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蚵仔寮】是個高雄靠海的漁村,而【蚵仔寮漁港】則是高雄人逛漁市、買漁貨、吃海鮮的熱門地點。20多年前第一次來到蚵仔寮漁港時,人潮就不少;在2008年觀光漁市重新整修開幕後,變得更熱鬧了。

但蚵仔寮就只有漁港嗎?在我認知中的蚵仔寮,就是可以吃吃逛逛買買,最後再帶包虱目魚丸回家的地方。所以來這裡應該不下20趟,卻從不覺得這兒有何特殊之處,不過就只是個漁港罷了!但我的想法,竟然從一張蚵仔寮散步地圖而開始改變。

  • 2019.6.14. 有一段時間沒去蚵仔寮了,今天趁著在附近之便,就近去散步走走。發覺蚵仔寮的廟超多的,規模也不小。但除此之外,仍不覺得蚵仔寮有何特別之處。最後買了些農家種的蔬菜就回去了。
  • 2019.06.21.趁下午上完禪修課的空檔,再去走走。因為上禮拜買的蔬菜,好吃又便宜,想順道再去選購。此時在全家便利商店的側面牆壁,發現了一張蚵仔寮散步地圖。蚵仔寮竟然還有「古厝」? 近來對老東西特別感興趣,於是決定沿著地圖找「劉家古厝」;結果為了找「劉家古厝」,發現了「赤崁聚落」及美麗的濱海步道。突然間,才驚覺自己過去蚵仔寮的認識竟是那麼貧乏,真是慚愧!
  • 2019.06.23.決定再好好逛一次「蚵仔寮」,重新認識不一樣的蚵仔寮。

這一篇文章就是記錄2019.06.23的行程。當天下午出門前,天還是陰的,半路上就下起了大雨 。高雄人通常下雨是不愛出門;雖然移居高雄二十多年,也算是高雄人了。但因為從小在台北長大,所以雨天對我來說,從來就不是個問題。

 

  

第一站先到典寶溪來看看。【典寶溪】全長32公里,發源於燕巢區的烏山頂,最後就在照片的前方注入台灣海峽。右邊陸地就是蚵仔寮的範圍,左邊是屬於楠梓區的「援中港濕地」。

 

  

援中港濕地】就位於典寶溪旁。原屬左營軍港所有,後來軍方承租給民眾闢建漁塭。因海軍二代艦基地工程而收回,海軍提供50公頃撥給高雄市政府作為污水處理廠及道路用地,其中30公頃則自2006年起闢建為濕地公園,是高雄市生態濕地廊道中面積最大的濕地公園。

*【援中港】位於高雄市楠梓區,並非一處港口;早年也稱為灣中港,為灣內港口之意;取名與其地理環境有關。

 

援中港濕地】由台灣濕地保護聯盟認養西區,平日只開放預約參觀,每月前三週日可自由參觀。*公園分為東、西兩區;東區為20公頃,西區為10公頃,目前僅西區開放。今天為六月的第四個星期日,所以休園。

 

這張【援中港濕地】的照片取自「援中港濕地的臉書」。由照片可清楚看出,其位於典寶溪旁;照片左邊即為典寶溪;右邊一大片即為濕地。濕地在2006年前為魚塭。

 

  

【典寶溪】在排水坡路較陡的地區,強降雨時常造成堤防沖毀及田園淹水。但在前高雄市長花媽的推動下,以分區設置滯洪池的方式,收集洪水後;已讓周邊居民漸揮別水患的惡夢。

 

  

沿著防波堤,走到堤防的最尾端。沿途有三三兩兩的釣客在此釣魚,而左邊遠方就是左營軍港和壽山。

 

告別了典寶溪,先去蚵仔寮的【南沙灘】看看。南沙灘梓官區僅存的沙灘,就位於典寶溪出海口的右側。南沙灘是蚵仔寮唯一的沙灘,適合觀夕陽美景!

