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參加由「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主辦,【高雄市關懷台籍老兵文化協會】承辦的228走讀第三場活動,也是此次的最後一場活動。今天走讀的地方是高雄的鹽埕區與哈瑪星。鹽埕和哈瑪星是高雄早期最繁華的地方,由日治時代高雄港的開發建設開始,一直延續到80年代左右。在二二八事件中,舊高雄市政府(現今高雄歷史博物館)發生了慘絕人寰的集體屠殺事件,許多人因此而喪命

究竟228死亡人數為多少呢? 依據行政院報告統計,228受害人數約為1萬8000人到2萬8000人,高雄則達數千人。1992年行政院228事件調查委員會,曾引用人口統計來估計死亡數,應在2萬人左右。1947到1987年間,台灣每年死亡人數約7~8萬人,但228事件發生當年,1947年的死亡人數為11萬人,這是40年中死亡人數最多的1年。以此推估,228事件死亡人數約2萬人左右。


   

今天走讀的路線為高雄市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 - 高雄市歷史博物館 - 林迦故居 - 王沃、王石定故居 。

活動集合地點就位於高雄的【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過去名為【仁愛公園】,早年曾經是體育場,也是高雄最熱鬧的【地下街】商場舊址;地下街在1989年一場大火後,整修為目前的新面貌。

 

  

這座背負著歷史回憶的和平公園,位於愛河旁並緊鄰228事件地點。2006年在公園內設立228新紀念碑,除了符合事件地點,也彌補了原先設在壽山公園舊紀念碑之基地狹小,碑文記述未詳之憾。

【高雄市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是【高雄地下街】商場的舊址。在地下街營運的近12年當中,自己有幸多次前往,也見識過它擁擠的人潮,但後期只能用門可羅雀來形容。【高雄市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歷史如下:

  • 清雍正年間為瀨南鹽場
  • 日治初期: 為杉原產業豆餅工廠。
  • 1949年: 改為體育場,為高雄市第一個體育場。
  • 1978年10月10日: 高雄地下街開始對外營運。(佔地11,206坪)
  • 1979年3月: 地下街上的仁愛公園對外開放。
  • 1989年12月18日: 發生大火,地下街被燒燬,仁愛公園塌陷。
  • 1994年: 民間成立文化愛河促進會,呼籲回填地下街。
  • 1998年: 公園落成,改名高雄市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
  • 2006年: 公園內設立228新紀念碑。 

 

  

今天的走讀活動依然是腳踏車移動。在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集合完畢,並聽完公園的介紹後,我們穿越斑馬線到對面的【高雄市歷史博物館】。

 

  

[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 和 [高雄市歷史博物館] 就緊臨著愛河。愛河對岸的建築為高雄地方法院。

 
228屠殺事件發生時,有不少人從左邊舊市政府內的側門逃跑,往右邊愛河方向逃生。有人直接跳入愛河,但也難逃被掃射喪生的命運。官兵見到愛河水面上有氣泡,起初以為是魚,仔細一看知道有人躲在河下,開槍掃射,據說當時愛河的水都被染成紅色。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設立於1998年,前身為【高雄市政府】。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的建築是由日本清水組(大野米次郎)設計監造,1939年完工落成為日本和洋式建築。

建材為鋼筋混凝土,為因應戰時防遭敵機轟炸,外觀以淺綠的國防色系為基調,整體採中央主塔搭配兩側對稱副塔的塔樓式造型,中軸線的設計表達莊嚴、隆重的氣氛。主塔位居四樓最高點,具良好的瞭望功能,主塔與兩側副塔頂部均加上日本傳統的四角攢尖頂與琉璃瓦大屋頂,飾以寶瓶式的塔尖、梅花圖案的滴水及日本菊花圖騰的飾帶;一樓設有門廊,廊頂為戶外平台,具有校閱與典禮司令台的功能,可一窺日本帝國主義顛峰時期的建築風貌。另外,建物四周牆面雕刻各種圖案紋飾,窗戶造型如八角窗、桃形窗、弧形窗等都玲瓏有致,匠心工巧,而外露式陶燒排水管更是少見特殊的建築景觀。(以上為史博館官網資料)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歷史如下:

