午的行程來到有句諺語「皇家有故宮,民宅看喬家」的喬家大院。喬家大院位於祁縣喬家堡村正中,又名「在中堂」,是清代著名商業金融資本家【喬致庸】的宅第,也是《喬家大院》、《大紅燈籠高高掛》的拍攝地點。也正因為拍攝了這兩劇,讓喬家大院知名度大升。
前面的大牌樓和遊客中心等仿古建築都是闢為觀光區之後所建。
喬家大院始建於1755年,後經增修擴建,於民國10年才建成了一座宏偉的建築群體,是中國清代北方民居的典型風格。當地政府以古宅為基礎,建成了祁縣民俗博物館,於1986年11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是山西最早修復對外開放的大院。2001年喬家大院被命名為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被評定為AAAAA級旅遊景區。
喬家是以經商致富,既然參觀喬家大院,至少要先來了解一下喬家的歷史吧! 就先將喬家的發展使約略介紹如下:
- 喬貴發(第一代) : 發跡期
- 喬致庸(第三代) : 全盛時期
- 喬映霞(第五代) : 衰退期
- 喬映奎(第六代) : 最後一位掌門人
喬貴發(第一代): 發跡期
喬貴發年少父母雙亡,走西口到內蒙當夥計。後與老鄉秦四兒合夥開草料鋪,還兼賣豆腐等,開始創業的第一步。不久擴大營業開辦【廣盛公】,成為包頭城的龍頭老大。先後在包頭城中開辦了【復盛公】、【復盛全】、【復盛西】等19個店鋪,成為包頭城中實力最雄厚的商號。至今包頭城仍然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先有復盛公,後有包頭城」
喬致庸(第三代): 全盛時期
喬致庸把喬家的生意帶到了頂峰;商行、銀號開到了京津、東北、長江流域。喬致庸活了89歲,剛出生就死了父母,由哥嫂撫養成人。他一生娶了6個妻子,妻子死一個,再續弦,再娶一個,又死一個。直到最後一位妻子死了,他還活著。喬致庸只敢續弦,不敢納妾,因為喬家家訓如山───不許納妾。6個兒子,5個比他早走。而喬致庸對自己的6個兒子也都不滿意,所以在喬家第5代的11位男丁中,他親自挑選出孫子「喬映霞」來做傳人。
喬映霞(第五代): 衰退期
喬家在喬映霞時翻蓋老宅。喬映霞受西方文化影響,思想開放,是祁縣第一個穿西裝、剪辮子的人。但喬家的衰敗與喬映霞本人並無多大關系,喬家的衰退是因為時局的動盪,官銀成立、軍閥割據、日軍侵占等原因。
喬映奎(第六代) : 喬家最後一位掌門人
1950年在公私合營的大潮當中,喬家後人把在包頭的店鋪以廉價讓給職工接辦,大部分房產平價出售給國家使用﹔並把部分房產分贈給各號執事的掌櫃居住。從此喬家與百年【復字號】脫離關係。
喬家大院全貌(取自喬家大院官網 )
喬家整個院落呈雙喜字形,分為6個大院,內套20個小院,313間房屋,總佔地10642平方米,建築面積4175平方米。整個院落是城堡式建築,三面臨街,四周是高達10餘米的全封閉青磚牆。
如今所見的喬家大院有五大部分,為「在中堂」、「德興堂」、「保元堂」、「寧守堂」和花園,這是喬家幾代人經過120多年的時間才構建成的。雖然分期建造,但卻也渾然一體。
- 在中堂:喬致庸所建。喬氏家族鼎盛時期
- 寧守堂 :喬貴發的故居,俗稱「老院」。
- 保元堂:「寧守堂」的別院,喬家後代所續建。
- 德興堂:喬貴發的長子喬全德所建。
這四所「堂」原本紛落在一個十字路口上。光緒中晚期,社會動盪,治安不穩,喬家為了保護自身安全,用了450兩白銀買下當時街巷的地產權,而後把巷口堵死,宅院封起,在內部把各「堂」之間連接起來。
喬家大院的大門為城門式的洞口,就在這面福字牆的後方。這面福字牆,也是一面風水牆。
福字牆的後方,就是大門的入口。喬家大院由山西政府經營,必須買票才能入內參觀。解放後,喬家大院先後被機關、部隊、學校佔用。目前大院內已無喬家子孫居住。據說喬家子孫散落各地,也有移居海外的,留在祁縣的反而不多,發展也都不錯。
現在就讓我們進入屋內開始參觀古宅 ,每個大門入口兩邊都會有一對石獅子。
進入大門後,也都會有一面喬家福德祠的壁磚。
每個小院的格局都差不多。院內不種樹,頂多只放盆栽;但一定會放個大水缸,除了消防作用,還加上水為財的風水原因;兩旁屋簷往內垂,因為山西乾旱,所以下雨時,希望雨水能夠流入屋內。當地導遊說,山西一年的雨量,等同台灣下一天雨的雨量;雖然比喻得有點誇張,但也可得知山西雨量之稀少了。
另一個小院。
可愛的團員們在看些什麼呢?