 

  

離開南沙灘,來找找「烏魚文化館」,烏魚文化館位於牛路溝濕地公園旁,曾是全國第一座的烏魚文化館。但自2004年成立十多年來,卻因為使用率過低,幾乎淪為蚊子館。而自己曾在三年前進去參觀過,當時的設施及佈置就顯得陽春。但會選在這裡蓋烏魚文化館,也是有原因的;因為蚵仔寮一直以來,就是以捕獲烏魚而聞名。

 

  

「蚵仔寮」在200多年前,因福建移民來此養蚵而得名,但現在在蚵仔寮已不養蚵了,而是以捕撈烏魚與其他近海漁業為主。蚵仔寮的漁獲量已逐年減少,尤其是漁獲中最具經濟價值的烏魚數量銳,減影響最大。

 

【蚵仔寮漁港】在1988年開闢完成啟用後,帶動了南梓官沿海地區的繁榮與發展,改善了全區1/4以上以漁業為主的居民生活。蚵仔寮漁港的漁獲量在高雄市所有漁港中居冠,更多次入選台灣十大魅力漁港。平常日的傍晚,漁市場周圍依然有人潮聚集,附近街道也有許多店家。 

 

   

首先來參觀一下2013年落成的【蚵仔寮魚市場】。

 

  

每天11:30~15:00是蚵仔寮魚市場魚貨拍賣的時間,有上萬斤的近海漁獲在這裡進出買賣;2013年新市場落成後創了兩個第一:導入全台灣第一個HACCP制度(危害重要分析管制點),打破一般人對於魚市場又髒又亂的印象,禁菸禁檳榔,所有魚貨不落地;全國首創俯瞰平台,讓遊客在二樓參觀拍賣過程。

 

  

這是理貨及過磅完畢,等待拍賣的漁獲。

 

  

除了漁市場,旁邊還有梓官區漁會的門市展售中心 - 【戀戀蚵仔寮】。

 

  

觀光魚市外的熟食攤販。

 

在【觀光魚市】可以買到價格實惠,又新鮮的漁產品。

 

觀光魚市建築內的「全家便利商店」,側面牆上有張蚵仔寮散步地圖; 就是這張地圖,讓我認識了不一樣的蚵仔寮。

 

 

就是這張散步地圖,改變了我對蚵仔寮刻板的印象。剛去過的「典寶溪」及「援中港濕地」,就在地圖左邊;「南沙灘」就在典寶溪出海口的右側。而我將要帶去找尋的「古厝」跟「赤崁海濱步道」就在右上角。

 

我們沿著碼頭往北走,首先會見到蚵仔寮的信仰中心-【朝天宮】。相傳嘉慶年間,天上聖母「船仔媽」被漁民拾獲供養,因為神像的神態近似媽祖,又是由船板上拾獲,故稱「船仔媽」;之後經聖母顯靈,證實其為天上聖母。因為神像於農曆3月15日被拾獲,因此以3月15日為其生日。

 

  

距離朝天宮約300公尺,就抵達海邊的堤防步道。

 

【赤崁海濱】是從「蚵仔寮漁港」「赤崁漁村」之間的海岸,沿路可欣賞海景,只可惜堤邊的人工消坡塊有點煞風景。但這也是非不得已的,因為這裡有著嚴重的海岸線後退問題,是屬於「侵蝕型後退」海岸。近五十年來,海沙不斷流失,海岸年年後退,過往賴以架設蚵棚的淺灘,現在全部泡在水中,這也是在蚵仔寮難再見到養蚵人家的主因。

  

濱海步道旁的【通安宮】;主祀廣澤尊王,又稱為聖公廟,是蚵寮庄民的信仰中心。

 

  

走著走著竟然聞到廚餘的味道,就由這鐵皮屋中散發出來 。

 

好奇地往裡頭一瞧,竟是個小型養豬場。在徵求養豬場主人的同意後,拍了幾張照片。看得出養豬場主人已經盡心在照顧豬隻和整理環境了,通風設備也不錯;但還是希望自己下輩子不要墮入畜生道。

 

  

走到這兒,地上開始畫起了格線和數字,如果説是停車格也有些奇怪,除了格子太小,這裡也不缺停車位。到底這些格線和數子有什麼用途呢?