  • 1924年12月25日: 高雄市役所設於湊町四丁目(今鼓山區代天宮)
  • 1939年: 高雄市役所遷至榮町,亦即現今鹽埕區現址
  • 1945年: 國民政府接收更名為高雄市政府。
  • 1992年1月8日: 市政府搬遷至苓雅區四維三路。
  • 1998年10月25日: 正式轉化為城市歷史博物館。
  • 2003年2月26日: 被公告為「高雄市歷史建築」
  • 2004年10月18日: 被公告為「市定古蹟」

 

  

導覽老師向大家解說,牆面上較淺的色塊,是後來補上去的痕跡。而這些淺色塊正是228事件的槍擊證據。

 

  

至於歷史博物館內部的裝潢,一樓大廳為氣派大度的Y字型樓梯、兩側是造型唯美的拱型迴廊、可引光源堂皇雄偉的挑高天井,及柱頭刻有混合式中西紋飾(雲狀雀替及哥林斯式柱頭蕨床葉飾)之雄美圓柱等,除顯示當時日本統治政權意圖展現之威嚴外,亦彰顯出東西方建築風格巧妙地結合,可稱是日治時期最典型的建築體。(以上為史博舘官網資料)

 

 

1939年(昭和14年),設立在榮町的高雄市役所,現為「高雄市定古蹟」。

 

   

當年228事件,很多人就是經由這個廊道,從尾端的門,跑往愛河方向逃生的。228事件雖發生於1947年2月28日,但高雄則是直到3月4日才開始受到影響。

  • 3月2-4日: 已經有來自台北與台南的人士進入高雄,發生武裝反抗國軍衝突, 攻擊多處政府機關及部分外省人。 高雄第一中學(今高雄中學)的學生組成自衛隊,並有雄工、雄商等學校的學生加入 ,高雄女中學生則提供食物,合稱雄中自衛隊。
  • 3月4日下午: 高雄要塞司令彭孟緝下令派出巡邏隊,見聚會民眾便開槍射殺,引起市民恐慌。
  • 3月5日: 高雄要塞軍隊開始以八門七五砲對市區展開砲擊,並向鼓山一路一帶進行掃射、封鎖。
  • 3月6日上午: 高雄市長黃仲圖、高雄市參議會議長彭清靠、市府清查室主任凃光明、苓雅區長林界、台電高雄辦事處主任李佛續、醫師范滄榕、曾豐明等人前往壽山與高雄要塞司令彭孟緝談判,希望彭司令約束其巡邏隊禁止繼續射殺高雄市民;談判破裂,除黃仲圖、彭清靠與李佛續三人被釋放外, 其餘談判人士遭到槍決。
  • 3月6日下午2時: 彭孟緝下令攻擊市政府、火車站、高雄中學。雄中畢業生顏再策衝出長春旅社中彈身亡。軍隊下山後沿路掃射行人並入屋劫掠商家。 火車站民眾二、三百人走避躲入地下道,結果地下道遭軍隊封鎖並掃射,民眾遭受重大傷亡。這種慘無人道的屠殺一直持續到8日下午。

 

舊高雄市政府是228事件在高雄的重要歷史現場之一,2012年館方在2樓歷史現場,策劃了【二二八0306見證台灣】的常設展。
 

  

常設展內放置在玻璃框內的史博館微縮模型,重現國民黨軍隊在大樓前槍殺民眾的場景。

3月6日下午: 高雄要塞守備大隊陳國儒攻擊高雄市政府,當時市政府內正集結許多市參議員及地方人士開會,軍隊丟入手榴彈並見人開槍,律師陳金能、 議員許秋粽、黃賜、王石定等五、六十人喪命市政府。 前高雄市長王玉雲回憶說,他被勒索大量金錢,才在一地下室中救出其弟,室內積血逾五公分。參議員邱道得奉命勞軍進入市府,腳下踩的都是死屍,且血流滿地,一如泥濘。

