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趁著來鼓山稽徵所處理綜所稅之便,在附近的社區閒逛。鼓山區在高雄38個行政區當中,算是最早開發的區域,從日治時代的高雄港開發、柴山下的淺野水泥株式會社(後來的台泥)等等,再再都看出鼓山的歷史。
鼓山區共分為38里,由哈瑪星、巖仔、內惟、凹仔底四個聚落組成;今天要介紹的【巖仔聚落】位於柴山下。為何稱為【巖仔聚落】呢? 原來巖是山頭之意, 巖仔即是山寺,這和元亨寺座落於此有關。
住家位於凹仔底,是屬於鼓山較新興的區域。每回開車於青海路上,望著前方的柴山,不自覺就有好心情湧上心頭。感恩在高雄市區,就有一座可以休閒的美麗山林。
青海路底的鼓山高中,是我家大兒子的母校。這是一所很普通的公立高中,能考上優質大學的機會有限。但孩子能在純樸的環境及悠美的柴山下快樂學習,這才是我所在乎的。事實證明,這個選擇是正確的。
鼓山稽徵所位於中鼓山,全區沒幾棟大樓,和一般市區滿是高樓大廈不太一樣。這正是我喜歡之處,因為舊社區特有的人文氣息,總讓人覺得格外親近。
處理完事情後,沿著鼓山二路往北走,來看看開車常經過的【鼓山區第二市場】;也是日治時代的【田町齋場】。這棟建築目前已被鐵皮圍起,不能進入。
【田町齋場】是個什麼樣的處所呢? 田町齋場是在1933年,日治時代興建啟用,舉辦喪禮的地方,為市營的殯儀館;空間約為114坪,可容納500人。*「田町」為鼓山區日治時代的舊稱。
臺灣光復後,「田町齋場」曾作為學校使用,後變成鼓山區第二市場。過去岩仔地區有不少工廠的分佈,吸引澎湖、台南兩地的勞工移民遷居至此,帶動地區發展,因此有不少小販聚集,所以齋場空下來後,便成立了鼓山第二公有市場(岩仔市場),讓攤商進駐。
2016.04.06由於鼓山區第二市場老舊,土地所有權人【陽信銀行】要收回,管理人高雄市政府原本預計拆屋還地。但經文史團體「打狗再興會社」調查,發現隱藏在市場內的主建築是日治時期的「田町齋場」,簡約的建築風格採廡殿式屋頂(寄棟造)設計,並使用當時相當高級的TR紅磚,是臺灣僅存的日式葬儀堂,對臺灣殯葬文化具有相當的重要性,因此緊急爭取緩拆。2017.08.17經高雄市文資審議委員會決議列為歷史建築。
田町齋場四週是沒有火葬場的,但這裡卻有重要的兩間佛寺-【龍泉寺】和【元亨寺】。而這兩間高雄大寺廟剛好是由日籍高僧東海宜誠於1923所籌備,以及1935擔任住持。因此齋場會蓋在元亨寺山腳下,其實也是為了祭祀方便。
期待「田町齋場」古蹟修復的再利用計劃能儘快的完成,早日讓我們見到它原本的樣貌。
田町齋場的對面是【元亨寺】的舊殿。
元亨寺原名元興寺,又名岩仔廟,據高雄市誌記載,原肇建於清乾隆8年(1743年),為福建漳州經元大師所募建,光緒17年(1891年)全寺曾毀於火災,後經多次變遷,始從山麓移至現址並改名為元亨寺。民國62年新建大雄寶殿時,發現乾隆37年(1772年)古碑一方,上刻歷代住持名號,依記載推算該寺至今已有三百餘年歷史,足登國內少數古剎之列。寺內主奉觀世音菩薩。(以上資訊取自維基百科)
【元亨寺】舊殿於2000年重建成觀音殿和天王殿。
1984年落成竣工的大雄寶殿,位於於舊殿後山,即為目前之「打鼓岩元亨寺」。(照片取自鼓山區公所官網)
今天拜訪的巖仔聚落,就位於打鼓岩元亨寺山麓下方的這片住宅區(照片取自鼓山區公所官網)
離開元亨寺舊殿,被隔壁這間夾在民宅間的小小普陀寺所吸引。既然路過,何不進去瞧瞧呢?