 

   

原來這裡是每週四營業的【赤崁海濱夜市】,真的很難想像這裡也會有夜市,聽說還非常熱鬧,攤商每次可達百家以上。看看地上的標線號碼已經由1到227了,加上前面的A1-A25及B1-B25。最大容量竟可容納277個攤位,下次一定要找個星期四晚上,來見識一番!

  

走到標號190處, 有個【意滿漁】餐廳。這是蚵寮國中家長會長「蔡登財」先生,在2016年投資開設的;「曾芷玲」小姐為店長。意滿漁餐廳在FB上為餐廳下的定義為【很難解釋的海岸邊空間,週末像是餐廳,平日像是咖啡店,打烊以後像酒館,遇到表演就是熱吵店】。

為何特別提起「蔡登財」及「曾芷玲」兩人呢? 稍後有關於他們的故事分享,請耐心的看下去!

 

【赤崁海堤步道】不僅適合騎自行車,也適合走路散步道。一側是古厝聚落,另一側是海天一線美景,不論晴天或夕照都各有特色,是個小而美的海景步道。

 

 

離開海濱,接著由小路進入【赤崁聚落】參觀古厝。赤崁聚落面臨人口外流的問題,因此也留下許多無人管理的空厝;這些古厝有的已破爛,不過也有些保留得還算完整,值得參觀憑弔。

 

赤崁的信仰中心 -【赤慈宮】,主祀媽祖。

*【赤崁】地名由來: 明鄭時期,有福建移民來此定居,經營農漁業;當時各部落的地形高低不平,地質呈赤紅色,又成波浪形,因而名為赤崁。當時赤慈宮前有赤崁港口,設有「糖 」製糖,由此港口運銷福建。(資料取自梓官區公所官網) 

 

  

首先看到的這一棟【劉家洋樓古厝】,位於赤崁港仔門海邊,距離海岸線不到50公尺,是一棟兩層樓的洋房,古厝建於民國初年,迄今已將近百年。

 

 

據說劉家是當地望族,當年還專程到上海請建築師繪圖,整棟房子的石柱、欄杆、迴廊,處處可見巴洛克風格,雖然年久失修,但仍難掩其昔日風光。當地居民告訴我說,這房子之前還出租過,但現為空屋;因為屋梁有些損傷,屋主也不敢入住,怕有危險。

 

洋樓古厝的隔壁,見有被細心整理過的老屋,是在策劃經營民宿嗎?

 

這時見有兩人在整理,兩位女士說他們都是義工;這些空間已整理一兩年,是由他們口中的會長,出錢出力承租下來的。未來將成立弱勢學童的課輔中心,及一般民眾的才藝學習處所。而他們口中的會長,就是蚵寮國中的家長會會長「蔡登財」,也是我前述所説「意滿漁」餐廳的老闆。蔡會長從小就在梓官海邊長大,對赤崁古厝及地方有著深厚的感情。

她們還告訴我,上網搜尋「蚵寮漁村小搖滾」,可以知道更多關於會長的事情!【蚵寮漁村小搖滾】到底是什麼呢?接下來,我們來了解一下蚵寮漁村小搖滾的故事吧!

  

2012.07.21蚵子寮誕生了【蚵寮漁村小搖滾】的活動,活動地點在蚵仔寮南邊唯一的沙灘。原是計劃舉辦兩百人的沙灘音樂會,結果竟然來了五、六千人,甚至連當時的高雄市長陳菊也來致詞。台上表演的,除了在地的舞獅與舞蹈之外,還有許多義氣相挺的獨立音樂人。

【蚵寮漁村小搖滾】的源起是什麼呢?原來在一場把酒聊天的場合中;1982年出生的女生「曾芷玲」(即意滿漁餐廳店長),從小離家到台北生活工作,藉著一次親人驟逝的契機,回鄉定居。她提出舉辦搖滾音樂會的構想,結果大家一拍即合,就由「蔡登財」為首的團隊,大家共同出錢出力而完成。活動的目的除了想讓更多人認識蚵子寮,也希望外鄉遊子返鄉。