  

  

在軍隊屠殺稍歇之後,此時老弱婦孺才敢冒險出來尋覓親人屍體。累計死亡人數達數千人。而指揮此次高雄大屠殺事件的主角彭孟緝,非但沒有遭到譴責,反而獲得蔣介石贈勳頒獎,晉升為台灣省警備總司令,後又晉升參謀總長。

 

拜訪完令人心情沉重的舊高雄市政府, 接著來到【沙多宮】。【沙多宮】主祀伍府千歲,是1941年由台南分靈而來,所以鹽埕當地老一輩也稱此廟為【台南廟】。早年伍府千歲是由民家奉祀,1948年購入現今廟址興建,後於1980年改建竣工成現今之殿堂。

 

【沙多宮】1948年建廟址的緣起。當年是台灣通貨膨脹「四萬換一塊」的時代,所以建廟的舊台幣八億兩千萬,約等於新台幣兩萬五百元。

臺灣銀行在1946年5月22日發行舊臺幣,於1950年1月14日停止流通;改用1949年6月15日發行的新台幣。兌換比為4萬 : 1。二次大戰結束,國共內戰從中國的東北延燒到華北,台灣的各項物資及資金被國民黨政府撥轉到中國內地 ;台灣銀行只有不斷加印貨幣,因而造成了戰後台灣嚴重的通貨膨脹。

 

【沙多宮】的建築師,是台灣的第一位現代高樓廟宇建築師【謝自南】(為澎湖移民),高雄三鳳宮也是他的作品之一。謝自南由年輕時學習木工廟宇建築,後來轉做水泥廟宇建築時,也運用水泥做了許多木桁架的造型。請注意看,建築上方的裝飾均為水泥製而非木製

 

   

【沙多宮】還有一項特色,就是建築左右兩邊的門上,畫的是二十四節氣而非一般的門神。這是第一次見到把二十四節氣畫在廟門上。而另一項驚喜是,這二十四節氣圖的畫者,是國寶級廟宇彩繪大師【潘麗水】的作品。

 

據說廟宇其他彩繪原本也大多經由潘麗水之手,但因幾度廟宇整修後,部分修復是由潘麗水之子潘岳雄所繪製。潘麗水的作品主要只剩下門神的部分,神韻跟畫工都非常出色。

 

導覽老師分享的【大寒】,竟是位大力士頂著個大冰塊,讓見者不覺莞爾。

 

沙多宮的【王船公】。

為何王爺廟大都有王船呢? 據說明朝中後期時,福建沿海一帶,每到夏季瘟疫盛行,肆虐百姓,大家認為是瘟疫神在作怪,於是就祭祀有驅逐瘟疫的王爺。民眾在祭祀王爺的同時,也製造王爺乘坐的王船,王船上大多擺放著王爺神像,連同糧食、祭品、金紙以及紙製的神將兵馬;在祭祀之後,將王船送走,祈求送走瘟疫和災難。因為海流及地理位置,許多王船最後都會漂到臺灣西南沿海,因此台灣人就以王船所停靠的位置,建廟來供奉王爺。臺灣西南沿海的很多王爺廟都因拾獲王船而創建的,因此成為臺灣王爺信仰的中心。

 

欣賞完沙多宮的建築及彩繪等特色,我們彎進廟旁的一條小巷,來到【林迦故居】。【林迦】何許人也? 年輕的導覽老師陳坤毅,接著幫大家介紹。

林迦(1888年4月20日-1972年12月28日),是一位台灣企業家。228事件時,正是舊市政府所在地鹽埕區的大家長 - 【鹽埕區長】。畢業於高雄第一公學校,即後來的雄中;林迦與駱榮金、黃慶雲、胡知頭、蔡媽基並稱為【塩埕五虎】