王母宮普陀寺位於鼓山二路161巷16號,在Google地圖上竟未被標註。可見這間廟宇的低調程度。
廟內的金爐設在緩坡上,兩旁的門柱造型,看得出歲月的痕跡。
爬上緩坡,才發覺這是一座頗具歷史的閩氏建築 ;廟的建築結構,緊緊和山壁連成一體。
這一座依山而建的小廟,主祀王母娘娘。
在網路上完全找不到這間廟宇的資訊,但從建築可知歷史久遠。廟中有個告示牌,說明這原是私人所捐贈的廟產,但土地為不肖子孫所變賣,後來的住持費盡千辛萬苦買回來,才能保存至今。
廟方人員特別指著屋上的十多根樑柱,說明廟的歷史。
王母宮普陀寺斜對面隱藏著一間木造房子,修繕得非常完備,也有人居住。
巷弄中新與舊的建築交疊著,就像是疊疊樂。
巷弄裡的老社區。
這間看似隨時會倒塌的木屋求售中,但求有緣人啦!
蜿蜒的小徑可以沿著坡道往上走,頗有九份山城的味道。然而大家往往只會由柴山上鳥瞰山下的房舍,卻忽略可以下來一探究竟!
老屋不見了,會再蓋起新屋,疊疊樂的遊戲不斷的在這老社區上演著。
只要穿越任一條巷弄,就可以輕易的回到大馬路上。現在我們就走回鼓山路。
鼓山路上的國民黨黨部。
緊接著穿越與鼓山路交叉的興隆路。興隆路往上走就是「動物園」及「打鼓岩元亨寺」。
越過興隆路走到鼓山二路109巷,照片上方是興隆路上的萬壽橋。
萬壽橋下有著潺潺的流水,這是壽山上㳘下來的山泉水,可惜山泉水往往夾雜了動物園清洗動物排泄物的廢水。
潺潺流水下方也有一座小小的橋。
這座小小橋,名為「圓山橋」,是1968年第六屆高雄市長楊金虎所題,算算也有50年的歷史。
遺世而居的小橋流水邊人家。後方形同廢墟的黑色木製房屋,則是我的好奇所在,改天再去求解答。
再沿著小路尋寶。
小小的巷弄內見到另一座廟宇。廟宇是人們的信仰中心,可見早年這兒就是人口聚集之處。
這座位鼓山巷弄內的「高南北極殿」,主祀:玄天上帝。
廟旁斑駁的老建築。
躺在牆邊木架上慵懶的貓。
離開鼓山路,來到興隆路與河川街103巷,這是捷運環狀輕軌的【C17-鼓山區公所站】的所在地。
【C17-鼓山區公所站】原來預計2019年初通車, 2019年6月啓用。但自從市長換人後,事情就起了變化,通車暫緩了。
【天軍殿】- 位於C17-鼓山區公所站的正對面。 天軍殿主祀: 趙府元帥 ( 武財神 ~ 趙公明 ) 為五路財神之中路財神。
【天軍殿】分靈自澎湖湖西成功天軍殿。早年這裡有著許多澎湖及台南移民,因此分靈自澎湖就不足為奇了。
接著沿著輕軌軌道,離開天軍殿。
巖仔聚落除了佛道寺廟,也有美麗的西方教堂-基督教台灣福音會。
路經【地獄殿】【河川集中場】,吸引我的是廟前的市場,而不是地獄殿本身。但近中午時間,攤販所剩不多。
【地獄殿】主祀東獄仁聖大帝,創建於1940日治時代。裡頭的八家將【吉勝堂家將】是現今高雄地區唯一登錄為傳統表演藝術之家的將團。
最後走到興隆路底的愛河邊,今天的巖仔聚落巡禮就在此告個段落了。
這幾天高雄的天空很藍,空氣品質很好;雖是艷陽天,但帶有徐徐的微風,在老舊巷弄中尋幽訪勝,不僅不覺得炎熱,反而可以自得其樂。人生中的美好,處處可見,隨時都能擁有,但看你怎麼栽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