 

   

2014年2月28日-3月1日,原場地再度舉辦了第二屆蚵寮漁村小搖滾,觀眾人數更突破萬人。

 

  

2015年2月26-28日 舉辦第三屆蚵寮漁村小搖滾。

在舉辦了3屆活動後,小搖滾的名氣扶搖直上;但是大批遊客所帶來的交通噪音等問題,加上如何不失初衷等因素,再再都是挑戰。因此在2015年活動落幕後,就沒再續辦;小搖滾的團隊說,未來仍有可能會再舉辦,只是目前還沒有時間表。小搖滾雖暫停了,卻也因此凝聚了村民的感情和向心力,也激發出其他地方音樂節的誕生。

 

 

看完小搖滾精彩的故事,我們沿著赤崁西路繼續參觀古厝。步入靜謐的古老巷弄,看著老屋斑駁的牆面,遙想當年風華,彷彿經由時光機回到過去。

 

我們來到赤崁西路30號和32號,這兩戶人家共用一個鐵門。32號的大門牌面是日治時期的洋樓建築風格,由外觀可窺出當年的風華。

 

在徵得屋外聊天鄉民的同意,我進入鐵門內參觀。這是【赤崁西路32號】的古厝,主體為日本和式風格。現都由鐵門內的門戶進出,日式洋樓建築的出入口則已封死。

 

【赤崁西路30號】,是所有赤崁古厝中最具代表性的老屋 -【劉家古厝】;是赤崁聚落保存得較為完整的建築物。

 

【劉家古厝】的門樓建築風格,和赤崁西路32號的建築型式雷同,均屬於日本洋樓式建築;住屋則為中式三合院

 

  

沿著古色古香的樓梯,爬上劉家古厝門樓屋頂。

 

  

站在2樓觀景台上,可眺望到海邊景色。

 

   

劉家古厝的紅磚建築,配上紅屋頂,在老屋群中顯得特別搶眼。

 

置身在這古樸的老建築中,彷彿走入時光隧道,除了起發思古幽情,也感受到先民篳路藍縷,創業維艱的拓荒精神。令人敬佩!

  

沿著小巷,在去找尋村莊中的百年古井。

 

穿過小巷,有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時間彷彿是靜止的,空氣好像也凝結了。而整個赤崁聚落高高低低的地形,讓村落的空間更具立體感;此時【赤崁古井】就靜靜的座落於畫面中的右側。

 

  

【赤崁古井】距離海岸線約50公尺,隱身於小巷中,地磚上設有「赤崁古井源起」解說牌。

 

【赤崁古井源】解說牌上寫著: 赤崁古井約有280年之久,當時該村的百餘戶人家都靠這口井的水生活。目前井裡還有活水,井中的水為自然湧泉,水深、清澈見底,冬溫夏涼,水質好,四季水滿。

 

  

看完百年古井,我們由赤崁聚落走回赤坎濱海步道,轉角處為色彩鮮明土地公廟。

 

  

再往前走是小而美的「赤崁燈塔」。

 

  

濱海步道的盡頭是一家卡拉OK餐廳-「海之家」。

 

  

「海之家」卡拉OK餐廳的照片, 是走上右側這【清德堂 】所拍攝的。

 

   

「海之家」卡拉OK餐廳的另一側,是未設堤的海岸;再往北就是彌陀區的南寮漁港。

 

   

最後放上2019.06.21.的赤崁夕陽做為文章的結尾!

原來蚵仔寮不只是有漁港、魚市和海鮮。它還有美麗的沙灘及濱海步道;可以觀海、聽濤、吹海風;也可以看古厝賞古蹟。更有一群蚵仔寮人,用行動力和愛在守護著他們的故鄉,讓這個漁村不僅有美景,還多了生命力。「蚵仔寮」所展現的多樣性風貌,絕對是高雄近郊一處值得來放鬆心情的好地方!

 

arrow
arrow

    Cher 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