  • 1927年: 接手有限責任中洲漁業者購買生產組合擔任理事,並改組為興業信用組合(即高雄三信前身,1917年於旗津創立,以漁民互助為開端。)
  • 1929年: 創辦施療慈愛醫院。
  • 1935年: 經營房地產開設林迦物產株式會社。
  • 1946年: 戰後擔任高雄市鹽埕區首任區長。
  • 1956年: 捐地3000坪建高雄市私立三信家商。

  

【林迦故居】並未開放參觀,目前也無人居住,但雇工照顧看管。據說林家在等著未來道路重劃拓寬,待價而估。這歷時百年以上的林迦古厝,原是傳統三合院大瓦厝,後由林家人改建為中西建築樣式合併樓高二層的大宅第。這張照片是用手高舉著手機往裡拍攝的,可見到林迦的半身銅像,安置在精心設計的大花園中。 

 

【林迦】事業版圖的開展,可說奠基於土地開發上。林迦曾數度遊歷日本,發覺橫濱、神戶等港口鄰近之處皆是寸土寸金,自此趁著高雄港築港工程進行同時,開始進行土地收購。他購入西子灣荒地8甲餘,整地後再高價售予日人。之後再陸續以低價購買頭前港溪東岸河灘、前鎮、獅甲、苓雅寮、大港埔等處荒地,並看準鹽埕埔極具發展性;於今大仁路、建國路一帶購地興建樓房。而這些荒地皆在日人築港後,成為黃金地段,林迦遂以此累積成巨富。

 

  

在這宛如防火巷中的窄弄中,竟隱藏著林迦的大豪宅,看來也只有內行人才知道吧!

 

  

離開大宅院,轉個彎,可看見幾棟咾咕石老建築,咾咕石是壽山就近取材而來的建材。這些屋舍是當年鹽農的聚落,並沒有大埕院,和一般農家需要大院子來曬農作物的設計不太一樣。想不到隱藏在鹽埕巷弄𥚃的角落裡,還留有這種老舊屋舍,令人有些小小吃驚。

 

   

這面牆上的彈孔,導覽老師說應該是二戰時美軍轟炸所留下來的。  

 

渴了嗎? 導覽老師帶著大家來喝古早味茶 。【 阿寶姨古早味綜合茶專賣店】,其實只是土銀前的一個小攤。這位年輕女孩是我家大兒子小學的同班同學,從小看著她長大,看著她陪奶奶在這裡賣冷飲,長大後就由她接手。可別看這小小的攤位,網路上的評價很高,生意也不錯。尤其「綜合茶」是結合金桔檸檬+梅子綠+彈珠汽水的混搭,連不愛喝飲料的我,也覺得非常好喝。

但土銀門口怎麼能夠擺攤呢?而且就只有這麼一攤。這歷史至少可以追朔到我所知的30多年前,時間或許更久。因為這位阿寶姨在土銀門口擺攤時,會協助銀行大門前的清潔,自然而然形成和銀行之間一種互惠關係。因為當年我在台北工作時,高雄分公司就位於土銀樓上,那時高雄同事都知道阿寶姨可以擺攤的原因

 

    

喝完古早味茶,接著是一連串與【林迦】家族有關的人事物。我們來到位於鹽埕街的【三山國王廟】。


【三山國王廟】建於1761年,1906年廟董林界 (鹽埕區長林迦的父親)等人提議重修。1946年鹽埕區長林迦與信士洪仙福等於現址重建,建築師林本南於民國38完工,屬於中西合璧的鋼筋水泥建築物。後逐年整修增設,直至目前之形式。目前三山國王廟的負責人【林孟丹】是林迦的孫子

三山國王廟一路從廟董林界->鹽埕區長林迦 ->董事長林孟丹,由此就可看出林家人在鹽埕的財勢和人脈。

 

 

 

眼前這是三山國王廟的【舞台】,後因鹽埕的發展而改為他用。之前在鹽埕區住了近10年,經常路過這座當地人口中的【鹽埕廟】,但卻從沒發現這個舊舞台。這時覺得有專人導覽真好,收獲好多。

 

大門側邊精美的剪黏藝術。

 