原來導遊指著「芳會」那塊牌扁,說明它是由一整塊的原木雕刻而成。
小院前慵懶的小貓 。
走過一條又一條的巷子,彷彿有看不完的宅院,也看得我昏頭轉向的 。其實每個小院格局都差不多,但有風格上的差異。
喬家是以經商致富,為當年有名的「晉商」。何謂「晉商」?「晉」是山西的簡稱、早年是個窮得出名的省份,但山西商人都非常團結,從商號到商行再結合成商幫,形成一個個大規模的集團,行走全中國,四處作生意。山西是最早成立類似現代銀行的票號,讓商人得以拿著輕便的銀票與人交易。山西票號開出的銀票保證「見票即付」,隨時可以換成現銀,確立了金融匯兌的信用制度。
屋內展示的喬家當年創設的商號【復盛公】、【廣盛公】、【通和店】等照片及商號牌匾。另外喬家大院內還展示有三件鎮宅之寶:九龍屏風、犀牛望月鏡、九龍燈。且讓我們往下觀之,
喬家三寶之一:花梨木的九龍屏風。(屏風有9片寬,因難以9片全入鏡,故畫面僅以4片呈現)
屏風高2.7米,長4.07米,每一屏上鑲嵌有一條岫玉祥龍。屏頂和其他位置還雕有72條姿態各異的小龍盤繞其間,雍容大氣,祥和富貴。
喬家三寶之二:犀牛望月鏡。
望月鏡高兩米,重一噸,鏡架由東南亞酸枝木雕刻,中間原來是銅鏡,代表圓圓的月亮,中間是祥雲,底座是犀牛,是喬家的鎮宅之寶,曾經放在大門口。傳說犀牛原是一名天將,因犯天規被逐下凡,變為犀牛,在凡間飽受艱辛,因而常常思念天宮生活,於是一到夜間便仰望月宮,希望再回天界。民間取犀為"喜",即有喜從天而降,以求喜慶吉利。
喬家三寶之三:一對九龍燈。
這是慈禧外逃時,得了喬家恩惠,返京後送給喬家的禮物。九龍燈顧名思義,每個燈上有九條龍,下層幾條龍呈佛教中的「卍」字形,點上燈後可自然轉動。
*1900年八國聯軍攻陷北京,慈禧、光緒逃往西安,途經祁縣。喬家不僅為慈禧、光緒提供了臨時行宮,還在山西其他各商號都不願借錢給皇室時,支付了10萬兩白銀的路費。慈禧解圍返京後給喬家送匾、送禮,還把由各省督府解繳中央的款項全部交由喬家的票號來經營。甚至庚子賠款時,連本帶息約10億兩的白銀也統統交由喬家的票號打理。
「在中堂」是喬氏家族鼎盛時期。
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的拍攝場地,也是喬家大院中唯一的2層樓建築。
(喬家花園)
喬家因為參與了幫助山西商人將英國人手中的陽泉煤礦贖回,用去了大筆銀兩,所以大院有一個位置未能建成,便成為了現在所謂的「花園」。
(花園一角,這棵大樹就是旱柳)
山西可不是只有喬家大院,「山西大院」是漢族民居建築的典範,向有"北在山西,南在安徽"之說。皖南民居以樸實清新而聞名,晉中大院則以深邃富麗著稱。在山西,元明清時期的民居現存尚有近1300處,其中最精彩的部分,多數集中分布在晉中一帶的晉商豪宅大院。建築雄偉,精雕細刻,匠心獨具,兼具南北漢族建築文化。目前有五座大院修復開放參觀,喬家大院開放得最早,加上有「大紅燈籠高高掛」及「喬家大院」兩片的加持,知名度最高,觀光客也最多。2016年度營業收入逾人民幣7,400萬元。
若想在2-3個小時內逛完或了解「喬家大院」並不是一件那麼容易的事情。僅能就導遊介紹的精華,自己的回憶反芻及資料搜尋,完成這篇文章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