剪黏藝術因為有外殼保護著,雖然近60年的歷史,還是保存良好。這其中的亮點就是裸體的貝殼精。

 

   

接著來到大仁路七賢路口,導覽老師說著當年二二八事件時;對面大樓翻蓋前有間銀樓,銀樓主人並未反抗,但金銀珠寶被搶後,人還是被殺了。事後經過抗議,軍隊隨便找了個死刑犯來充當,而且就在銀樓門前槍決以昭公信。殊不知這是對家屬的二次傷害,家屬在悲痛之於,除了要清理門前的血跡,還平白多出一條人命死在自家門前。

 

  

大仁路上的【大溝頂】老街,老街內有著50年老店的虱目魚、好吃的粽子,及近年打出名號的麻糬等,人潮經常絡繹不絕。 名為大溝頂,路面下真的是一條大水溝;大水溝是在日治時期填築愛河的支流【後壁港溪】整治而成的,據說最早的溝面寬度,是現在的十多倍寬。1954年市議員陳銀櫃先生申請加蓋獲准,成為攤販集中市場,民間稱為「大溝頂」。

 

  

離開大溝頂,來到附近林家經營的高雄市第三信用合作社】,三信是高雄目前唯一僅存的信用合作社。三信的歷史如下:

  • 前身為日治時期1917年創立的興業信用組合。
  • 1924年後由【林迦】等人共同經營。
  • 1935年在現今鹽埕區大仁路上新建了三層樓建築(即上圖之建築,但拉皮過)。
  • 1946年【林瓊瑤】獲選興業信用組合組合長。(林瓊瑤為林迦之子)
  • 1947年興業信用組合改名為「保證責任高雄市第三信用合作社」,【林瓊瑤】獲選首任理事主席。

 

  

三信的【歷史文物館】,在上班時段開放一般民眾免費參觀。 

 

   

高雄三信於2年前歡慶設立100週年。

 

三信後方【仁和醫院】舊址仁和醫院是由【楊金虎】所設立。楊金虎和林迦是朋友也是商場上的競爭朋友。

楊金虎(1898~1990),為臺南歸仁望族之後;1968年他以70歲高齡,黨外人士身分,當選第六屆高雄市長。楊金虎於1925年取得日本醫專文憑回台後,結識林迦。在其邀請下租了林迦與黃慶雲在新興街之店鋪開業。當時高雄的西醫僅有李炳森及莊媽江兩位,故楊金虎的仁和醫院生意頗為興隆。

二二八事件中,楊金虎在彭孟緝鎮壓當日(3月6日)即被逮捕,隔日審問時軍方宣稱楊金虎「私藏武器」,並拿竹棍打他。楊金虎對憲兵說「蔣主席在勝利前夕發表演說要對敵人以德報怨,現在外省同胞糟蹋本省同胞,本省人被外省人欺侮,居然是以『竹』報怨」(臺語德、竹同音)。結果憲兵對他說「楊先生,你不要『竹』,換『柴』的。」就拿日軍遺留下的木槍槍托,將其打到全身腫脹,當晚無法仰睡或臥睡,只好趴著睡到天亮。後來經過月餘再被逮捕入獄,並遭刑求,經過40日的監禁才被釋放。

當楊金虎二度入獄時,據說軍事法庭指定必需由陳啟川或林迦出面保釋才願意放人,但陳啟川不肯出面,最後在林迦協助下財備釋放。林迦是楊金虎來到高雄的主要推手,但戰後不論在三信的經營權或第一屆國民大會選舉,楊金虎均與林迦家族有所競爭,也引起林迦不快。但在二二八事件中,林迦仍為楊金虎作保出獄,算是有情有義之人。

 

  

接著彎到新樂街,來拜訪這棟2018年4月27日被公告為直轄市古蹟的【友松醫院】

友松醫院是1937年塩埕五虎的【駱榮金】醫師所成立。「友松醫院」在日治時期專治花柳病,後改為皮膚科泌尿科的「民安醫院」,當地人常稱之為駱外科。1955年左右醫院,醫院交由女婿接手,但歇業後便閒置約20年,後代再轉賣某餐飲集團。由友松地理位置可看出日治時期鹽埕產業的面貌,因其是「花柳病專門」,加上新樂街距日治時期風化區約三百餘公尺,友松醫院堪稱鹽埕風化區指定地的最後見證。
 

   

【友松醫院】為RC加強磚造的雄偉新式建築,內部一樓主為看診與醫務使用;二樓是住宅起居空間,最上層塔樓,可能是昔日的招待親友的會客空間。
 

  

「駱榮金」除了從事醫療事業外,也當過高雄市會議員,商事社長、民報商事社取締役、新高建築信用組合理事,以及興業信用組合(今高雄三信)理事,為鹽埕重要的地方仕紳。在高雄爆發二二八事件時期,由於收容大量逃難人的青年團位在友松醫院附近;駱榮金當時也遭到波及,被士兵用槍托打傷,還好僅肋骨骨折。228當年有參議員罹難,故在事件後,由駱榮金遞補了參議員職位。

 

   

228事件時期的【國聲報】報社所在地。國聲報創辦人為前省議員王天賞。國聲報算是官辦報社,但因報導偏向民眾,約1-2年報社就被解散了。

228事件發生時,國聲報記者李言死於五塊厝附近,另名記者鍾天福,在3月6日本原與《台灣新生報》記者謝有用等人約好,一起前往高雄市政府採訪。但臨行前他受託去救一家不認識的汕頭人,因而延誤採訪。事後趕到高雄市政府,正好遇到大屠殺,當場命喪市府大樓前。當年他也出資與林迦等人共同發起創立「高雄市第三信用合作社」,當時投入鉅資20萬元,而那時一般人民的月薪約10元上下。

 

  

最後來到哈瑪星的【王沃、王石定故居】,王家是哈瑪星的漁業大王。哈瑪星的漁業大王有王石定、蔡文彬兩大家族其中,王石定早年在日本留學,返台後克紹箕裘繼承父親王沃的水產事業,並與蔡文彬及其他合夥人創立了台灣人經營魚肝油事業的首例,命名為「漁人牌」。除了水產事業,王石定更獲選第一屆高雄市參議員,熱心公共事務。

 

  

王石定】(1913年10月20日-1947年3月6日)為了阻止軍隊任意屠殺市民,而加入「高雄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3月6日在高雄市政府遭難,是二二八事件受難者王石定雖不幸罹難,但王家哈瑪星的宅邸,在二二八事件期間卻成為大型避難所,保護許多無辜民眾。

 

  

(照片建築物為三層樓,現為兩層樓樣貌)

【王沃、王石定故居】於1937年落成,原本由三層樓前棟及兩層樓後棟所組成;是家族生活、辦公使用,也是船員宿舍。不過二戰時遭美軍轟炸,三樓炸毀,僅剩現今看到的兩層樓樣貌,內部目前由後人打理、未對外開放。

 

  

結束今天拜訪的228歷史場域,來到遊客如織的棧二庫,眼前的景象是富足安樂的;能有今日民主安樂的社會,是過去許許多多的血與淚所換來的。

228事件肇因於國民黨政府用人省籍偏差,導致嚴重貪官汙吏、省籍衝突;當然228也有無辜外省人遭毆打死傷,但國民黨政府早已在第一時間對外省人進行撫卹補償。國史館出版的二二八檔案,顯示外省受害人在事發當下,國民黨政府便下令各單位查明公務人員傷亡,3月21日頒佈「撫卹救濟辦法」,死者20萬、重傷5萬、輕傷5千,總救濟金額共計4000多萬。但真正遭受屠殺迫害較多的是本省人,他們卻在半個世紀之後才獲得轉型正義的平反。要撫平228的傷痛並不容易,但期盼以真相為基石;而當年的威權統治者,能誠實面對過去所犯的錯誤。回顧歷史,並不是為了製造對立,而是為了恢復公平正義,鞏固民主社會價值,讓錯誤不再重演。

 

arrow
arrow

    Cher 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